台灣野戰防空網抱殘守缺 M-42自走砲車後繼無人

慕容懷瑩 2021年07月15日 07:00:00
台灣自1958年起透過美援途徑接收M-42使用於防砲連與海軍陸戰隊,是目前「唯一」一款自行防空砲。(維基百科)

台灣自1958年起透過美援途徑接收M-42使用於防砲連與海軍陸戰隊,是目前「唯一」一款自行防空砲。(維基百科)

M-42清道夫防空自走砲車(M-42 Duster 40 mm Self-Propelled Anti-Aircraft Gun)是美國在1950年代將M19A1的砲塔與M41輕型戰車底盤整合而成,台灣自1958年起透過美援途徑接收M-42使用於防砲連與海軍陸戰隊,總數約達290輛,直到2000年前後才因美製復仇者防空系統與國造T82雙聯20防空機砲的服役,數量逐漸減少,目前仍有一定數量服役於外島及防空營擔任機場低空警戒任務,最主要的原因是M-42清道夫防空自走砲車是台灣「唯一」的一款自行防空砲,台灣缺乏有效與足夠數量的後繼者恐成防空網的破綻!

 

根據歷次實戰經驗顯示,各項防空武器在打擊射程3公里以內的目標時,防空火砲的命中率較高也較有效率,由短、中、長程飛彈優先接戰,而防空火砲則可輔助攻擊3公里內的飛彈盲區,是以防空飛彈與機砲彼此擁有相當高的互補性,在野戰防空的理論與實務上,兩者兼備方能形成一完整的野戰防空網,台灣北方鄰國日本陸上自衛隊擁有87式防空自走砲,南韓則裝備有K30及AAGW防空自走砲,左岸中國大陸解放軍則有09式防空自走砲以及歐洲採用的獵豹式防空自走砲,吾人須了解現代防空自走砲因裝備各式偵蒐及火控系統,單價均與主戰車不相上下甚至超越主戰車(90式主戰車八億日圓對比87式自走砲車15億日圓),各國政府不是傻瓜,如果不是有實際的作戰效益,不可能投入如此大筆資源去建立野戰防空自走砲部隊!

 

近年無人機威脅不斷提升,讓南韓持續推動野戰短程空防空能力的升級。

 

台灣野戰防空網會抱殘守缺如此長的時間,其實關鍵又跟海軍的「震海計畫」相當類似,因為中科院宣稱可以自主研發,不過卻超過15年沒有拿出具體的成果,直到2020~2021年國防部才以獵隼計畫開始編列「少量」預算,試用中科院研發的「蜂眼雷達」搭配「陸射劍2」型導彈的中、低空域防空系統,目前規劃是到2021年的7-9月份方能執行全系統包含實彈射擊測評驗證。

 

但是相當令人玩味的是陸軍獵隼專案僅採購劍二防空飛彈,未採購機砲系統,如此等於宣告國造T-92式40快砲確定胎死腹中,該款防空快砲咸信係軍備局202廠自新加坡AOS公司取得技術的台版產品,其會遭到捨棄並不令人意外,原因一是軍方既有的35快砲在服役期間的口碑與滿意度可說是有目共睹,對40快砲興趣不高,原因二是國防部天武七號升級案已為35快砲新購入可程式化定時引信砲彈(AHEAD=Advanced Hit Efficiency And Destruction)後,國造T-92式40快砲整體性能表現已屬落伍,是的,剛問世就已經落伍,軍方不願意買單誠屬必然。

 

南韓的新式輪式防空自走砲系統(AAGW)已在2020年進行全速量產。

 

奧瑞岡35快砲(Oerlikon 35 mm twin cannon)是由瑞士所研製和生產的雙管35公厘口徑高射機砲,因性能可靠已獲超過30個國家選用,福島戰爭期間該款35快砲不但擊落英國皇家海軍的海鷂式戰鬥機,連自己阿根廷空軍的幻象3型戰鬥機以及A-4天鷹式攻擊機也遭誤擊,根據英軍紀錄連企圖空降在福島的英國傘兵也遭到擊殺/傷至少13人,實戰口碑可說是響叮噹。

 

台灣是在1980年代購入24台天兵雷達系統與50台GDF-001/2型,再於2009年以30.795億元新台幣實施「天武七號」計劃,將麾下GDF-001/2型快砲升級至可發射AHEAD彈藥的GDF-006版本,問題是台灣的35炮數量只有50台過於稀少,甚至連巴基斯坦的780台GDF-005奧瑞岡35快砲十分之一數量都不到,當近300輛年邁的M-42清道夫雙管防空自走砲車退役殆盡,而在獵隼計畫又捨棄國造T-92式40快砲的現況下,千萬別再因為台灣擁有號稱世界第一的中、長程防空飛彈密度,而自認為台灣防空能力很強,因為在短程、區域野戰防空能量上,早已蹉跎了近20年的時間,美製復仇者防空系統在搭配中科院的國造蜂眼雷達一直未能整合順暢,而復仇者那挺弱弱的50機槍有效殺傷力僅有1500公尺,遠遜於35快砲的3~5公里,另一款國造捷羚防空飛彈系統載台為商規豐田卡車,野戰能力基本上是不用討論,雞肋化的結果是只能放在機場內作為短程空域防守使用!

 

台灣唯一的防空自走砲車是美援的M-42清道夫系列,目前未有後繼規劃。

 

對於台灣而言,最有經濟效益的方案或許是參考F-104星式戰鬥機補充方案的阿里山計畫,阿里山計畫曾自西德、丹麥、荷蘭、日本、比利時等國引進各型除役的F-104戰機,恰巧上述國家的奧瑞岡35快砲多已退役封存,如日本的70台GDF-001、德國的377輛、荷蘭95輛與比利時55輛FlakPz Gepard,台灣可以購入後比照天武七號升級案將其升級至GDF-006版本,其效益在於人員訓練、後勤維護與彈藥皆與既有體系相容,且整體成本最為低廉,屬最佳效益解。

 

2021年流出之獵隼計畫確認軍方已捨棄國造T-92式40快砲,僅採購半套。

 

眼尖的讀者應該可以發現,無論是國造T-92式40快砲、國造捷羚防空飛彈系統還是國造新型野戰防空系統在效益、產能與性能都無法滿足軍方的需求,在整合既有硬體裝備上更是一直有障礙存在,軍方採購的數量多是象徵意義罷了,在可預見的三、五年內要補足野戰防空網仍有困難,因為堅持甚麼東西都要國X國造似乎不太可能,是以部分國內評論家建議應追隨美軍,採購機動野戰短程防空系統(M-SHORAD)用於發展國造雲豹甲車版的型號,因為對於強化野戰防空能量的需求上升也含括了美國。

 

美國陸軍駐歐洲指揮官班·霍奇斯中將自2016起便不斷疾呼,復仇者防空系統的能力不足以應付當前戰場需求,在丘陵及山脈廣布的戰區,防空快砲對於應對直升機的突襲仍有其價值,加上無人機的實戰化威脅(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的衝突即是一例),前線的陸軍部隊迫切需要填補野戰短程防空能力的缺口,是以在2018年美軍決定採購IM-SHORAD野戰防空系統,台灣若購入機動野戰短程防空系統(M-SHORAD)至少在30mm鏈砲、刺針及地獄火飛彈都是與既有彈藥共通。

 

不過,換算以12億美元採購144座武裝砲塔不包含Stryker A1 戰車載台,可以知道他的單價是逼近1千萬美元一座,如此嬌貴的產品中華民國陸軍應是無福消受。

 

美國可以無止盡的印鈔票讓全世界買單,所以美國軍人是夢想打甚麼裝備就有甚麼,普通國家是有甚麼裝備就打甚麼,國防競賽比的是燒錢的耐受性與整體國家的經濟力,台灣現在的處境是軍購已到了必須使用特別預算的狀況,屬於養的起甚麼樣的裝備打甚麼仗的國家,在有限經費下如何提升野戰防空能量其實是一個相當值思考的問題。

 

※作者任職於國立大學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