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川普打造新北約

余杰 2019年12月11日 00:01:00
根據北約的數據,二零一七年美國承擔北約超過七成的國防經費。(湯森路透)

根據北約的數據,二零一七年美國承擔北約超過七成的國防經費。(湯森路透)

歐洲發生過多次以軍事結果來決定社會制度的戰爭。美國歷史學家托尼·朱特(Tony Judt)在《戰後歐洲史》一書中指出,十六世紀的宗教戰爭是以一五五五年簽訂的《奧格斯堡和約》宣告結束,制定了「教由國定」的原則,承認各邦諸侯有權自由選擇其轄區的宗教信仰;十九世紀初的歐洲,在拿破崙征服的早期階段,軍事上的成功很快在當地演變成法國式的社會的、制度上的大革命。

   

二戰的硝煙尚未散去之際,史達林放言說:「這場戰爭與以往有所不同。無論哪一方佔領了一塊領土,都會在該地區推行自己的社會制度。人人都想把他自己的制度推行到他的軍隊所及之處。」雖然史達林的這段言論不符合歷史事實,卻讓歐洲民眾心驚肉跳

   

當蘇俄這個歐洲邊陲之國一躍成為歐洲最強大的「話事人」時,當共產極權主義的陰影籠罩東歐、中歐並且向西歐蔓延時,歐洲人眼中唯一的救星是美國。蘇聯軍隊顛覆了波蘭、匈牙利、捷克等國的民選政府,扶持各國共產黨建立一黨獨裁體制,唇亡齒寒的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於一九四八年三月簽訂《布魯塞爾條約》,然而各簽約國並不認為靠自己的力量可以抵禦蘇聯。只有美國承諾提供安全保障、將安全範圍從北美擴大到整個北大西洋,歐洲才能避免全盤赤化的厄運。一九四九年四月四日,美國、加拿大和十個歐洲國家在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北約正式成立,與以蘇聯為首的東歐共產集團所組成的華沙條約組織相抗衡。當時,歐洲非常害怕美國如同一戰後那樣奉行孤立主義政策,將軍力退出歐洲,聽任歐洲自生自滅。西歐民主國家懇求美國在歐洲長期部署大量軍隊,英國國防大臣鄧尼斯·希利在回憶錄中寫道:「對絕大多數歐洲人來說,除非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能阻止另一場戰爭的爆發,否則它將毫無意義。」

   

在近半個世紀的冷戰時代,北約有力地捍衛了歐洲的自由民主。及至蘇聯解體,華沙條約組織解散,北約亦驕傲地宣佈自己是冷戰的勝利者。此後,昔日蘇聯的東歐盟國紛紛加入北約,如今北約已擁有二十九個成員國,北約的軍事開支佔世界國防開支的百分之七十。跟七十年前相比,北約的邊界向莫斯科方向推移了一千公里,這意味著民主自由的制度模式向東拓展了一千公里,讓接近一億的歐洲人受益。北約成員國中,過去深受蘇俄荼毒的波蘭、捷克等東歐國家成為最親美和軍費比例相對較高的國家,因為他們深知民主自由多麼可貴,而民主自由必須靠實力來捍衛。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四日,北約各國首腦在英國沃特福德(Watford)舉行峰會,紀念北約成立七十週年。英國首相詹森主持此次峰會,他在會上表示,北約是國際軍事史上最成功的、也是最持久的軍事聯盟,是歐盟和大西洋安全的基石。當然,北約盟主不是英國或歐陸任何一個國家,而是遠在大西洋另一邊的美國,美國總統川普是決定北約未來走向的最高決策者。川普執政以來,不僅改變了美國的國內政治和國際戰略,也改變了北約。

 

從舊北約到新北約:北約的分歧與改革

 

美國是北約的支柱。根據北約的數據,二零一七年美國承擔北約超過七成的國防經費。北約二十九個成員國軍費開支總額為九千五百七十億美元,美國投入六千八百六十億美元。美國是為北約繳交最多軍費的國家,二零一七年國防預算占GDP約百分之三點五七。此前,北約各國承諾將各自的軍費提高到GDP的百分之二,但迄今為止,北約的二十九個成員國中,僅九國的軍費占GDP的百分之二。

   

峰會前夕,川普在推特上公開抱怨說,歐盟的軍費預算偏低,「我剛到時,對北約感到憤怒……目前仍有許多拖欠會費的國家,所謂的拖欠,就是沒繳足款項」。特別是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軍費僅僅占GDP的百分之一點二,遠遠未達標,招致川普嚴厲的批評。

   

戰後初期,德國百廢待興,美國以馬歇爾計畫幫助德國和歐洲完成重建,並且提供免費的軍事保護,這是美國對世界和平應盡的義務。但是,半個多世紀之後,統一的德國已然成為歐洲第一強國,德國的國民收入不亞於美國,德國有財力敞開大門安頓上百萬敘利亞等國難民,德國國民享受優質的國家福利和健康保險,德國大學生包括國際學生全都免費就讀,德國在地緣政治上野心勃勃,一心問鼎歐盟盟主的地位;相比之下,美國大部分家庭必須自己承擔子女的大學學費,並且自行購買醫療保險。那麼,德國有什麼理由要求美國繼續提供免費的軍事保護呢?德國為什麼不能信守承諾將軍費指出提高到GDP的百分之二,同時承擔更多的北約防務費用呢?譬如一家銀行僱傭保安,難道可以不付對方薪水嗎?此前的幾屆美國總統,礙於盟國的面子,對此狀況成不。川普則心直口快,說出了不容辯駁的常識和常理。當川普在記者會上侃侃而談時,德國總理梅克爾在一旁表情尷尬,她當然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道理。

   

歐洲盟友中,第二個常常跟美國唱反調的是法國。法國既不願屈居德國之下,也不願由美國來主導歐洲事務。從北約成立之初,法國總統戴高樂就心不甘情不願,他忘記了法國在二戰中潰敗的恥辱,沉浸在拿破崙時代法國是歐洲第一強國的舊夢之中,一度脫離北約,自行其是。後來,蘇俄的黑手伸向西歐,法國無力抵禦,這才又乖乖回到北約的保護傘下。如今,法國的自我認知障礙症病入膏肓,其戰略企圖與自身實力及社會狀況嚴重脫節——就在北約峰會之後幾天,法國又發生數百萬工人罷工,交通癱瘓,垃圾成堆,巴黎美麗不再,宛如骯髒的第三世界國家的城市,法國已經徘徊在失敗國家的邊緣。

   

儘管如此,法國總統馬克宏仍要強行出頭,挑戰美國在北約的主導權,形容北約處於「腦死」狀態,批評美國與北約在戰略決策上毫無協調合作,認為北約應將重心放在對抗「伊斯蘭國」恐怖分子上。對此言論,川普痛批說:「我覺得這非常無禮」,稱這是「非常、非常討人厭的說法」。川普諷刺說,法國應當接回法國籍的「伊斯蘭國」恐怖分子:「我們在敘利亞抓到很多IS戰士,他們都在押,許多人來自法國、德國和英國,部分國家(土耳其)已同意接回國人。」川普在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時說:「北約肩負重任,馬克宏的發言非常羞辱,這是對二十八個國家的惡意宣言;沒有任何國家比法國更需要北約,那是很危險的說法。」

   

德國、法國等歐洲大國對北約愛恨交織。二十多年前的南斯拉夫內戰,發生在歐盟的家門口,歐盟卻無力解決,而必須藉助北約出手。許多歐洲國家的領袖口中不願承認,心中卻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美國,歐洲連自己的和平也無法維持。所以,儘管北約內部分歧不斷,川普仍然強勢主導了北約峰會的走向,迫使北約通過一系列改革政策,使得年逾七旬、垂垂老矣的北約重新啟程,逐漸轉型為朝氣蓬勃的新北約。

 

川普強勢主導了北約峰會的走向,迫使北約通過一系列改革政策。(湯森路透)

 

歐洲和美國的主流媒體熱衷於發表反對川普的假消息,極少報道川普成功的外交活動,包括此次川普在北約峰會上的表現。川普在推特上說,「北約在過去三年中取得了巨大進展。美國以外的國家已經同意每年多支付一千三百億美元軍費開支,到二零二四年,這一數字將達到四千億美元。北約將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富強。」此次峰會最大的亮點在於,二十九國首腦在峰會的聲明中首次將中國崛起列為對北約重要「挑戰」,這意味著川普帶領北約將重心從歐洲轉移向新的熱點——亞太地區,北約開啟了「東移戰略」。

 

中國西進和北約東移:中國是北約的新敵人

 

十二月四日,北約領導人簽署了一份聯合峰會聲明,首次承認中國崛起帶來的「契機與挑戰」。為了應對這一系列挑戰,北約更新了包括5G網絡在內的通訊設施的底線要求,並達成一致。此前,北約各國在通訊設施建設方面各行其是,不少國家置國家安全於不顧,引狼入室,允許有中國軍方背景的華為公司參與各國通訊設施建設。比如,自以為聰明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就不聽美國方面的規勸,執意對華為網開一面。如今,北約通過了新的規定,即便在德國掌握最高權力的梅克爾,也不得不接受此種約束,放棄與華為合作,不能再拿國家安全當兒戲。

   

對於中國的威脅以及北約的應對措施,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指出:「不是北約要進軍南中國海,而是中國正在靠近我們。」儘管北約傳統上掌管的範圍只包括北美和歐洲,但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已經不容忽視:中國擁有世界第二多的國防預算,最近展示多項新的現代能力,包括能夠到達整個歐洲、美國的遠程飛彈。除了在技術上取得長足進展外,北京還在歐洲基礎建設和網路方面進行大量投資,並擴大在非洲和北極地區的業務。換言之,是中國的西進激起了北約的東移,如果北約對中國的西進繼續無動於衷,中國將必將肆無忌憚、所向披靡。

   

此前,當歐洲各國對中國的威脅熟視無睹,比如經濟困難的希臘將戰略意義重大的港口比雷埃夫斯租借給中國、義大利興高采烈地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是美國和川普大聲喚醒了沉睡的歐洲和北約。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防務問題專家巴里·帕維爾(Barry Pavel)在「防禦第一」(Defense One)網站上發表文章指出,最近兩年,中國在歐洲周邊和本土越來越多的行動,使得美國和歐洲官員將中國問題列為首要的議程。他指出:「這些行動包括華為在歐洲和北美電子基礎設施上的努力、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全球戰略在歐洲及其周邊進行的掠奪性經濟活動、中國大規模的網絡間諜和盜竊西方知識產權活動、中國在北極的日漸增長的活動以及在北約邊界的活動、與俄羅斯軍隊在太平洋、中亞以及北歐和波羅的海地區的聯合軍演、中國在義大利的里雅斯特等歐洲重要港口日漸增加的所有權、中國在對北約和美國海軍的非常關鍵的海事設施的投資等等。」也就是說,北約其實是被動應戰而已。

   

在此次峰會之前,美國已經多次對歐洲和北約發出強烈的警告。二零一九年四月,美國副總統彭斯在華盛頓紀念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七十週年的活動中說,雖然中國似乎遠離歐洲,但北約不能無視中國的崛起​:「北約在今後幾十年裡面對的最艱钜的挑戰,也許就是如何根據中國的崛起​​作出調整。而我們必須調整。因為決定如何應對中國5G網絡技術的挑戰,應對中國一帶一路提供的橫財,這是歐洲盟國每天必須對付的問題。」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布魯塞爾北約外長會議上呼籲說,各國盟友必須應對當前來自中共的潛在長期威脅,北約國家不能忽視他們同北京執政黨之間的「根本差異和不同信仰」。蓬佩奧說,美國及其盟友建立北約的初衷是保衛自由和民主。冷戰結束三十年後,美國和盟國仍然面對來自專制政權的威脅,「我們必須共同面對他們——俄羅斯、中國、伊朗,他們的價值體系和我們的截然不同」。

   

承平已久、文嬉武戲的歐洲,似乎早已忘記對信仰和價值體系的堅守——很多歐洲人早已喪失了恆定的信仰和價值體系。只有當危險抵達家門口時,若干歐洲國家才發現中國並非一同「發大財」的好朋友:在香港銅鑼灣書店系列綁架案中,中國特工跨國綁架瑞典籍華裔書商桂民海,並恐嚇瑞典政府官員不得參與支持桂民海的集會;中國威脅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市長不得與臺北建立友好城市關係,甚至取消其簽證;中國的留學生在歐洲各國暴力襲擊和平集會抗議中國暴政的香港學生和民眾;中國央視的記者闖入英國保守黨大會並用暴力攻擊與會人士……中國對美國和歐洲視為「理所當然」的民主自由價值的侵蝕和危害,已經大大超過了昔日強橫的蘇俄。

   

川普比此前任何一名前美國總統都更清醒地意識到中國對世界和平與普世價值的重大威脅,這不是所謂的陳舊的「冷戰思維」,而是真實而嚴峻的「中國威脅」。川普重用的將軍們跟他一樣清楚地看到了這個事實,它不再是歐巴馬時代的「房間裡的大象」。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五日,剛上任兩週的美國海軍部代理部長莫德利(Thomas Modly)表示,他未來處理海軍事務將會以中國威脅做為首要任務,美國海軍必須隨時面對這項問題,「如果與中國的衝突明天就發生,我們怎麼辦?」他毫不掩飾地表示,他不會以「二零三五年的心態」來考慮中國問題,而會以短期內可能出現的麻煩來思考中國問題。中國對美國構成的是近期威脅,而非長遠挑戰。他督促美國海軍官兵們拋棄美國不會與中國發生衝突的想法,要求他們隨時做好戰鬥準備。這顯然不是莫德利的「個人看法」,而是美國政府乃至西方盟國新的國際戰略的一部分。北約軍隊進入阿富汗是北約邁入亞洲的第一步,下一步北約將與亞洲的日本、印度、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盟國合作,甚至可能建構一個橫跨美洲、歐洲和亞洲的擴大版的新北約。

   

川普將對抗中國的新的戰略任務賦予北約,將使得近年來一度找不到方向的北約因為有了新的敵人而重新產生凝聚力和戰鬥力。北約曾經是蘇俄的掘墓者,北約也必定是中國的終結者。

 

※作者為美籍華文作家,歷史學者,人權捍衛者。蒙古族,出身蜀國,求學北京,自2012年之後移居美國。多次入選百名最具影響力的華人知識分子名單,曾榮獲美國公民勇氣獎、亞洲出版協會最佳評論獎、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廖述宗教授紀念獎金等。主要著作有《劉曉波傳》、《一九二七:民國之死》、《一九二七:共和崩潰》、《顛倒的民國》、《中國乃敵國也》、《今生不做中國人》等。

 

 

關鍵字: 川普 北約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