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監視器、機車、電子紙──烏俄戰爭刺激三項國土防衛發想

郭揚 2022年05月19日 07:00:00
台灣是時候加緊腳步補強國土防衛裡的弱項,為可能發生的侵台戰爭做更多的準備。(美聯社)

台灣是時候加緊腳步補強國土防衛裡的弱項,為可能發生的侵台戰爭做更多的準備。(美聯社)

這場舉世矚目的戰事持續至今即將滿三個月,觀察近代以數十萬人規模參與的戰事,不談勝負,還未見一年之內可以恢復和平,戰前大部分的組織誤判了啟戰的可能性,倒是對此戰不會立即結束或僵持都給出了相同的看法,基於「今日xx,明日xx」的情結,加上台灣旁邊確實有個虎視眈眈的極權政治組織,時間的壓力讓我們不能再觀察下去,是時候要加緊腳步補強國土防衛裡的弱項,為未來的確有可能發生的侵台戰爭做更多的準備,這裡也不談侵台概率問題,因為面對魔幻的極權體制,就算是百分之一的可能都要認真當作就是會發生。

 

「國防建設」在一般人的印象裡是極度燒錢的投資,有云「大砲一響、黃金萬兩」,許多武器裝備囿於國內研發或製造能力,不得不外購取得,就算家財萬貫,賣方不同意出售也只能乾瞪眼,即便昭告天下願意賣給台灣,只要沒有交貨,說不賣就逼台灣政府自行結案,我國政府也大氣不敢吭出一聲,近期的M109A6自走砲一案便是經典案例。但如果轉換思維談「國土防衛」,以全國之力量整合在一起來防衛自己家園,不只是後備動員,不只看純粹的軍事裝備,更思考連結國內各種民間優勢,加上一些創見,也許就有更多可能和出路。

 

一個稍見端倪的例子「假目標誘餌」,未來戰場不能避免有眾多無人載具在國軍不意察覺的周邊圍繞伺機攻擊,「國防建設」的思維是花大錢投資清除無人載具的軍事裝備,而「國土防衛」的思維則是散佈給民眾製作各式充氣、木造假目標,再輔以熱源偽造的方法,大量設置於全國各地迷惑敵方無人載具或監偵系統,國軍已有初步的嘗試,但全部要國軍自己做則又無法快速收效。

 

上述簡單的案例表示,國防部很多已有構想或相關計畫,舉凡動員民間運輸力量、保修力量、運用民力進行阻絕設置,又或許會比照烏俄戰事開放民眾自製汽油彈,但整體看來還是稍嫌保守,感覺不到對於極有可能發生的全面侵台戰爭能夠產生關鍵的防衛作用,因此軍事研究領域已有賢達建言,國土防衛機構應是跨部會整合的單位,受限於知識領域的不同還有文化背景的限制,僅靠國防部自力規劃恐淪刻舟求劍、墨守成規,這裡來拋磚引玉,闡述跨(整合)知識領域、不像傳統軍備般燒錢、發揮我國目前優勢、尚未被發掘或認真討論、還能短時間完成的幾個構想。

 

全台監視器搭配AI做為戰場透明利器

 

遍布全台監視器自國道至鄉鎮村里少說有百萬支,各縣市警政機關早已用來作為犯罪偵防、交通監理等想得到或想不到的運用,在國土防衛的角色裡,若能將車牌辨識轉換成敵我軍事裝備和軍事人員的辨識,再利用AI去設法推斷敵軍動向,匯集全國各地敵我即時動態,傳回國軍各主、輔聯戰指揮中心建立之地理資訊系統,最終供軍政聯合指揮作業下達決策,亦可透過資訊系統自動化分配目標給第一線各級部隊,執行打擊、拘束、監控、襲擾等各種任務。

 

為了強健整個資訊系統的功用,還須另設計開放的雲端伺服器,讓全國的民眾都能利用家中的監視器對準街道上傳即時畫面,或打開個人手機即時攝影上傳,甚至是民眾自有的無人機進行拍攝與即時上傳。只要能夠將全台灣能夠獲取即時影音的設備和管道整合在一起,建構成無縫圖像,即便國軍無人機隊戰時消耗殆盡,全台地面戰場的透明和主動權仍然可以牢牢的掌握在我方手上。

 

也許很多人以為侵台戰爭打到地面戰鬥階段,表示國軍海空戰力已不復存在,處於地面戰鬥國軍必然處於劣勢無力迴天,古今中外的戰例早已說明並非如此,所以此處不另贅述且不接受地面戰無用論的看法,的確,國防部的戰略構想是希望可以不讓敵軍有接觸台灣陸地的機會,不管是登陸、空降還是空突,但我們也必須認清,對抗極權政體的戰爭最麻煩的地方就是極權體制並不在乎犧牲,進入消耗模式之後國力大者仍然有可趁之機能將地面部隊送上台灣的土地。

 

或者換一個場景,敵軍侵台第一階段配合彈襲,用潛艦護送特戰部隊由東部上岸進行快速穿插、破壞國軍轉進疏泊作為、引導後面的敵攻擊梯隊,造成國軍指揮壓力陡升增加混亂。既然已知發生地面戰鬥的機率極高,地面戰鬥的戰場透明度和掌握主動權就至關重要,藉由無縫圖像的呈現和人工智慧的輔助決策,一定可以在很短的時間瓦解敵軍的意圖,在戰事初期就能破壞敵軍侵台節奏。

 

後備教召用機車隊取代步行

 

後備部隊在國土防衛的規劃裡有一定的角色可以發揮,於是國防部很慎重的為後備部隊配賦了現役的個人戰鬥裝具,但經費問題依舊,所以犧牲了機動性這個在現代戰場迫切需要的能力,國軍缺乏下一代暨悍馬車之後可靠的戰術機動載具(三陽的輕戰不夠格),外購(之前的目標是JLTV)價格過高的情況下,國軍有意自行開發,但效能不確定與籌獲時程趕不及迫切的防衛需求等因素下,不如大膽做個驗證,付些錢讓後備部隊的教召隨人徵調個人機車,創立機車車隊可以運用的戰術戰法,讓後備軍人戰時領取裝備編成賦予番號之後,能直接騎行各自的機車奔赴分配的區域迅速建立陣地,在判明敵軍主力之後,還能迅速騎行按情報轉移陣地接敵,配合前述的無縫圖像地理資訊系統,就算敵軍無人機和衛星可以24小時不間斷監看台灣每一條巷子,面對分散式、可以跨越許多地障、瞬間隱蔽的機車大隊,仍然沒有辦法從國軍手上取得主動權。從電視上拍攝教召部隊井然有序的徒步走向戰術位置固然能傳遞紀律和辛苦付出的形象,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故步自封不切實際的做法。

 

同樣,請懷疑論者靜心思考,在台灣四處都有騎樓和戰時四處都有殘骸的城鎮環境,甚麼樣的的載具可以迅速集結迅速分散,甚麼樣的載具真正機動而又可以瞬間隱蔽,台灣著名的機車瀑布照片傳揚國際,這種家家戶戶都有的運具,恰恰是台灣可以運用的優勢。國防部也可能基於上述理由,將憲兵機車連轉型為城鎮快速反應部隊,並慎重其事為其採購高性能重型機車,國防部有軍容壯盛的包袱和情結可以理解,但請不要忘記,真正的戰爭來臨最終還是得放棄整齊劃一的表面功夫,能有效運用資源趕走敵人就是王道。

 

電子紙技術路標迷惑敵軍方向

 

很多人不知道台灣企業擁有電子紙原材料和終端系統的完整產業鏈,這種技術在不更新畫面的情況下是不會耗電的,用無線訊號以極低的電力便可以更新畫面。如能將全台灣從國道至鄉鎮村里道路甚至家戶門牌號碼都更換此項技術,承平時期可以針對道路交通做應急顯示,侵台戰爭時期對於在台灣地面移動的敵軍部隊,可以顯示錯誤的地名與指向誤導敵軍。可以想像這個作戰場景,敵某部隊採空中突擊機降林口山區各處高爾夫球場,進入林口山區後計畫前往指定地點,突然敵部隊依賴的北斗衛星系統被我方局部干擾失去作用,打算利用空中語音引導也遭到同樣的局部干擾而斷續,最後只能採取紙圖辨識尋找正確路線,此時電子紙技術路標發揮作用,搭配前述的無縫圖像地理資訊系統,國軍迅速更新路標資訊,輕可迷惑敵前進方向,重可引導敵進入我方設伏陣地,阻止敵快速穿插破壞。

 

好消息是政府許多公共場景已初見少量電子紙技術的應用,表示已有部分政府單位開始認識這項技術帶來的便利,各項路標產品也早有國外實例,而台灣廠商的技術進步至今,不論是藍底、綠底、紅底白字都能不費吹灰之力的實現,剩下的就是政府願不願意及早投入,能不能集眾人智慧,發展出更多承平時期和國土防衛場景的創意應用。

 

上述幾個想法不敢說多麼有創意,但都符合國土防衛的幾個限制和需要,燒錢少、短時完成、台灣有優勢、整合各界力量、敵軍要應付需倍多力分,一架E-2D空機按日本採購經驗要超過四億美金,等美國核准出售又不知猴年馬月,被美國反悔砍單的M-109A6自走砲也要220億台幣,假使上述構想能夠被跨部會的國土防衛機構加以成熟並推動,由抗疫成就揚名國際的數位大臣出面集結軟硬體解決方案及AI高手,加上為各處監視器裝設的太陽能綠電確保供電上傳不中斷,估計兩架E-2D的經費或被砍單的M-109A6預算轉作此處運用便可完成上述計畫,強健國土防衛體系。雖然比不上傳統軍備的高大上,借用電影裡的經典台詞,「防衛嘛,求生,不寒磣」。

 

※作者為國立大學工學與管理學雙碩士,20多年科技業現職從業人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