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空污粒子發現病毒基因 飛沫結合空污傳更遠

高詣軒 2020年04月26日 07:01:00
比利時民眾交談間保持社交距離。(湯森路透)

比利時民眾交談間保持社交距離。(湯森路透)

空污是否加劇疫情散布?

 

近期有義大利學者採樣空污粒子後,竟在其中偵測到新型冠狀病毒,希望釐清病毒是否會因此散布得更遠、感染更多患者。不過該研究尚屬初探,未確定空污助長病毒傳播,或者空污粒子上的病毒量是否足以致病。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義大利波隆那大學的學者透過標準方法,蒐集義國北部貝加莫省(Bergamo)一處都會區、一處工業區的室外空污樣本,結果在多份樣本發現到新冠病毒高度特有的基因,此發現也經一個獨立實驗室盲測後確認。

 

領導研究的波隆那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學者塞蒂(Leonardo Setti)表示,重要目標在於研究病毒可否藉空污粒子,讓傳播距離變得更廣。根據報導,此前已有2組其他研究團隊指出,空污粒子可能會幫助冠狀病毒在空氣中傳播更遠。

 

 

專家尚未確定空氣傳播

 

報導指出,義國北部是全歐空污重災區之一。塞蒂的研究團隊透過統計分析認為,在義國北部的部分地區,封鎖管理實施前空氣污染嚴重程度偏高,可能可以解釋當地病毒感染率偏高的情形,這個觀點也獲得另一項初步分析的支持。

 

由於塞蒂團隊的兩項分析研究未經過同儕審查,代表研究結果沒有得到獨立學者的背書,但《衛報》引述專家認為,塞蒂團隊的觀點有理,需要進一步研究。畢竟過去文獻顯示,空污粒子上確實會有微生物,可能遠距散布禽流感、麻疹、口蹄疫病毒。

 

2019年3月義大利、西班牙的二氧化氮污染物濃度。(湯森路透)

 

自疫情爆發,病毒傳播途徑受到各界關注。感染者在咳嗽、打噴涕後,釋出的較大體積的飛沫大多會掉到1到2公尺間的地面,但其中較小的、直徑低於5微米的飛沫微粒,可能在空氣中停留數分鐘到數小時不等,恐會外擴更遠距離。

 

學界目前已知2003年流行的SARS病毒可能可以透過空氣傳染,也知道新型病毒可能在微小飛沫中存活數小時。對於空氣是否為感染途徑,專家尚未有定論,有鑑空氣傳播的潛在重要性,及空污可能的助長角色,研究者無法在無證據之下排除空氣傳播。

 

 

義學者:飛沫結合空污粒子如搭飛機

 

《衛報》引述研究冠狀病毒空氣傳播的英國布里斯托大學(Bristol University)教授雷德(Jonathan Reid)指出,過去已在中國蒐集到的室內微小飛沫中偵測到病毒,若這些懸浮飛沫與都會空污的背景粒子結合而流動,「或許也不會令人意外」。

 

塞蒂表示,0.1-1微米的微小飛沫在結合上達10微米的空污粒子後,可以比起獨自飄散傳播更遠距離,原因在於結合後的粒子體積較大但密度較低,因此可以提升在空中漂浮的能力,拉長停留在空氣中的時間,好比飛沫搭上名為空污粒子的「微飛機」。

 

 

不過布里斯托大學的雷德則較為保留,認為即使微小飛沫和空污粒子結合,由於整體體積變化不能說大,影響可能有限。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公衛學者凱利(Frank Kelly)則認為,空污粒子加長傳播距離是有可能,但仍需更多研究支持。

 

報導引述另名專家、愛爾蘭國立科克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Cork)教授索多(John Sodeau)表示,塞蒂的成果看似合理,只不過在現階段,理論上的粒子互動未必會導致病毒傳染,並稱一般來說要確認這類發現,常會需要2到3年的研究。

 

 

空污恐讓患者不利抗疫

 

對於空污在疫情中扮演的角色,另有研究指出疫情爆發前的空污程度,與疫情蔓延後的死亡病例數有所相關,原因可能是長期暴露在空污之下,會導致肺部狀況惡化,讓患者更容易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侵襲。

 

德國哈勒-威登堡馬丁路德大學(MLU)地理學者奧根(Yaron Ogen)表示,先前研究多有關注患者本身的慢性、心血管病史,但從患者所在地的背景因素,包括空氣污染程度、地形是否容易導致空氣滯流,也可以看出影響患者死亡率的端倪。

 

奧根的研究透過衛星資料檢視數地在疫情爆發前的污染程度,特別是二氧化氮的量,發現空污可能是病毒致命因素之一。奧根也向《德國之聲》(DW)指出,義大利北部、馬德里等地的環山地形,加上冬季偏冷,恐會讓污染物不易向外擴散。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