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永添專欄:北約湖──俄羅斯的惡夢成真

紀永添 2023年12月20日 07:00:00
俄羅斯已派遣2艘卡拉庫特級(Karakurt class)輕型護衛艦前往拉多加湖(Lake Ladoga)測試。(圖片取自俄國海軍網站)

俄羅斯已派遣2艘卡拉庫特級(Karakurt class)輕型護衛艦前往拉多加湖(Lake Ladoga)測試。(圖片取自俄國海軍網站)

深陷在烏克蘭戰場的俄羅斯,正在評估籌組一支新的水面艦隊,但相較於海軍原有的四大艦隊,這支艦隊將部署在拉多加湖(Lake Ladoga)。這是俄羅斯西部的一個大型內陸淡水湖,總面積超過1.7萬平方公里,是歐洲第一大湖。俄羅斯已派遣2艘卡拉庫特級(Karakurt class)輕型護衛艦前往測試,也可能配備改良型的暴徒級(Buyan-M class )輕型護衛艦與飛彈快艇,成為俄羅斯海軍的最新作戰單位。俄羅斯海軍的黑海艦隊,因為一直受到烏克蘭無人機與飛彈的襲擊,被迫撤出在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塞凡堡(Sevastopol)海軍基地,移往距離烏克蘭更遠的黑海東岸港口停泊。俄羅斯海軍不想辦法強化黑海艦隊,反而在自己的國土內成立淡水艦隊,看似邏輯錯亂,但其實背後有更迫切的考量,這個新威脅勢必會嚴重影響俄羅斯未來的國家發展。

 

部署在拉多加湖的淡水艦隊

 

拉多加湖靠近俄羅斯與芬蘭的邊界,緊鄰卡累利亞地峽(Karelian Isthmus),由涅瓦河連結芬蘭灣,再通往波羅的海。卡累利亞地峽連結俄羅斯與芬蘭,是蘇聯當年發動冬季戰爭,入侵芬蘭的通道。俄羅斯將輕型護衛艦移到拉多加湖,而不是駐紮在芬蘭灣,鞏固由聖彼得堡通往波羅的海的出海口,目的就是要強化控制卡累利亞地峽。卡拉庫特級與改良型的暴徒級都配備口徑(Kalibr)巡弋飛彈,最大射程超過200公里,同時具備反艦與攻陸能力,部署在拉多加湖時,攻擊範圍不只籠罩卡累利亞地峽,還可打擊芬蘭的東南部地區。俄羅斯此舉無疑是赤裸裸地威脅芬蘭,原因是芬蘭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決定改變過去的中立態度,與瑞典一起申請加入北約。雖然土耳其曾從中阻撓,不願批准這兩國的入會案,但在多國斡旋下,土耳其最終還是讓步。

 

芬蘭現在已經是北約成員國,瑞典加入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這對俄羅斯來說是非常重大的戰略挫敗,畢竟在蘇聯時期,使用各種威脅利誘的方法,才促使這兩國保持中立。芬蘭與瑞典的重要性,在於這兩國位於芬蘭灣北岸,南岸則是愛沙尼亞。芬蘭灣航道能讓俄羅斯進入波羅的海,再抵達北大西洋,所以如何確保芬蘭灣的安全通暢,是俄羅斯念茲在茲的重要課題。在蘇聯時期,芬蘭與瑞典保持中立,未加入北約,位於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合稱波羅的海三國,屬於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波蘭則是華沙公約組織國家,是蘇聯的附庸國。這讓蘇聯的船艦能從聖彼得堡,一路航經波羅的海,穿越丹麥的卡特加特海峽(Kattegat Strait),最後進入北大西洋,使蘇聯可以在冷戰時期,突破北約的封鎖,與美國在北大西洋上爭鋒。

 

 

但冷戰結束後,蘇聯瓦解,波羅的海三國獨立,華沙公約組織不復存在,波蘭第一波加入北約,隨後波羅的海三國也紛紛入會,讓俄羅斯進出北大西洋的航路安全受到威脅。俄羅斯強烈批評北約接納這些國家,讓北約的勢力不斷東擴,是嚴重的蓄意挑釁。更雪上加霜的,是俄羅斯海軍的波羅的海艦隊,總部設在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剛好位於立陶宛與波蘭之間。立陶宛獨立後,加里寧格勒成為了飛地,雖然仍屬於俄羅斯,但已不再與俄羅斯的本土直接連接。在北約的包圍下,俄羅斯的波羅的海艦隊,發展變的極為困難。雖然俄羅斯跟立陶宛、波蘭簽署協議,維持與加里寧格勒的陸路交通往來,但幾乎不可能在立陶宛與波蘭的監視下,自由進行軍事建設。無奈當時俄羅斯的國力孱弱,暫時無力反制,只能看著波羅的海艦隊的戰力快速滑落。

 

入侵烏克蘭意欲全面控制黑海

 

不過,芬蘭與瑞典覺得冷戰結束後,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大減,因此選擇繼續保持中立,並沒有加入北約,讓俄羅斯保有一絲喘息空間。再加上芬蘭灣南岸的愛沙尼亞,與另外兩國拉脫維亞、立陶宛,都極端仰賴俄羅斯的便宜能源,希望與俄羅斯維持良好關係,因此北約的勢力未能擴及到芬蘭灣與波羅的海北部。只是隨著俄羅斯走出蘇聯解體的陰影,國力略有恢復,又開始覬覦波羅的海,除了嘗試重建波羅的海艦隊,還派遣戰機與轟炸機頻繁進入波羅的海進行戰略巡弋。為了因應這種情勢,北約決定協助波羅的海三國提升防空能力,展開了波羅的海空中警備任務(Baltic Air Policing)。由北約國家輪流支援戰機,前進部署到波羅的海三國的空軍基地,緊急起飛攔截俄羅斯的戰機與轟炸機。同時海上艦艇的對峙也不時出現,並互相指責對方挑釁。

 

整體情勢在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半島後快速惡化,波羅的海三國與波蘭擔心再度遭俄羅斯入侵,積極向北約求援。北約開始強化東翼的防禦部署,不只提供軍事援助,還擴大與波羅的海三國、波蘭的聯合作戰演習,愛沙尼亞甚至公開要求北約在境內設立常駐基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北約決定展開強化前進部署計畫(Enhanced Forward Presence , EFP),由各成員國輪流派遣地面部隊到波羅的海三國輪駐,防範俄羅斯的威脅。其中愛沙尼亞的塔帕基地(Tapa base)是北約的重要駐地,距離俄羅斯邊境只有一百多公里,從愛沙尼亞空軍基地起飛的北約戰機,也可快速抵達芬蘭灣,幾乎已陳兵在俄羅斯的家門口。此外芬蘭與瑞典也開始考慮加入北約,此舉讓俄羅斯暴跳如雷,嚴詞警告芬蘭與瑞典,若真的加入北約,將會引來強烈的報復。

 

俄羅斯隨後在2017年舉行了西方2017(Zapad 2017)演習,除了參演部隊的規模空前,與白俄羅斯組成的聯軍,還從俄羅斯本土一直向西推進,直抵白俄羅斯與波蘭的邊境,令北約國家震驚。特別是波蘭與立陶宛感受到空前的壓力,因為俄羅斯此舉無疑是在演練如何打通前往加里寧格勒的陸上通道,以重建波羅的海艦隊。北約國家的憂慮很快就成真,只是俄羅斯最後選擇先入侵烏克蘭,此舉除了是要重建蘇聯的版圖,另一個重要的戰略目標,是要全面控制黑海,以壯大黑海艦隊。如果俄羅斯的計畫成功,再攻擊波蘭與立陶宛,打通連結加里寧格勒的陸上通道,也是必然會發生的事。幸運的是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遭遇到意想不到的嚴重挫敗,暫時阻止了這個野心。但北約絲毫不敢大意,除了全力軍援烏克蘭外,也部署更多的部隊到東翼。

 

俄羅斯一直想要重建蘇聯版圖

 

俄羅斯想要重建波羅的海艦隊與黑海艦隊,將波羅的海與黑海重新納為禁臠的企圖是如此明顯,甚至不惜發動全面戰爭,讓芬蘭與瑞典決定放棄中立,趁俄羅斯深陷烏克蘭戰場時,申請加入北約。這樣的結果將使整個波羅的海,全部被北約成員國所包圍,成為名符其實的北約湖。俄羅斯過去在波羅的海與芬蘭灣的最後一絲空間已全部失去。雖然北約表示暫時沒有在芬蘭建立長駐基地的計畫,但美國已經與芬蘭簽署防衛合作協議(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 , DCA),讓美軍可以使用芬蘭的軍事基地、儲存武器物資、興建後勤支援設施。由於芬蘭之前就決定向美國採購64架F-35A匿蹤戰機,以取代現役的F/A-18C/D機隊,未來勢必會建立F-35A的後勤維修能力。這將有助於美國的F-35A短期輪駐芬蘭,執行北約警戒任務,進一步監控芬蘭灣。

 

F-35A戰鬥機完成在一般高速公路起降的測試。(取自芬蘭國防軍網站)

 

瑞典加入北約的腳步比較慢,恐怕要到明年才能完成整個程序,不過瑞典與北約的合作早已悄悄展開。瑞典過去就是北歐的強權,時至今日仍在國防軍事上有獨到之處,如一直堅持自行研發戰機,目前在瑞典空軍服役的紳寶JAS-39 C/D獅鷲戰機,性能備受好評,還外銷到多個國家,新一代的JAS-39 E/F也已獲得瑞典空軍的訂單。海軍則發展適合北歐峽灣地型的飛彈護衛艦,並擁有先進的潛艦研發能力。部份國土位於北極圈內的瑞典,也是少數擁有極地部隊的國家,同時後備制度完善,整體戰力不容小覷。雖然瑞典尚未加入北約,但2023年北約在瑞典舉行的極光-23(Aurora 23),是二十幾年來最大規模的聯合演習,多達十幾個北約成員國參加,演習地點集中在波羅的海中央的哥特蘭島(Gotland)周邊,動員兵力達二萬多人,用意不言可喻。

 

在瑞典舉行的「極光-23」 (Aurora 23)大型聯合軍演。(圖片擷取自瑞典國防軍官網)

 

在如此不利情勢下,俄羅斯除了籌建拉多加湖艦隊,向芬蘭施壓,日前也被發現在科拉半島(Kola Peninsula)上的奧萊尼亞空軍基地(Olenya Air Base),悄悄部署了2架Tu-160超音速戰略轟炸機與16架Tu-95戰略轟炸機。這個基地位於極北地區,鄰近芬蘭、挪威與俄羅斯的邊界,距離瑞典也不遠。同時還揚言芬蘭與瑞典加入北約後,如果對俄羅斯構成嚴重威脅,將不惜以核武進行報復。雖然俄軍深陷烏克蘭戰場,左支右絀,但仍持續往西部邊界一帶,部署能攜帶核彈頭的伊斯坎德爾(Iskander)短程彈道飛彈,以恫嚇北約國家。俄羅斯更考慮重組目前部署在北極圈內的作戰單位,編成一個隸屬於北方艦隊的聯合軍種部隊,除了能強化極地作戰能力,駐防的範圍還包括科拉半島,對芬蘭、瑞典與挪威幾國構成極大威脅,以反制北約的東擴。

 

俄羅斯在科拉半島(Kola Peninsula)上的奧萊尼亞空軍基地(Olenya Air Base),悄悄部署了2架Tu-160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美聯社)

 

過去有一些學者認為,北約不斷東擴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關鍵原因之一,因為此舉讓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最後只能武力相向。深入一點來說,北約東擴壓縮了俄羅斯在波羅的海與黑海的出海口,導致俄羅斯的波羅的海艦隊與黑海艦隊,難以保護這兩條重要生命線,而被迫先出手奪回克里米亞半島上的黑海艦隊基地,最後全面入侵烏克蘭。但這樣的論點忽略了俄羅斯一直想要重建蘇聯版圖的野心,北約如果沒有東擴,這樣的野心就會消失嗎?反過來說,北約東擴在某種程度上,凝聚了東歐國家的抵抗意志,可以說間接避免了烏克蘭快速淪亡的命運。台灣的戰略地位一樣非常重要,扼守了中國東南半壁的出海口,因此懷璧其罪,兩岸關係不穩定的根源,在於中國的擴張野心,單方面指責台灣的建軍備戰是蓄意挑釁,一樣是本末倒置。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