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專欄:當侯友宜「訪美鬧笑話」都和幽默無關

李濠仲 2023年09月21日 07:00:00
「笑柄」太多,已成侯友宜競選總統的沉重包袱。(資料照片/攝影:張哲偉)

「笑柄」太多,已成侯友宜競選總統的沉重包袱。(資料照片/攝影:張哲偉)

美式幽默精髓之所以在「自嘲」,應該是建立於心理學上說的「坦然面對自己弱點是自我意識的指標,也是自信和力量的標記。」他們甚至相信偶爾自己笑自己,心理會比較健康。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全世界最動見觀瞻的美國總統,兩黨歷來皆有那麼多人因自嘲式幽默而受到好評。

 

政治人物自嘲,很多時候當然不只是為了增添笑料,尤其競選期間,在和對手的唇齒攻防中,早已證明候選人的自嘲式幽默,反而經常會讓政敵措手不及。道理很簡單,因為一般人的預期,無非等著看一名候選人如何在自我吹噓的同時詆毀對方,此時自嘲的不協調性,就更能吸引選民注意。就策略運用角度,自嘲有時的確不失為有效的政治武器。

 

例如1984年,雷根和孟岱爾競選總統,當時雷根已達74歲高齡,足足比孟岱爾大了18歲。在首場電視辯論會上,提問人便就他這位「美國史上年紀最大(當年)的總統」質問:「…我記得甘迺迪總統在古巴危機中一度好多天夜不成眠,你是否會懷疑,你的身體狀況在同樣情況下能應付得來?」雷根顯然沒有被踩到「痛處」就急著辯駁,反倒不疾不徐地說:「一點也不,我不會把『年紀』當成這次選舉的議題,我也不會利用對手『年輕』(意謂識淺)這一點去達成我的政治目的。」語畢,現場一陣笑聲,連孟岱爾自己也忍不住笑出來。雷根則優雅地喝了口水,看似很滿意自己藉由一個尖銳的問題反將對手一軍。

 

 

另一個常自嘲的是前總統卡特,他雖然以平易近人、言談不拘小節著稱,卻也政治能力欠佳,決策爭議頻頻,任期未滿,已威望盡失,1980年總統選舉輸給雷根,幾乎是狼狽下台,但他離開白宮後一句「經典名言」──「我在這個國家的自尊心大大提高了。現在,當人們向我揮手時,他們會用上所有的手指,這真是太好了。」則又表現出了他難能可貴的心理素質。

 

此外,過去常被喜劇演員拿來開玩笑的就是小布希,他甚至還被懷疑是智商最低的美國總統。而他最擅長的,就是在別人笑他之前,自己先取笑自己,好像隨時都準備好了「自嘲笑料」。有回小布希參加以開總統玩笑為傳統的年度白宮記者協會晚宴,一開場他就先聲明:「我知道我在這個晚宴上應該表現得很蠢…(我都是)故意的…」(意思是知道自己今晚將被嘲笑一番)。後有政治評論家如此評價小布希:「他始終明白,當你取笑自己時,批評者的力量就被你消除了。」

 

有一年,小布希替自己特助舉辦歡送會,特助的女兒就坐在小布希一旁,小布希隨口問她:「學校功課怎麼樣?」特助女兒說:「嗯,我代數不及格,但還不敢告訴媽媽。」小布希突然打斷所有人談話,刻意提高聲量對特助喊:「媽媽,你女兒數學不及格,但你不用擔心,因為我在學校的表現也不是很好,但結果對我來說一切都是好的。」然後再以身體語言,向與會者示意自己正身處「總統辦公室」。眾人聽了都笑了出來,其中莉亞的女兒還笑得最大聲。

 

當然,自嘲並非適用每一位政治人物,關鍵在如果你真的能力不夠,又不討喜,自嘲式幽默就可能適得其反,甚至再強化人們對你既存的負面印象。因此,政客自嘲的正面效益,通常是在個人和支持者之間有足夠的信任基礎,並在具有高度信心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不懂、或不敢自嘲的政客,也許是不諳此道,但最重要的原因,往往在於他不相信自己可以因此反向得到好的評價。

 

藉此觀察侯友宜,他訪美八天,對參選總統不能說沒有幫助,但縱有「加分」,卻多是在他「靜止」、「無聲」和「文字」的表現上才看得到。「靜止」指的是他和美方政要的合照;「無聲」即當他不說話的時候,較能產生正面想像;「文字」則是幕僚替他準備的講稿和投書,多少有值得推敲之處。一旦他開口「做自己」,往往就是一連串花絮笑料。舉凡和美國當地台灣青年午餐座談時說「我60幾歲了還在找工作」、「若失業來美國打工賣漢堡好了」、對餐廳裡的墨西哥員工說「你是新北市民還是原住民?」、「帥哥,你結婚了沒有?」,以及讓人不知所以的「老羅斯福路總統」。雖然引得笑聲,又都無關他的機智反應或幽默,而是更傾向於層次顯然不夠才會出現的「笑柄」,這種情況,必然會在他愈想刻意表現自己的聰明和口才時發生。

 

「笑柄」太多永遠是有志成為國家領導者的大忌,形象落定,幕僚為他精心製作再多的「靜止」、「無聲」和「文字」,恐怕也無濟於事。這是國民黨至今無法單獨靠侯友宜挑戰賴清德的原因,當然,也會是之後藍白如何搭配的一道棘手課題。

 

※作者為《上報》主筆

關鍵字: 侯友宜 訪美 藍白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