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全力促成「藍白合」 讓輸贏各得其所

陳嘉宏 2023年10月13日 07:02:00
民進黨應該支持「藍白合」,只有「藍白合」,才能避免這場選舉流於政黨分合等等枝微末節的爭議。(攝影:王侑聖)

民進黨應該支持「藍白合」,只有「藍白合」,才能避免這場選舉流於政黨分合等等枝微末節的爭議。(攝影:王侑聖)

選前3個月,許多民進黨人仍擔心藍白兩黨在最後關頭終於合流,忌憚藍白合成為賴清德攻頂總統職位的最後變數。其實,民進黨不僅不需要憂慮藍白如何合縱連橫,更應該舉雙手歡迎藍白共推一組正副總統人選。

 

首先,選舉不是1加1等於2,不是切豬肉,不是這邊少了一塊從另外一邊切一塊來補就好。藍白合在台灣政壇政壇吵了大半年,是因為這個說法預設了藍加上白可以大於綠;但從過去20年來台灣大量年輕新興選民崛起,以及前兩次總統大選蔡英文幾乎都以300萬票的差距勝出,都知道這已經不是台灣的政治現實。但此次選舉三強鼎立的格局下,卻助長這種以訛傳訛的錯誤認知。

 

以目前各家民調的平均數來看,設若最後選舉得票結果是:賴清德42%;柯文哲32%;侯友宜26%;這就坐實了「藍加白大於綠」說法。當賴清德成為一個無法取得過半多數的「少數總統」,其統治的正當性就會遭到質疑;以台灣的黨派對立與認同分裂,選後的政治紛亂已可預期。

 

賴清德當然不想看到藍白陣營振振有詞地譏諷他是「少數總統」,但這樣這樣的錯誤,只有透過對決藍白共推一組「最強候選人」,讓兩組候選人正面對決才能被糾正。

 

其次,在這場總統選舉裡,賴清德除了去年底因地方選舉大敗而遭遇過短暫的逆流以外,一直都維持著「舒適的領先」。這種餘裕,與民進黨過去8次總統大選裡多處於逆勢仰攻的態勢迥然不同。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民進黨的公職與支持者此刻充斥「會贏就好 」的心態,一定會降低催票率,為選舉帶來禍福難料的後果。

 

4年前,蔡英文的民調雖然同樣一路領先;不過韓國瑜的媒體聲量與氣勢驚人,當時那種擔心韓國瑜當選的「亡國感」瀰漫在民進黨支持者與年輕選民,結果為蔡英文衝出史無前例的817萬票,連帶讓原本不被看好的立委選局順利過半。民進黨一向擅長在逆勢中打選戰,「逆勢」才能激發支持者的鬥志與拉票的動機,而「藍白合」正是解鎖之鑰,它甚至可能是民進黨在此次大選裡立委能否過半的關鍵。

 

台灣人對於「我的一票選總統」的投票取向迥異於其他選舉,它既不是「候選人取向」,也非「政黨取向」,而更像是一種「誰能幫我維持現狀」的取向。所謂的「現狀」,不僅是一種「台海和平不打仗」的現狀,也是一種「保護台灣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現狀。這兩種「現狀」的焦慮互相交織,常常會困擾政客們做出錯誤的判斷。過去10年來,國民黨迴避對兩種「現狀」的論述,卻把「獨」與「統」、「戰爭」與「和平」,「綠」與「非綠」一刀切,才會把勝選的期待寄望於「藍白合」。

 

民進黨應該支持「藍白合」,只有「藍白合」,才能避免這場選舉流於政黨分合等等枝微末節的爭議,讓這場選舉能夠回歸正軌,真正地就兩岸關係、台灣前途、價值選擇,甚至是候選人的能力與品格做出有意義的討論。民進黨只有擊敗「藍白合」,才能反對黨心服口服,讓自己未來的執政能夠如臂使指;失敗的政黨也才能夠正視自己的路線與問題,而不是東拉西扯,拿藍白不合來為自己的失敗開脫。

 

台灣是個危機社會,危機社會尤其需要一個穩定的中樞與強勢的政治領導,以2024年台灣新總統任務之險峻,若再回到2000年到2008年那種權責不清的少數政府,必定搞得整個台灣不上不下、不生不死。所以,無論朝野,所有人都應該全力促成藍白合;唯有藍白合,才能讓總統大選裡的贏家安心,輸家甘願,輸贏各得其所,台灣也才能少點內耗一起往前走。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