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論壇》美國視角:拜登必須與民主國家組成大集團 挺身面對威權威脅

班阿米(Shlomo Ben-Ami) 2020年11月24日 07:00:00

 

 

班阿米

 

● 台拉維夫大學歷史學教授

● 曾任以色列外長(2000.11 – 2001.03)

● 著有《戰痕、傷口與和平》

 

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川普在過去四年所做的,在過去上只有毀滅性戰爭能做到,也就是重塑世界的秩序。他實行孤立主義、試圖變成威權主義、態度又反覆無常,開心地拿著巨大的錘子到處破壞歷任美國總統從二戰的斷垣殘壁中一點一滴建立的國際機構和多國組織。那現在該怎麼辦才好?

 

許多人盼望當選的拜登上任之後,自由的國際協商都能被解救、甚至重新開始。這確實是個令人嚮往的情況。不幸的是,這也是不切實際的奢望。在後川普時代的國際秩序,比起冷戰後自由主義欣欣向榮的發展,更像是1945年各陣營之間的競賽。

 

首先,拜登的行政團隊必須彌補川普造成的民主缺損、修正疫情揭露美國的關鍵弱點,會被消磨殆盡是一定的。美國要從史上最分裂的總統任期之中恢復,不僅耗時、也得下苦功、付出代價。重塑美國是使其恢復全球領導能力的先決條件。

 

即使拜登的行政團隊能力極佳,也不可能改變過去。現況源自於一種冷戰後的亢奮期,使之蓬勃發展的,就是人們認為西方自由民主已經讓自己對未來一切挑戰都勝券在握的信念,還有相信法蘭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著名的構想,認為西方自由民主是「歷史的終結」。

 

1990和2000年代時,美國在世界上不論經濟、軍事或是外交力量都無人能敵,其自由霸權的邏輯具強大的說服力。但在現今這樣變化多端、多極化的世界,情況已不同於以往。而這樣的情況已持續了超過十年,也是美國在川普執政很久前就開始從全球領導大位撤退的原因。

 

雖然川普的孤立主義常被說是異常的現象,它其實是可追溯回美國建國時的一派思想。要是1917年德國潛艇沒有攻擊美國商船,也許美國就不會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了。

 

同理,美國也是一直到了日本在1941年十二月襲擊珍珠港之後才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戰後美國努力藉由部署軍隊維持和平、實施馬歇爾計畫以重振歐洲繁榮,這些都是出自於對蘇聯擴張的恐懼,而不是出於道德義務。

 

拜登任副總統時的歐巴馬、甚至在那之前的小布希時也是,他們採取限縮美國外交政策的霸權計畫都是為了美國自身利益。就像川普一樣,歐巴馬和小布希都曾對美國的北約會員國夥伴們沒有負擔足夠的義務表達失望。

 

美國從霸權中退出代表的是一段拜登無法改變的歷史,當時美國因為既漫長、花錢、又苦無結果的中東戰爭,以及2008年金融海嘯揭露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的缺點,而失去了作為全球霸權的可信度。不僅遠遠不及先前會廣泛共享繁榮的保證,反而顯現出過去幾十年來自由市場的精神除了助長了不平等的現象,還造成中產階級的崩潰。

 

永不停歇的戰爭界和了日漸嚴重的不平等問題,造成了民族主義者的強烈反彈、進而促成川普在2016年勝選。同樣的挫敗也反映在當年六月英國脫歐、2018年法國黃背心示威,甚至是新冠肺炎疫情之上。

 

全球疫情時期看似是個不容錯過的合作好機會。但卻充斥著關閉邊境、物資供給的競爭、和未來疫苗劑量的分配等問題,更不用說公民權利受到抑制、甚至在民主國家中監控也在擴張。簡單來說,在我們最需要全球合作的時候,破碎的多邊體系迫使我們重回民族國家的懷抱。

 

所以看來世界正在回到主張國家主權凌駕於國際規定之上的西發里亞主權規則。川普提出的「美國優先」立場其實正好符合了這樣的情境。而儘管中國在某些領域讚揚著國際合作,多邊主義對它來說根本就是個陌生的概念。中國將會反對奠基於自由準則的世界秩序的復興。其他大的民族主義強權(如巴西、印度、俄羅斯和土耳其),還有其他較小的東歐國家(如匈牙利和波蘭)也實施許多違背自由的政策。

 

拜登的行政團隊應致力於引領世界其他民主國家和興起的威權陣營競爭,同時維護對於和平不可或缺的多國組織和架構。事情發展至此,拜登團隊應該要立刻偋棄前任總統對土耳其總統雷傑.塔伊普.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的放任,並將川普好戰的策略轉向伊朗以達成修改、可維持的核子協議。幸好,這些似乎都是拜登計畫要執行的。

 

與此同時,拜登也必須把美國的盟友當成集體企業來對待,也就是美國理想上可以用領導而不是支配的方式。從盟友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轉變已經開始,歐洲的領導人,尤其是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正逐漸意識到歐洲必須把自己的安全掌握在手中。美國應該和有力量的歐盟合作,才能控制俄羅斯對於北約會員邊境的修正主義,並終止它對西方民主國家進行的混合戰。

 

同樣地,要處理和中國之間如火如荼的策略衝突,美國必須和亞洲盟友們合作,像是重新獲得武力的日本和南韓。當中國得到許多好處卻幾乎偋棄了它的「和平崛起」策略,要避免暴力衝突會是個很細膩的平衡行動。

 

更廣闊地來說,美國必須激發世界上的民主國家組成一個有能力挺身面對威權體制的大集團。包括努力處理歐盟內部瓦解的力量,還可能要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轉型成一個更廣泛的民主國家安全聯盟。

 

關鍵在於,兩個集團要在共同利益的關鍵領域有效率地相互合作,例如貿易、核武不擴散協定、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議題。這會需要的是川普幾乎無法想像,更別說發揮的外交技巧。

 

 

(翻譯:林可晴,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Biden's world order》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