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經濟視角:拜登要怎麼一邊增加最低工資 一邊創造好工作機會

羅德瑞克(Dani Rodrik) 2020年12月15日 07:00:00

 

羅德瑞克

●哈佛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

 

新冠肺炎造成美國經濟勞動市場傷痕累累,超過2000多萬人失去工作,而只有一半的人復職,其中,對弱勢族群的打擊特別大

 

事實上,疫情只不過是加劇了愈加兩極化的美國勞動市場。近十年來,由於自動化、去工業化、全球競爭及零工經濟的出現,好的中產階級工作機會日漸消失。

 

為了重振美國的經濟、社會及政治現況,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必須直截了當地回答這個問題:「好工作從何而來?」

 

好的工作機會需要特別的技能,並且只有前景良好的企業才能提供。而若是要創造大量工作機會,我們必須解決供需方各自的問題。

 

以供應方來說,員工須同時具備軟硬實力。至於需求方,則必須有足夠多的中小企業,且是發展性良好、可擴編員工數量的企業。

 

從過去數十年便可知單靠市場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各級政府須積極參與才可。所幸我們累積了許多經驗,可從中了解哪些方法是可以採用的。

 

在技能培訓方面,「部門培訓方案」特別成功。有別與傳統的訓練,部門培訓針對雇主需求,提供訓練,像是醫療照護或資訊科技等能力。參加此方案的員工除了能接受訓練及獲得證書外,也可享受「全面」的服務,從托嬰服務到工作安排都不必煩惱。

 

其中,最著名的培訓方案便是從1990年代執行至今的德州聖安東尼奧Project QUEST。另外,亦有許多類似的政策,如紐約布朗克斯區的Per Scholas計畫與波士頓的JVS計畫。事實證明,這些培訓計畫以低成本方式,使弱勢族群增加百分之二十的收入。

 

在需求方面,我們也具有相當豐富的經驗。稅收優惠及無限額投資補貼可吸引企業進駐落後地區。然而這並不有效,因為耗費成本相當高昂,浪費公共資源之餘,也可能破壞本可以實踐的政策。

 

正如Upjohn 就業所的莫西·巴蒂克(Tim Bartik)所述,若能提供客製化的事業或基礎服務,如管理及技術諮詢等,給當地企業的話效果會更棒。依據企業的需求提供不同幫助,協助企業突破困境,如此一來可提高企業的生產力及增加就業機會。不過,要實行這類的計畫,當地企業須和潛在投資者建立良好關係,好讓投資者明白企業的需求,適時做出有效的調整。

 

然而,這些成功的部門培訓計畫規模相當小,通常都是由社區團體或非政府組織在執行。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州及聯邦也興趣缺缺,限縮了計畫的規模。

 

客製化服務計畫的資金也嚴重不足,巴蒂克預估,企業每年獲得470億美元的政府稅收優惠,但真正用於培訓和相關增加就業機會的花費卻只有約10億美金。

 

第二個問題是員工和企業間缺乏協調溝通。儘管部門培訓方案的目標是要製造雇主與員工間的雙贏局面,但企業內部的政策往往與培訓成果不同調。過度注重特定目標,如透過新技術創新和提升出口競爭力時,便容易忽視企業真正的需求。

 

刺激就業的方案不僅要符合社區的需求,也需要當地領導者的推動。聯邦政府在這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因為政府可提供大量資金,並鼓勵其他州跟進。因此,這將是拜登政府的一大機會。

 

拜登承諾將提高聯邦最低工資,鼓勵更多人加入工會。除了許多重要措施外,拜登的計畫深深依賴著稅收刺激政策。他提議,在美國境內提供就業機會的公司可抵免稅務,而在國外投資及促進進口的企業則面臨稅務懲罰。他也計畫要提升聯邦政府使用國產品的比例,並增加政府研究支出。

 

這些刺激稅收、採購及創新的計畫預計需花費數千億美元。在地工作培訓計畫的支出相較之下便宜非常多。拜登政府應採納成功的經驗,好好重塑美國。

 

(翻譯: 蔣維珊,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How Biden Can Create Good Job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