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毅仁
●《紐約書評》前編輯
● 著有《東京情史:回憶錄》
人們很容易低估拜登。這位新任美國總統被某些左翼人士斥之為腐敗和破產體制的殘餘勢力,或者一位可有可無的黨工。保守派雜誌國家評論刊載文章的標題為「拜登:平庸的化身」。該文作者是右翼偉人崇拜者康拉德布萊克(Conrad Black),布萊克曾是這家報社的老闆,同時也是被法院判定犯有欺詐罪的人。
到目前為止,拜登還算不上偉人。即便如此,作為一名在華盛頓政治虎穴淫浸長達40載並在78歲高齡當選總統的人物,我們顯然也不能輕視拜登。他至少是位爐火純青的政治家。
拜登既不是傑出思想家,也不是英雄領袖。他也不具備太多的個人魅力,在川普令人驚歎的四年暴政後,拜登的這些特點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拜登真有什麼獨創性的想法,那麼他隱藏得非常成功。在其1988年總統競選過程中,他甚至抄襲了英國政客金諾克(Neil Kinnock)的一篇演講稿。但至少拜登沒有像犯下類似錯誤的川普及其妻子梅蘭尼亞那樣,把責任全部推給自己的演講撰稿人。
問題在於,對自由民主制度最有利的是否是傑出或英勇的領導人。在艱難時期,人們尤其嚮往這樣的人物。但正如美國作家維達爾(Gore Vidal)曾經指出的那樣,「偉大的領導人會造就偉大的戰爭」。秉持偉大思想的知識精英也可能錯得極為嚴重。許多人都無法平靜接受看待事物方式與自身不同者的批評。事實上,他們幾乎沒時間搭理那些智力低下的人。但成功的政治家必須樂於與傻瓜打交道。這也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
熱衷於革命的人往往鄙視自由民主,因為它所謂的平庸。曾經為左翼政治恐怖分子辯護的已故法國律師韋格斯(Jacques Vergès)總結了這樣的態度。「從孩提時代起,」韋格斯說,「我就被偉大的事物所吸引…讓我執著的信念是命運,而不是幸福。歐洲的幸福已經被社會民主制所玷污。」
你應當能理解他指的是什麼。幸福總有些平庸的成分,是與浪漫主義者曾經所謂的狂風暴雨(風暴和壓力)相反的。但「追求幸福」卻銘刻在美國的 DNA當中,是傑弗遜在獨立宣言中所寫明的。或許這能夠解釋,為什麼右翼和左翼的革命者常常鄙視美國。
可以肯定,有時哪怕是民主國家也需要英雄。張伯倫,一位不太富有想像力的主流保守派人士,一個懂得妥協的人,卻不是他的祖國在1940年面對希特勒時所需要的領袖。在和平時期,張伯倫是一位卓有成效的首相,而邱吉爾則被認為是靠不住的吹牛大王。但1940年5月,當英國尚未做好準備與納粹德國開戰的時候,該國需要一位元像邱吉爾那樣熱烈的浪漫主義者來用他的英雄情懷鼓舞民眾。
但這樣的情況是非常罕見的。不幸的是,太多戰後美國總統選擇效仿邱吉爾而非張伯倫,這有時會導致愚蠢的戰爭。軍事榮耀和國家榮譽的追求者很少會滿足人們追求幸福的願望。像拜登這樣的領袖卻能更好地為之服務。
但也許我們正在經歷一個罕見的時刻,需要英雄主義和偉大的思想。正如拜登在其就職演說中所說的那樣,我們正面臨多重危險:疫情、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民眾普遍不信任民主機構。此外,右翼民粹主義煽動者在其他幾個大洲迅速崛起。相當一部分美國民眾,在一連串惡意宣傳攻勢的影響下,都相信登竊取了大選結果。
剛剛就職的總統有時被人滿懷希望地比作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他的許多支持者認為,在我看來這很有道理,現在應當修訂新政並推行實質性的政治改革。太多的錢集中在太少人的手中。過去4年來粉碎了太多東西(尤其是這世上還存在真相這樣一種概念),以至於人們無法再簡單認為,美國能夠回到過去的樣子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拜登面臨著比小羅斯福更艱巨的任務。儘管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更為嚴重,但羅斯福在議會佔據多數,而且共和黨也沒有被危險的偶像所控制著。新政是一項偉大的成就。但儘管渾身上下散發著准貴族氣派,小羅斯福卻不是一位才華橫溢或有英雄氣概的領袖。像拜登一樣,他也是一位熟練的政治操盤手。
而且,像拜登一樣,小羅斯福根本不是一位革命者。拯救美國資本主義是他的任務。他是一位修理工、修補者。新政的達成不是因為小羅斯福的天才或英雄主義,而是因為足夠多的人相信他在行事時所秉持的真誠態度。
這恰恰是人們從拜登身上所期望的。他必須挽救美國民主制度免受政治危機的蹂躪。他必須重建對制度的信任,才能實現這一目標。他已經承諾,要減輕國家的兩極分化,恢復政治對話中的文明和真相。在這項工作中,事實可能會證明,他缺乏魅力其實是最大的強項。儘管他欠缺莊嚴,但他卻以渾身上下散發出來的正派作風來彌補。
這是否足以推動必要的政治變革?當然,答案不僅僅取決於他。他所有一切重大舉措都有可能遭遇共和黨的阻撓。但他成功的可能性要超過那些浮華、激進的政客。一個像拜登這樣清楚政治體制如何運作的老手——什麼時候妥協、什麼時候安撫、什麼時候強迫,以及樂於面對傻瓜——也許恰恰是美國現在所需要的領袖。
至少我們期望是這樣。搬進橢圓形辦公室後,拜登就將川普擺在辦公桌後顯眼位置的邱吉爾半身像移走。這個開始還不錯。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張育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