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中東視角:巴勒斯坦建國論 「一國方案」成最現實的目標

庫塔(Daoud Kuttab) 2021年02月23日 07:00:00

 

庫塔

● 美國籍巴勒斯坦記者

 

美國總統拜登的外交政策輪廓日益清晰,對於他解決阿拉伯-以色列衝突的決心的質疑也日益高漲。質疑者提出了一個緊迫的問題:誰能填補美國離開之後的外交真空?

平心而論,拜登迅速地扭轉了前任的一些比較惡劣的政策。就職不出一周,拜登政府就宣佈準備恢復美國與巴勒斯坦領導層的關係,並重啟巴勒斯坦難民援助。它還重申了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的兩國方案。

 

但這些不溫不火的承諾——以及拜登顯而易見不願點名以色列總理內坦雅胡——顯然表示對於推動雙方走向持續和平並無多少興趣和冒險精神。顯然,美國領導人認為他們大可以躲在一邊,只是給兩國方案送點口惠。

 

歐洲則無法如此,地理上與中東的接近決定了歐洲很容易受到中東地區動盪的影響。因此,在去年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場外,法國和德國外交部長與埃及和約旦外長一起開啟了與巴勒斯坦的對話。所謂的慕尼黑小組(Munich Group)現在正與巴勒斯坦一起重啟和平談判。

 

埃及參與慕尼黑小組體現了其領導以巴和平進程的整個計畫。本月,埃及舉辦了一次阿拉伯外長緊急會議,討論地區發展形勢和拜登政府的可能政策。與會者敦促,巴勒斯坦問題應該繼續成為所有阿拉伯國家的核心關注對象,直到兩國方案達成。

 

在同一周,埃及還舉辦了對立的巴勒斯坦各黨派間的對話,為巴勒斯坦在今年夏天成功舉行立法和總統選舉奠定基礎。如果產生統一的聯合政府,那麼哈馬斯對迦薩地帶的控制可能終將結束。

 

但是,地區措施固然重要,來自法國和德國等全球行動方的領導也是增強巴勒斯坦談判地位、促使以色列簽訂公平和平協定必不可少的條件。如果法國、德國和歐盟總體真正希望表現出這樣的領導力,那麼它們首先應該明確承認巴勒斯坦國。

 

2014年12月,歐洲議會壓倒性地支持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決議。各成員國議會亦然。但這些決議不具有約束力。儘管一些歐盟成員國加入了近140個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國家的行列,但大部分成員國——包括法國和德國——仍然拒絕邁出這一步。

 

德國總理梅克爾指出,這一「單方面」做法將不利於通往協商的兩國方案的進程。類似地,法國總統馬卡洪也,「單方面決定承認巴勒斯坦」是無效的,並認為他只有在判定承認巴勒斯坦」,「有利於建立地面和平時」才會承認巴勒斯坦。

 

在破壞兩國方案的四年中——川普政府的「和平」計畫將讓以色列吞併大約三分之一的約旦河西岸佔領地區——人們很難把這些言辭當真。事實上,最近的形勢大大削弱了人們對兩國方案的信念,導致越來越多的巴勒斯坦人已經放棄,58%的人表示反對兩國方案。相反,要求一個國家之內權利平等的呼聲越來越高。

 

隨著約旦河和地中海之間區域內的以色列猶太人口跌落至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口數量之下,「一國方案」日益成為巴勒斯坦人最現實的目標。大部分以色列人不會支持這一方針,但徹底否定它——同時也否定了沿1967年前邊界的兩國方案的可能性——也不可取。

 

以色列將在三月再次舉行選舉,但沒有理由認為新政府會對和平談判產生新的興趣:總理職位的主要競爭者都主張拒絕巴勒斯坦建國論。如果馬卡洪和梅克爾繼續等待巴勒斯坦國家地位的雙邊承諾,那麼他們的政治生涯是遠遠不夠的。

 

此外,歐洲也不可能用金融援助巴勒斯坦來為自己贖罪。畢竟,援助建什麼,以色列都會毫不猶豫地摧毀。去年11月,以色列當局拆毀了70餘座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所有的設施——這是四十多年來佔領區巴勒斯坦人遭到的最大規模的驅逐。歐洲對於這一做法只是口頭譴責。

 

如果歐洲真的想要推動和平,就必須表現出勇氣和決心。這意味著承認沿1967年邊界的巴勒斯坦國,從而實現談判的均衡,明確和平框架。以色列將表示反對,但瑞典的經驗表明,當一國有勇氣承認巴勒斯坦時,雙邊關係最終並不會受到影響。即使真的受到了影響,這也是妨礙歐洲近鄰地區的真正持續和平的拙劣理由。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o Revive the Two-State Solution, Europe Must Recognize Palestin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