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峰會視角:中美正處於最低點 只有對抗性沒有合作性

 

史洛特

●前國務院政策規劃師

●新美國智庫執行長

 

薩克斯

●新美國智庫網路政策研究員

●耶魯大學法學院研究員

●中美婦女技術高峰會召集人

 

中美關係正處於幾十年來的最低點。最近的阿拉斯加雙邊峰會後——這是拜登總統上任以來的首次高層會談——仍不清楚美國新政府是否明白怎樣重振這一關係。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 表示 ,美中關係有一些「對抗性」,但也有「合作性」。然而,在阿拉斯加峰會上,幾乎沒有出現後者的跡象,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公開與中國官員互相冷嘲熱諷。

 

拜登 ,他為布林肯耐著性子聽完反美長篇大論而感到自豪,但他承認,這不是他政府與中國關係的好開端。現在看來,希望在於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 凱瑞(John Kerry) 即將 與中國外長舉行的會談中能有更多的運氣。這是一個中美雙方都表達出合作意願的領域。

 

但真正需要的可能是更廣泛的對話。在 2016年北京舉行的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上一次會議上,由國務卿和財政部部長共同率領的美國龐大代表團包括了負責氣候政策、海洋健康、反恐、核不擴散、糧食安全和礦產供應鏈實踐等問題的官員。中美在每個領域都達成了協定。

 

如果今天要舉行這種廣泛的美中對話,想像一下美方在談判桌上會是什麼樣子。除了布林肯和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之外,應該還有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貿易代表戴琦(Katherine Tai)、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魯斯(Cecilia Rouse)、白宮國家氣候顧問麥卡錫(Gina McCarthy,第一位擔任這一職務的女性),以及即將上任的美國國際開發署署長鮑爾(Samantha Power)。 環境保護署署長雷根(Michael Regan)、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貝塞拉(Xavier Becerra)和司法部長賈蘭德(Merrick Garland)也應該名列其中。

 

與阿拉斯加峰會的照片相比,向這幅「全家福」要好得多——多樣化的美國官員,其中一半以上是女性,對抗清一色男性組成的中方官員。阿拉斯加峰會的雙方照片放到1972年以來到今天都沒有什麼太大區別。

 

同樣,美國可以提議就網路安全和資料隱私問題進行專門的雙邊對話,同時計畫就氣候變化等問題進行對話。在這裡,美方也將由女性主導。她們包括諾伊貝格爾(Anne Neuberger,負責網路和新興技術的副國家安全顧問)、詹·伊斯特利(Jen Easterly,待參議院確認的國家網路總監)和歐揚(Mieke Eoyang,負責網路政策的助理副國防部長)。科伊(Shannon Coe)、達斯卡爾(Jennifer Daskal)、哈特(Melanie Hart)和卡拉斯(Cynthia Carras)也將出席。

 

讓這些女性成為美中網路政策對話中美方陣營的公眾面孔,對各地的女性都有好處。此外,與單一的廣泛對話一樣,同時開展多次、針對性的對話將突出雙邊關係的複雜性和在廣泛問題上開展合作的重要性。

 

當然,僅僅用女性取代男性官員並不能帶來中美關係的和諧。加拿大副總理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對這方面很有發言權。自從邁克爾(Michael Spavor)和康明凱(Michael Kovrig)在中國被捕並被指控從事間諜活動以來,她的談判一直徒勞無功,這顯然是為了報復加拿大2018年應美國的要求逮捕了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

 

但正如拜登所清楚的,外交政策——廣義的政治亦然——不僅建立在談判桌上,也是在其後幾小時的非正式的餐會中開展,尋找共同利益和身份。要想建立實際信任,說服政府高級官員放下假面具、流露真性情,這些關係是不可少的。

 

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擔任國務卿時,她與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建立了關係,部分原因就在於他們都想謀福子孫後代。這種關係幫助美國和中國渡過一場嚴重的外交危機。

 

今天,建立這種關係——它們對於對促進高級官員之間的信任至關重要——應該成為美國領導人的重中之重,無論性別如何。這種努力可以借助通過非官方對話建立的關係。

 

例如,在阿拉斯加峰會召開之際,來自美國、中國和歐洲的女性通過 Zoom 聚集在一起,就互聯網審查問題進行私人討論。這個組織——包括幾代政府官員、學者、商界領袖、投資者和記者——定期開會,就從人工智慧初創企業到出口管制和生物技術等當今一些最緊迫的話題進行坦率的無記錄對話。這些關係對政府可能非常有用。

 

正如凱瑞 所指出的,美國絕不會接受中國侵犯人權和濫用貿易來換取氣候合作。這是正確的做法,特別是在新疆的暴行仍在繼續的時候。但是,在氣候變化以及流行病、網路安全和其他共同威脅方面的合作仍然很重要。只有通過廣泛(或多管齊下)的對話,由一組不同的面孔領導,並通過更深層次的個人關係強化,美國才能在——用布林肯的話說——其與中國關係的對抗性與合作性之間取得正確的平衡。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Changing the Face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