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匿名者Q視角:除可口可樂 美國最成功的輸出是抗爭文化

馬毅仁(Ian Buruma) 2021年04月17日 07:00:00

 

馬毅仁

●《紐約書評》前編輯

● 著有《東京情史:回憶錄》

 

戈爾曼(Amanda Gorman)在拜登就職典禮上朗誦她的詩作〈峻嶺吾登〉(The Hill We Climb),感動數百萬人。這就夠讓荷蘭最重要的出版社委託一傑出小說家翻譯該詩。然而出版社選擇布克國際獎得主里涅維德(Marieke Lucas Rijneveld)作譯者,這位小說家是白人,自我認同是非二元性別,這立刻激起荷蘭黑人運動者的抗議。他們要求葛蔓的作品應由黑人譯者來翻譯。出版社找來白人譯者的選擇讓其中一位抗議者「痛苦」。里涅維德退出翻譯計畫。

 

  同時,在世界另一端的日本,美國極右派陰謀論「匿名者Q」在當地的追隨者正在「川普的總統職位是被搶走的」看法之上再加入他們自己稀奇古怪的虛構故事。日本的「匿名者Q」支持者相信有不祥的外國人在幕後統治日本,而且日本皇室是從原子彈到 311 大地震等等一切的幕後黑手。還有更怪的事:一群日本「匿名者Q」信徒崇拜聲譽蒙羞的美國前陸軍上將弗林(Michael Flynn)。

 

  無論好壞,美國文化的影響力仍和從前一樣強大。至少在這方面,說美國衰退了的報導嚴重誇大。就算中國崛起、歐盟坐擁雄厚財力、川普的總統任期是一場令人尷尬的奇觀,世界各地的人還是仰賴美國提供文化與政治上的指引。

 

  以前是右派最害怕美國的文化影響力。戰前歐洲和日本的文化保守派譴責美國消費主義很粗俗、美國多種族的移民社會沒有根,也譴責美國政治體制喧囂的自由主義。美國的典範威脅了社會秩序、民族同質性及高雅文化。當然,政治極端都有共同點。極左派也譴責美國資本主義文化--「可口可樂殖民化」(Coca-Colonization)--在全球擴張,程度絲毫不輸右派。

 

  事實上,除了可口可樂,美國這些年來最成功的輸出是抗爭文化。畢竟,是美國革命啟發了法國大革命。在 1960 年代,世界各地的學生示威抗議「美國帝國主義」和越戰,但他們學習的典範是柏克萊和哥倫比亞的學生。他們聽的是美國的抗爭歌曲。有時,反美政治人物從美國大學中得到許多想法,比如希臘的帕潘德里歐(Andreas Papandreou)就是如此。

 

  儘管美國有許多體制上的瑕疵、種族歧視的歷史,還有道德歇斯底里的抽搐,美國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它允諾了更大程度的自由:經濟上、政治上、藝術上和性方面的自由。就是這點讓 1930、1940 年代逃出納粹德國的左翼難民多選擇搬到美國,而較保守的難民則更喜歡定居英國。

 

    現在的問題是現今美國影響力的浪潮會帶來更多還是更少自由。有些人可能會說現在美國大學校園及自由派媒體中翻騰的「批判種族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跟性別政治擴大了自由的空間,特別是對性少數、少數族裔來說。但這現象很大程度上有美國歷史上特定創傷的淵源,就像對於公共贖罪的堅持和美國的宗教傳統有連結。

 

  美國文化的這些面相可以原封不動投射到世界上其他社會嗎?美國人對於「身分」和「代表」的執念在歷史非常不同的國家中有一樣的意義嗎?為什麼戈爾曼的詩一定得由一個有色的荷蘭人來翻譯?為什麼以法國女性數學家熱爾曼( Sophie Germain)的名字命名的法國高中要重新以非裔美國運動者帕克斯( Rosa Parks)的名字來命名?

 

  有人或許也會納悶,以社會正義及「去殖民」之名將西方經典作家的作品從教室中除去又真的能擴展我們的自由嗎?這毫無疑問地也是抗爭文化的一種形式。但是在美國推動這麼多關於種族、性別、身分之行動主義的意識形態激情中有過去的人民運動的影子:清教主義、類宗教狂熱、知識分子不寬容--簡單來說,更多自由的相反。

 

  極端的左派正被激起強烈情緒,而右派那端也確實因此出現相同的情況。如果「覺醒文化」的浪潮正影響美國之外國家的大學及自由派媒體,右翼之瘋狂所帶來的往往更嚇人的影響也是如此,歷史學家霍夫士達特(Richard Hofstadter)廣為人知地稱這現象為「美國政治的偏執風格」。

 

  川普和他反自由主義、反移民、公然行種族主義的雄辯已鼓勵了很多獨裁政治人物從曾蓬勃發展自由主義之國家的邊緣浮出檯面。「匿名者Q」在日本的成長就是美國政治偏執風格在海外擴散最清楚的一個例子。

 

  我們可以--可能也應該--樂觀地認為美國國內的道德恐慌會漸漸平息;理性會再度佔上風。拜登時期可能可以將有害特質從川普主義中去除,經常讓美國知識分子生活為人羨慕的寬容性會再度受到鼓舞。甚至,就算美國影響力的有害作用仍在其他國家肆虐,這些好事也可能會發生。為了美國和這個世界好,我們只能希望這些好事早日發生。

 

(翻譯:歐陽如昕,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America’s Undimmed Global Cultur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