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衝突視角:俄羅斯的復仇幽靈 牽絆著烏克蘭的戰爭與和平

畢爾德(Carl Bildt) 2021年04月21日 07:00:00

 

畢爾德

● 瑞典前總理

● 瑞典前外交部長

 

俄羅斯能夠接受與一個主權、獨立和不分裂的烏克蘭和平相處嗎?或者公開戰爭不可避免,這是東歐長久以來的問題,而已經突然地隨著俄羅斯大肆在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部部屬軍隊,成為迫切的問題。

 

烏克蘭獨立曾經在30年前摧毀了蘇聯,儘管其他蘇聯衛星國離開不會對蘇聯造成致命威脅,但烏克蘭宣布獨立肯定會。這決定了蘇聯的命運,俄羅斯總統普京一直記住蘇聯崩潰,並當作「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

 

蘇聯崩潰20年來,俄羅斯一直主要專心在建立自己的國家和打造自己的命運。當普京決定在2012年重新第三度擔任總統後就改變了。 (普京擔任一任總理,而他的裙帶盟友梅維多夫擔任總統直到普京又能在合憲下再選一次總統)現在他投身修正主義者路線創造所謂的歐亞聯盟(Eurasian Union)。

 

烏克蘭與此同時發展出與中歐鄰居堅強的友誼。而雖然這些國家加入歐盟,與他們交好並不是會弱化烏克蘭與俄羅斯歷史與文化聯繫的理由。

 

在這個脈絡下,歐盟的東部夥伴關係促成了與烏克蘭「深度和全面的自由貿易領域」,是為了滿足烏克蘭狀態的嘗試的一部分。歐盟烏克蘭貿易協定沒有一條不能與烏克蘭俄羅斯貿易協定共存。但克里姆林宮卻不這麼認為。由於不能接受這些協議,俄羅斯開始逼迫烏克蘭弱小和搖擺不定的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遠離歐盟。這導致了推翻他自己(逃到莫斯科)的群眾抗議,並且為2014年開始的戰爭鋪路。

 

克里姆林宮把烏克蘭視為弱小和破碎的國家,會在緊張壓力之下屈服。為了合理化俄羅斯的復仇主義,官員迫使外面世界相信烏克蘭不過是過去帝國片段的集合。儘管有些道理,同樣的邏輯也可以用在俄羅斯身上,以及任何一個現代國家,就看往回追朔多久。

 

深信烏克蘭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克里姆林宮看起來認為在2014年奪取克里米亞會鋪陳烏克蘭的崩潰。這個想法希望俄羅斯接著可以在烏克蘭的東部和南部打造所謂的新俄羅斯(Novorossiya),同時讓留下一片不在自己控制的「西加利利亞」區域。

 

在這些巨大的野心之下,俄羅斯開始部屬部隊、「自願者」和武器,伴隨著龐大的假新聞攻勢來讓烏克蘭人彼此內鬥。但這些努力失敗了。入侵其他國家很少是一個結交朋友的方式,這次也不例外。與分裂烏克蘭相反地,克里姆林宮成功前所未有地團結起烏克蘭人。2014年,俄羅斯必須部屬常規部隊來拯救烏克蘭頓巴斯地區的分離主義者。

 

從那之後,試圖達成政治解決方案(兩個明斯克協議)也失敗了。目前低度衝突已經造成14000人死亡,迫使數百萬人離開家鄉。但烏克蘭公眾無法接受一些任何解決方案都會包含的讓步,而真正的障礙一直是克里姆林宮拒絕放棄在烏克蘭的據點。普京的鐵桿支持者,俄羅斯公眾的民族主義情緒,將很難吞下在烏克蘭的失敗。

 

現在,根據俄羅斯國防部長所說,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和南部邊境部屬了兩個營的部隊和三個空降部隊,對外宣稱說是演習。但為什麼目的演習?這些動員明顯是衝著烏克蘭來。普京自己的發言人說得更明白,宣稱俄羅斯意圖在有需要的話,介入來防止烏克蘭境內的俄語使用者被攻擊。

 

無論這些邊緣戰術會不會導致接下來幾周或幾個月內演變成公開衝突。(關於這點可能連克里姆林宮的政策制訂者都不確定),情況將會在俄羅斯放棄復仇野心前一直保持危險。問題最終是關於戰爭還是和平。直到俄羅斯接受與一個主權民主的烏克蘭相處前,這之間沒有模糊空間。

 

烏俄衝突的衝突將會帶來超過雙方的影響。一個成功的俄羅斯修正主義議程將不會止於征服基輔,而會尋求顛覆歐爭整個後冷戰安全秩序。這將對每個人都非常危險,不只是俄羅斯本身而已。只要克里姆林宮持續困於與歐洲衝突,就不會專心建立俄羅斯人值得擁有民主與繁榮的未來。

 

(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War or Peace in Ukrain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