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多邊視角:聯合國75宣言 反映了公民社會的意志

 

布列卡

•德國羅伯特博世基金會(Robert Bosch Stiftung GmbH)董事會成員

 

芬利

•華府史汀生智庫(Stimson Center)主席

 

2020年9月,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項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宣言, 申明承諾「調動資源」並「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政治意願和領導力」,以確保「我們想要的未來」。所謂的《聯合國75宣言》是一個鼓舞人心的聲明。但這會帶來有意義的改變嗎?

 

歷史表明很有可能。畢竟,過去的聯合國成立日誕生過重大的結構改革。例如,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之際,世界各國領導人 成立了 一個建設和平委員會幫助各國從戰爭過渡到和平;將人權委員會升級為更強勢的人權理事會;並採納了「保護責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原則保護衝突地區的平民。

 

讓我們進一步看好《聯合國75宣言》的前景的是,它反映了公民社會的意志。在去年的聯大召開之前,聯合國進行了一項 全球調查 瞭解普通民眾的關心程度。在130多萬受訪者中,87%的人認為國際合作對應對當今的挑戰很關鍵。

 

聯合國還支援了120個國家的3000多次關於「我們想要的未來,我們需要的聯合國」的對話。這些對話的結果——它們發生在在「教室、董事會、議會和社區組織」——影響了這一宣言。

 

與此同時,各國政府一直在努力恢復多邊合作。例如,2019年4月,德國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和法國外交部長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發起了 多邊主義聯盟 ,以促進民族主義死灰復燃時期的全球合作。聯盟現在得到50多個國家的支援。

 

同樣,2021年2月,包括美國總統拜登在內的七國集團領導人 宣佈, 他們將共同努力,「使2021年成為多邊主義的轉捩點」。在新冠疫情恢復和「更好地重建」方面的合作被定為當務之急。

 

各國也特別支持《聯合國75宣言》。宣言獲得一致通過後兩個月,西班牙和瑞典召集十國政府首腦,發表了一 份聯合聲明, 重申對《宣言》及其所體現的雄心壯志的承諾,並呼籲對聯合國三個主要機構進行改革,以建立一個能夠「取得更好的」結果的「更加靈活、有效和可問責的組織」。

 

所有這些都預示著多邊主義的未來。但是,將語言轉化為行動並不容易,尤其是在與這麼多願景和利益互相矛盾的行動方打交道時。隨著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勢力在世界許多地區勢力得勢,未來的挑戰更加嚴峻。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我們應該把目光投向歐洲。

 

歐盟一直是多邊主義的可靠的宣導者。例如,今年2月,歐盟委員會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爾(Josep Borrell) 就加強歐盟對基於規則的多邊主義的貢獻發表了 聯合通報

 

同樣,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馬卡洪、歐洲理事會主米歇爾(Charles Michel)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和塞內加爾總統薩爾(Macky Sall)一道呼籲 建立更加包容多邊主義

 

歐洲在這方面的領導是有意義的。儘管歐盟經常被批行動緩慢、規避風險和僵化,但它在建立有效的超國家政體和彙集資源以應對共同挑戰方面取得了成功。歐洲人也特別支持國際合作。在聯合國的調查中,超過90%的歐洲人(比全球平均水準高出多個百分點)認為國際合作「非常重要」或「必不可少」。

 

以歐洲積極多邊主義為榜樣,我們的組織羅伯特·博世·斯蒂夫通有限公司(Robert Bosch Stiftung GmbH)和史蒂姆森中心(Stimson Center)最近與其他夥伴一起召集了來自歐洲和世界各地的主要決策者和專家,討論如何使《聯合國75宣言》成為現實。我們確定了幾個 關鍵要點

 

例如,為了減輕對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和全球人道主義體系的壓力,世界各國領導人必須採取行動解決衝突的根源。這意味著(例如)確保滿足基本的社會需要;改善政治代表性;加強國家和區域管理機構等。

 

此外,我們必須解決「專業知識危機」——包括對科學的日益懷疑——這正在破壞新冠疫苗接種計畫和氣候緩和措施。這可以通過促進信任、打擊虛假資訊的國際和國家外聯運動來實現。

 

第三個當務之急是改變全球和區域金融機構的架構和方法,以彌合數位參與方面的差距,加強教育,推進性別平等。同樣關鍵的是法律和規範框架的改革——以應對當今線上和線下世界的挑戰。

 

制定、商定和實施多邊解決方案可能十分困難。這會使它們看起來不高效,不經濟,讓格行動方認為單獨行動更合適。然而,正如歐洲一再證明的那樣,多邊進程所形成的解決方案往往更具包容性、有效性和持久性。歐其有史以來最長的和平與穩定時期便要歸功於這些進程。

 

僅此一項就應使歐盟有資格為聯合國的復興提供一些寶貴的經驗。一個包容、適應和獲得賦能的聯合國,如能借鑒歐洲的經驗,就能為建立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奠定堅實基礎,促進全球和平與穩定,同時也有利於就對共同挑戰採取行動。這樣一個機構更值得我們的堅定的承諾和關心。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A European-Style United Nation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