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托斯
.前哥倫比亞總統
.201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阿基瑞
.牛津大學貧困與人類發展計畫主任
在《失樂園》這部長詩中,英國詩人彌爾頓(John Milton)總結出了一個關於結束暴力衝突和構建可持續和平的抗爭的基本真理。
「用武力戰勝他人者,只戰勝了他一半的敵人。」
當我在思考如何規劃一條終結漫長且靡費甚巨的哥倫比亞內戰的路徑時,他的這一見解很關鍵,也與我們當前共同面臨的各類全球挑戰密切相關。
為了構建和平,領導人需要孕育希望,並使政策紮根於同情心、團結和對共同利益的長期願景之上。這也是我們當前克服新冠疫情,建立一個能夠更好地抵禦未來衝擊和危機的強復原力世界所必須採取的手法。
人類面對新冠病毒的集體經歷提醒著我們所有人:生命是多麼的珍貴、脆弱且緊密相連。每個人在這個星球上的存在都與我們的兄弟姐妹和鄰居,以及祖先和未出生的後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當我們開始繪製疫情後復蘇的圖景時,對共同命運的認識讓我們有必要從以前那些成功領導者的遺產中汲取靈感。
在這方面沒有誰能比得過曼德拉(Nelson Mandela)。憑藉著無限的勇氣和決心,曼德拉無懼極其邪惡的種族壓迫制度,成為他那一代人中最偉大的和平締造者。在忍受了近三十年的監禁後,他帶領人民獲得了自由,並在南非建立了經受住了考驗且延續至今的多種族民主制度。
曼德拉始終不變的謙遜品質和他對民主的堅定信念協助奠定了現代南非的基礎。這些品質也在全球引起了共鳴,因為曼德拉總是將非洲人國民大會黨的解放鬥爭置於更廣泛的國際反殖民主義、反種族主義和反歧視鬥爭的大背景下。
這種對我們共同人性的肯定是曼德拉決定成立長者會( The Elders)這一全球獨立領導人團體的核心,而我也是其中一員。該組織在2007年7月於約翰尼斯堡啟動,而曼德拉則在當天的演講中賦予了該組織一項具體任務:「在恐懼之處匡扶勇氣,在衝突之處推動和解,在絕望之處激發希望。」
如今,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在面對疫情以及氣候變化和核武器這類更大型存續性威脅時重申這一做法。我們迫切需要全球領導人明確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他們必須採取果斷行動來捍衛和重振多邊主義。
這種雄心和希望感是必要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2020年3月呼籲「全球停火」應對新冠疫情但卻並未得到多少集體回應的事實就是缺乏這類情感的一個令人警醒的例子。古特雷斯的呼籲確實很有說服力,聯合國估計到去年4月初已經有11個國家的交戰方聽從了這一呼籲。但是聯合國安理會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才通過一項為古特雷斯呼籲背書的決議。也有太多的衝突在2020年及以後依然肆虐至今。
人命損失,特別是非武裝平民的生命損失,是毀滅性的。到2020年中期,暴力衝突導致被迫流離失所的人口總數增加到近8000萬。而到今年年底幾乎有1億人因衝突而面臨嚴重的糧食安全問題——高於2019年的7700萬人。
這是對集體失能——尤其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失能——的嚴厲控訴。但我們必須在新冠病毒所揭示的許多全球領導失能的更宏大背景下去理解安理會的近乎癱瘓狀態。這些包括遏制疫情的協調和資訊共用不足,20國集團在保護全球經濟方面的合作不足,缺乏支持全球南方的財政援助以及“疫苗隔離制度”的道德災難。
在這一連串的挑戰和失望之下人們很容易會沉浸在悲觀情緒之中。但是對失能逆來順受不僅是對那些無需忍受戰爭痛苦和損失的世界特權階層的縱容,也是對受害者的背叛。希望依然存在,我們的決心也當如是。
就我本人而言,我希望且決心我們將以一種如同我的同胞、偉大作家和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的名言的方式從疫情中恢復過來:「無論是洪水還是瘟疫,饑荒還是災難,甚至是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的永恆征戰,都無法推翻生命對死亡的持續優勢。」本著這種精神,我們必須繼續開展建設和平的賦予生命以意義的任務。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張育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