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賤民視角:毒品入罪化 讓吸毒者無法進入衛生系統

莫佛肯(Tlaleng Mofokeng) 2021年10月26日 07:00:00

 

莫佛肯

●南非性和生育正義聯盟副主席

 

美國多州關於毒品除罪化的有重大舉措,其中之一的俄勒岡州此前取消擁有少量非法毒品的刑事懲罰,包括海洛因和甲基苯丙胺。這一決定應該受到贊同,並推而廣之。

 

據2018年資料,全世界有大約2.69億人使用非法毒品,其中1100萬人採用靜脈注射方式——這種方式會帶來額外的風險。注射毒品的人中有大約一半攜帶C型肝炎(hepatitis C),攜帶愛滋病的人數也高達140萬。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辦公室資料,光是在2017年就有超過50萬人因而使用毒品而死亡。

 

這是一場完全可以阻止的悲劇,罪魁之一便是以所謂的毒品戰爭為代表的殘酷又適得其反的方針。自20世紀70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森發動毒品戰爭以來,時至今日,擁毒在大部分國家都屬於犯罪,而吸毒則是臨嚴重的社交污點

 

毒品戰爭的邏輯很簡單:受到嚴懲的風險將成為有效威脅,讓毒品使用量下降。但情況完全不是這樣。儘管懲罰越來越重,全球毒品銷量和用量照升不誤,導致更多的過量、愛滋病、C肝和結核病。

 

懲罰和歧視威脅並沒有促使人們戒毒或避毒,而是躲起來吸毒,包括不讓醫生知道。入罪化和汙名化讓吸毒者無法進入衛生系統,並且與種族主義一道加深了毒品相關歧視,給個體和社區帶來了負面健康後果,影響遠超毒品本身。

 

有更好的辦法。我們不應該強迫人們假承諾不用一切毒品,而應該儘量讓毒品對健康和福利的負面影響最小化。所謂的減少傷害干預包括:針具交換計畫,讓人們能夠得到消過毒的針頭和注射器;吸毒屋,讓人們可以安全使用毒品而不必擔心過量;鴉片興奮劑治療,如美沙冬(methadone )代替;以及住房和就業措施。

 

幾十年來的研究和實踐證明,傷害減少干預工作有最高CP值。比如,鴉片興奮劑治療降低了過量風險。針頭交換計畫大大降低了注射吸毒者之間的C肝和愛滋病傳播,從而有助於降低總體傳播率。葡萄牙在近20年前便實施了擁有一切毒品非罪化並加大了傷害減少干預,其愛滋病傳播率大大下降

 

好消息是,傷害減少國際組織(HRI)的最新報告揭示,在傷害減少服務(harm-reduction programs)方面,我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過去幾十年來,86個國家實施了針具和注射器計畫,84個國家提供了某種形式的鴉片興奮劑治療。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HRI報告顯示,傷害減少服務的普及度仍遠遠不夠,即使在提供這項服務的地區,如澳洲、加拿大和西歐等,也很少有專門為婦女和性別識別障礙者提供的服務。傷害減少服務也一直無法滿足幾十年來承受著懲罰性毒品政策的最大影響的人群的需要,如包括非洲裔美國人在內的非洲裔人群和全世界原住民

 

此外,所需服務常常集中在城市,農村地區人群難以獲得。而被監禁群體——獄中感染愛滋病和C肝的風險更高,出獄後過量吸毒的風險也更高——常常完全無法得到這類服務。

 

據HRI資料,擴大傷害減少計畫方面的進展在五年多來戛然而止。有限的資源被用在了執法而非傷害減少上,後續進展的希望也將十分渺茫。

 

當吸毒者受苦和死去時,常常只能化作統計數字,被歸為「罪犯」和「賤民」。但他們是我們的朋友和家人,鄰居和同事。他們是人,有權利得到健康、平等和尊重,不管他們的性別、性向、種族、國籍、法律地位如何,是否有吸毒習慣和歷史。

 

如果說新冠肺炎教會了我們什麼,那就是每個人的健康和福利是息息相關的。只有基於公共健康目標和人權原則的毒品使用方針——並保護我們當中最弱勢的群體——能夠結束這場根本不應該發生的戰爭。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A Safe Retreat from the War on Drug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