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後門視角:美聯準對數位貨幣立場 過份保守落後


 

羅格夫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

●哈佛大學經濟與公共政策學教授

 

許多國家的政府,特別是中國政府,都在持續試驗中央銀行數位貨幣。貨幣3.0正在全速推進,就連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這個明顯落伍者也終於在最近發佈《數位轉型時代的美元》白皮書後出手了(雖然仍顯得有點縮手縮腳)。美聯儲的謹慎是可以理解的,但它會否有點過分小心了?

 

聯準會為引入零售數位美元設定了極高的門檻。首先,我們被告知新的貨幣形式必須比其他支付方式(大概是指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和現有銀行帳戶)提供更切實的好處。比如數位美元的一個所謂好處就是為小額支付提供「即時清算」——紙幣顯然已經實現了這一點,同時聯準會還計畫儘快通過銀行推出24小時電子支付。數位貨幣還必須保護隱私(中國當局也是這麼說的)且不能為犯罪活動提供便利——鑒於百元大鈔在全球地下經濟中的受歡迎程度,這一點顯得相當諷刺。

 

最具挑戰性的是聯準會要求引入數位貨幣的預期收益要超出其可能造成的任何風險。這是一個極難逾越卻又但合情合理的障礙。儘管現行全球金融基礎設施存在種種缺陷,但其內部運作幾十年來基本沒出什麼大的紕漏。試想一個存在設計缺陷的數位美元留出了一個「後門」讓某國外敵對勢力得以讓美元為基礎的全球金融體系整體停擺,那該會是個怎麼樣的噩夢。

 

撇開風險不談,我們也不難理解聯準會為何對現有金融體系的任何量級變化都特別抗拒。畢竟美元的國際主導地位讓美國受益良多。它降低了美國公民和企業必須支付的利率,更不別提全球最大借款人(美國政府)所享受的利率——法國前財政部長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曾將其稱之為「過分的特權」。

 

美元的主導地位也使美國當局對全球金融體系的流動管道擁有影響力,包括獲得全球美元交易資訊的特權。此外它讓美國可以實施強力金融制裁,比如俄羅斯自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以來就一直受到各類針對性金融制裁,但拜登總統的政府如今又威脅一旦該國入侵烏克蘭就採取更強力措施

 

隨著其他央行帶頭推出數位貨幣,一些人擔心聯準會可能會身處當年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該公司曾在照相膠片生意上風光了好長時間)或者數位計時器普及時瑞士機械表製造商的境地。

 

但聯準會在數位美元上的躊躇還有另一個更微妙的原因。美國歸根結底仍然是一個民主和市場經濟國家。雖然政府有相當大的監管和法律權力來強制推行數位貨幣,但也只能普及到一定程度。你無法強迫美國公眾去接受他們不想要的轉換。比如財政部就曾經試圖普及2美元鈔票(因為這樣可以省下印刷1美元鈔票的花費)卻最終失敗了

 

因此,當美國確實試圖引入零售數字美元時——我相信它最終會這樣做——它可能只有一次機會。目前央行數位貨幣的技術和選擇範圍幾乎是無限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最近舉辦的數字新加坡元設計競賽(我是評委之一)就有超過15個不同的參賽方案進入了最後一輪。如果中國政府覺得自己選擇的央行數位貨幣技術有問題,它大可以推倒重來一次。但如果美聯儲在數字美元方面的首次嘗試由於缺乏公眾興趣和遭遇政治阻力而失敗,它就可能得等待幾十年後才能再行嘗試。

 

聯準會白皮書中明顯缺失的一個問題是該機構計畫如何監管Web 3.0時代的去中心化金融技術——美國當局迄今為止在這一領域的行動經常缺位。尤其是美國監管機構迫切需要做更多工作以指導和限制私人加密貨幣及其許多衍生品的增長。正如美國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所言:「加密貨幣就是新的影子銀行」。人們普遍認為加密貨幣基本上只是用於投資而非交易和資本流動(聯準會白皮書也持有這種觀點),但最近有研究表明這只是個一廂情願的想法。

 

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認為引入美國央行數位貨幣將削弱對加密貨幣的需求,這也是美聯儲編寫白皮書的動機之一。但是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大量需求其實來自全球地下經濟:在暗網上非法購買毒品、俄羅斯寡頭逃避制裁、資本外逃、洗錢還有逃稅。

 

我們需要對發達經濟體當前的加密貨幣使用以及其他國家央行數位貨幣的國際應用進行嚴格監管,這是無法回避的。雖然聯準會不願急於推出數位美元的理由可以理解,但這並不是監管改革止步不前的藉口。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Fed's Wary Embrace of Digital Dollar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