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爾德
●瑞典前總理
●瑞典前外交部長
朝鮮半島是否即將爆發另一場毀滅性戰爭?這些問題近來已經成為多場對話中的熱門話題了。
各界對北韓核武計畫憂慮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美國先是在1994年試圖以美、朝框架協議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在雙方隨後的作為(以及不作為)讓這一努力逐漸失效。到了2006年,金正日政權引爆北韓的第一個核裝置,也把這個問題一把推到了聯合國安理會議程上。
在接下來的10年中北韓進行了5次核子試驗——最近那次在今2017年9月——並展示了開發先進熱核武器所需的精湛技術。金正恩政權領導下,北韓大力發展射程到達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飛彈時,形勢進一步升級。這一進展恰逢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台,後者承諾將採用新手法來處理全球事務。
北韓明確表示致力於發展遠端核打擊能力,因為在該政權眼中核武器是保護自身不受進攻的唯一保險。金正恩認為一旦沒有了核武器,他就會跟其他那些放棄追求核武器的領導人——比如伊拉克的海珊(Saddam Hussein)、利比亞格達費(Muammar el-Qaddafi)同下場。
在這一大背景下,美國認為北韓無核無洲際彈道導彈化的目標是無法透過外交手段實現的。而且無論如何,川普已經宣佈外交行動是「浪費時間」,並不懷好意地警告說「只有一種方法能奏效」(但他並未解釋這是什麼意思)。
既然美國和北韓都沒有表現出什麼談判欲望,我們可以判定戰爭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北韓政權縱使四處挑釁,卻不大可能首先發動全面的軍事衝突,因為簡直就是自取滅亡。
美國也沒有好的首要攻擊選項。外科手術式打擊可能聽起來很可靠,但也絕非萬無一失。所有美軍指揮官都明白如果沒法一次過消滅北韓所有核武器,就可能引發一場奪去數百萬人生命的區域(甚至是核)戰爭。
在美國,那些鼓吹軍事行動的人常常聲稱威嚇對一個「非理性」政權是沒有作用的。但也沒有理由假設金正日會選擇把自己逼上絕路。畢竟當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在1960年代造出核武的時候其背後邏輯與今天的北韓大同小異,而當時也沒人認為威嚇會奏效。
然而,即使假設威嚇——體現在川普聲稱美國將「完全摧毀」北韓的威脅上——確實有用,如此也無法阻止一個擁有核武和洲際彈道導彈的北韓從根本上改變東北亞戰略算計。美國核威嚇力量首先是為了保護美國,而美國的「延伸威嚇」會否繼續保護美國同盟國(如南韓和日本)則不得而知。如果美國本土成為北韓核武攻擊潛在目標,那麼這一威脅可靠度就得取決於美國是否願意犧牲舊金山市來拯救首爾、東京。
美國核保護傘能否覆蓋本地區的質疑,可能導致南韓和日本決定發展自身核選項。事實上,南韓早在北韓之前就有了一個核武計畫,只是在1975年簽署《核不擴撒條約》後放棄了。如今是否重啟該計畫已經成為首爾內部的一個辯論議題。朝鮮半島核態勢的進一步升級無疑非常危險的,尤其是金正恩政權會感覺自己受到的威脅比當前更大。
到目前為止,美國對北韓的做法是收緊制裁並將問題外包給中國。中國雖然確實與北韓有緊密經濟關係,不管中國是否願意接下這個擔子,它是否擁有改變金正恩政權行為的影響力還尚不明確。要成功可能需要有類似政權更替的變化。
完全依賴中國是不明智的。我們顯然需要採取更著眼點更宏觀的外交手段,並從位處這一問題核心下手,即各方還未簽署一項和平條約來結束1950~1953年的南、北韓戰爭。
透過用正式的和平協定來取代64年前的停戰協定,就可以為針對核武升級以及其他區域穩定威脅的更廣泛討論鋪平道路。至少也可以打破今天的外交僵局,給予有關各方更多的理由以避免進一步的挑釁行為。
從更宏觀角度來說,新一輪外交還必須解決北韓的安全問題,為北韓營造出類似中國過去幾十年那樣的政治和經濟發展空間。這一前景看似遙遠;但如果半島的安全形勢得以緩解,那也是可以討論的。
另一種選擇是冒著爆發軍事衝突或全面戰爭的風險繼續堅持當前的路徑。就算可避免那些最壞的情況,該地區在今後幾年中也不會有任何前景可言,只能持續陷入不確定局勢。
(原標題為《The Only Way Forward on North Korea》,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 《大家論壇》北韓視角:北韓核武可借古巴危機模式解決
● 按下鈕就引爆世界大戰 美國檢討總統是否該獨擁核武攻擊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