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金斯 (Kevin Watkins)
●英國救助孩童協會執行長
索菲亞‧貝肯(Sofia Begum)是懷抱希望的最佳研究範例。3個月前,這名6歲小女孩位在緬甸若開邦的村莊被武裝軍隊襲擊。索菲亞親眼見到鄰居被殺害、一位叔叔遭槍擊受傷、自己的家被毀滅。
索菲亞、兩個弟弟與她的父母奇蹟似的活下來。經過4天艱困的逃難,路上還得躲避軍隊、穿越湍急河流,終於安全抵達孟加拉邊境。索菲亞告訴我,「我現在希望可以回學校,我想上課、跟朋友一起玩,我以後想當醫生。」
索菲亞的父親對自己女兒的未來更憂心。他問道,「沒有學習,我的小孩有什麼機會過更好的日子?他們需要上學。」
國際社會需要分享這個觀點。
羅興亞難民危機也是教育危機。約三分之二的緬甸的羅興亞人,超過65.5萬人為逃離在若開邦裡發生的殺戮、強暴、焚燒、搶劫等災難,逃往孟加拉尋求安全庇護。約60%的居無定所難民都是孩童,很悲哀的,這些緬甸年輕難民幾乎很難受教育。僅有少數人可以上學,但是缺乏完整的難民教育計畫。
危機規模與擴散速度是問題難以解決的部分原因。短短數月,約莫波士頓人口數的難民蜂擁至貧窮的國家孟加拉南邊一處更窮困的地區。新難民營位在地球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渴求能有居所、營養、醫療照護、乾淨的水、衛生。缺乏國際援助下,教育僅是許多需求中的一個選項。
政治阻礙非常巨大。在這場危機中,孟加拉政府展現出極大的寬容,提供土地、開放邊界,協助建立新難民營。孟加拉總理哈西娜(Sheikh Hasina)在難民協助上堪稱是全球領袖。
不過,孟加拉政府堅持羅興亞難民是過客,必須返回緬甸。孟加拉、緬甸外交部已在2017年11月簽署協議,在2018年初讓難民開始自願、安全返回緬甸。孟加拉政府擔心,提供教育機會將被解讀成提供難民永久居住的理由。在此情況下,人道組織是僅有教育提供單位,僅能透過分散、小規模的計畫去執行。
緬甸政府不承認羅興亞人公民身份,整個世代的羅興亞人等同被剝奪受教育權利。英國前首相、聯合國全球教育特使布朗(Gordon Brown)已經提出,整體教育遭到忽視的人道主義緊急救援呼籲。在羅興亞危機中,協調性不足、戰爭、課程歧見都導致籌措資金不足,這個顯而易見的深沈議題與羅興亞孩童的未來緊緊纏繞著。
這是毫無希望的未來。在孟加拉的羅興亞孩童不僅流離失所,還背負著創傷。讓孩童置在安全學習環境可以幫助他們正常化,提供他們所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必要的協助。這還有利於累積忍受的價值,以及平和的衝突解決方案。
否認難民孩童受教權等同剝奪他們重建生命的福利與技能權利,搶奪他們未來希望,以及增加他們被極端團體吸收的風險。難民營有越來越多的伊斯蘭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這將擴大相關風險。就像其他地區一樣,缺乏監督的伊斯蘭學校可能成為極端主義思想的傳播處。
在這場危機初期,任何教育策略開始執行時必須要能夠認清現實。羅興亞人受到殘酷的攻擊,緬甸政權無法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僅少數難民自願回到緬甸。這個世界無法忍受、看著羅興亞孩童被二度傷害。首先,他們的基本人權被剝奪時,政府卻無法保護他們,第二是他們缺乏受教育的機會。
就算是流離失所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爭論他們未來定居問題是個笑話。低成本、暫時性的學校可以用竹子簡單蓋成,難民老師可以用緬甸語上課。這些都跟在孟加拉定居無關。受教育能夠讓人們對未來抱持希望。
國際社會需要立即有所作為,對羅興亞孩童提供全面性的教育。當前要務是一個單一、充分協調的計畫,目的是讓所有的孩童在2018上半年能夠到學校上課。為消除社會緊張氣氛,這個計畫範圍必須延伸至設立難民安置社區議題上。
資金來源是足夠的。世界銀行(World Bank)創立一個20億美元基金會,為安置大批難民的國家提供快速協助資源。現在就是使用的時候。資金可以來自其他多邊組織,如全球教育夥伴(Global Partnership for Education)、教育不能等(Education Cannot Wait)。雙邊捐贈者可以做更多事。
像索菲亞一樣的孩童受盡磨難。他們值得我們更加努力去保護他們受教育的權利。我們必須不讓他們失望。
(原標題為《Educating Myanmar’s Youngest Refugee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