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斯達
●比利時前總理
●歐洲議會歐洲自由暨民主聯盟黨團(ALDE)歐洲議會主席
為建立雙方信任,塞爾維亞與科索沃的代表原訂1月16日在布魯塞爾(Brussels)舉行會談。但就在同一天,科索沃少數民族塞爾維亞族的領袖伊凡諾維奇(Oliver Ivanović)在科索沃北部的米特羅維察(Mitrovica)塞族掌控的地區遭槍殺,這些會談就此取消。
自從科索沃戰爭(Kosovo War)在1999年結束後,西巴爾幹地區在正面迎擊引發殘酷種族衝突的民族主義與反動勢力方面,有長足進展。但伊凡諾維奇遭暗殺(八成是死於在科索沃北部猖獗的犯罪集團手中),恐怕形同替悶燒中的火焰加薪添柴,該地區的民族主義幽靈正從沉睡中甦醒。
西巴爾幹國家也正努力應對其他挑戰。由於共產主義時代的安全機構造就了組織犯罪網絡,貪腐隨處可見。而即使俄羅斯更向復仇主義靠攏,美國在西巴爾幹地區的影響力正逐漸下滑。對此地區的大多數國家而言,在加入歐盟(EU)一途上仍有許多不確定性。
但這必須有所改變。馬其頓(暫時名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FYROM)自2005年起就是歐盟成員候選國,但其入歐談判始終未能順利進行。希臘與馬其頓因馬其頓的國名爭鬧不休,希臘反覆揚言否決馬其頓入歐。而馬其頓本身也因貪腐、權力濫用與少數民族等國內問題而有分歧。
儘管如此,還是有理由寄予希望的。在今年於瑞士達沃斯(Davos)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年會上,馬其頓總理札耶夫(Zoran Zaev)與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會面,同意重新命名馬其頓最大的機場,其目前的命名是為紀念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一直令希臘人感到不耐。
就其本身而言,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2017年6月獲准加入北約(NATO),但其仍得處理日益增長的俄羅斯影響力,例如據稱俄羅斯曾密謀推翻蒙特內哥羅現任政府。蒙特內哥羅與塞爾維亞已開始入歐進程,但眼前還有漫漫長路。加入歐盟需就歐盟的35章條款展開談判,蒙特內哥羅已開啟其中30章,暫時對另外3章喊停,而塞爾維亞則開啟其中12章,對2章喊停。
許多其他國家則完全被排除在外,多是由於遭歐盟內部否決,或是由於國內的阻礙。例如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Bosnia and Herzegovina)仍在就「岱頓協定」(Dayton peace accords)的限制進行角力,而獲俄羅斯政府撐腰的多迪克(Milorad Dodik),是波國內政治實體——塞族共和國「斯普斯卡共和國」(Republika Srpska)的領袖,現正耍弄獨立公投這個主意。
俄羅斯顯然有興趣阻止西巴爾幹國家尋求加入北約或歐盟,這也是歐盟更應該多加接觸該地區的原因。為此,歐盟執委會(EU Commission)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去年9月在他的「盟情咨文」(State of the Union)演說中呼籲對該地區抱持「可靠的擴張展望」。而在2月,歐盟執委會將採用新的「擴大戰略」(Enlargement Strategy),將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加入歐盟的預定時間定在2025年。
但此策略若要成功,還必須有歐盟領導的西巴爾幹地區的改革助陣,好讓這些國家更符合歐盟對其成員國的要求。此外,歐盟必須言明,這些入歐申請最終需按個別情況考慮,而預定入歐時間為鼓勵性質,不具強制性。就像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的入歐過程揭示的,當武斷訂下的預定入歐時間被看得太重,只會適得其反,因為這會削弱進行重要改革的動力。
歐盟的「擴大戰略」得獲得各個歐盟成員國的支持,且要謹記在心的是,若沒能將西巴爾幹地區留在歐洲的陣地,可能導致1990年代的殺戮重演,或甚至更糟。這也需要歐洲的夥伴與盟國——尤其是美國——的支持,需考量在地緣政治方面避免這種結果的重要性。
而就地區本身而言,政治菁英得將動力拿來進行必要的改革,而非將自身經濟利益放在第一位。其中最要緊的是司法改革,這將有助於這些社會內化法治,以及區域和解。少了區域和解,就甭談入歐進展。除了這些基本要事外,該地區還需要大規模投資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以連結歐洲其他地區,而不是像近幾年來的走向一樣連結中國與俄羅斯。
要嘛是歐洲更涉入西巴爾幹地區,要嘛是西巴爾幹地區的民族主義崛起、可能重演暴力衝突,歐盟必須盡一切努力防止這種情況發生。
(原標題為《 Finishing the Job in the Western Balkan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