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環保議題:水產養殖滿足海鮮需求 也帶來難解污染問題

布隆克維斯特(Linus Blomqvist) 2018年03月04日 15:00:00

 


布隆克維斯特
●突破研究所糧食和農業專案兼保護專案主任

 

 

人們對於海鮮的需求猛速增加,直到這個世紀結束為止,需求都會持續上揚。而唯一可以滿足此需求的方法就是發展水產養殖(aquaculture,又稱養殖漁業)。然而,雖說下個世代的水產養殖將比上個世代來得更加永續,其使用的能源卻可能多上好幾倍。若這些額外使用的能源並非便宜、清潔的能源,那麼新型態的水產養殖將不符合我們更廣泛的環境及氣候目標。

 

海鮮需求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是件好事。比起豬肉和牛肉,魚類要節能得多,因為其所需的投入較小,卻能產生等量的蛋白質。所以當全球對肉類的消費量持續攀升之際,有好一部份來自海洋這點很合理。 

 

全球有三分之一魚群被濫捕

 

從另一方面而論,海鮮需求的居高不下卻也構成嚴重的生態威脅。據聯合國農糧組織(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的統計,全球有將近三分之一的魚群遭到濫捕,即這些海洋野生魚群繁殖的速度已跟不上人類食用牠們的腳步,加上環境承載力的問題,也沒辦法讓野生魚群的數量達到可滿足人類需求的地步,因此,我們必須開始養殖更多的魚類。

 

基於這項理由,水產養殖已成了供人類食用的主要漁業模式。但如同捕魚,它也會對生態構成威脅,主因是養殖魚塭多半建在濱海地區或靠近內陸的河川或池塘,進而破壞自然棲息地,帶來氮汙染的問題,並對養殖魚造成過度壓力。東南亞的養殖漁業便是破壞當地紅樹林的罪魁禍首之一。

 

儘管我們心裡都很清楚這些負面的生態問題,水產養殖仍是唯一能夠滿足未來海鮮需求的辦法。該產業今日選擇的道路,將會在往後數年對環境產生深遠影響。

 

再循環系統、離岸水產養殖有助永續發展

 

就短期而言,養殖漁業的確可以做到更乾淨。少數有責任感的製造商推出一些減少汙染的新科技及新技術,包括用監視器來監控魚群的攝食率或把貝類及海草等濾食性動植物引進養殖魚塭。

 

也有廠商嘗試用植物性蛋白取代魚肉,減少對飼料魚的倚賴,或採納新的生物技術,以更永續的方式來生產魚飼料,然而,只要水產養殖還繼續在沿岸或淡水環境發展的一天,就會持續破壞棲息地及生態系統。

 

因此,從長期來看專家提供了兩種出路,從陸地發展的再循環系統及離岸水產養殖。兩種方法都能有效降低水產養殖帶來的外部成本,讓漁業得以永續地發展下去。

 

第一種方法是指將過去以海水為基礎的水產養殖導向循環水養殖系統(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其把魚類放置在室內水缸,並透過抽水馬達、加熱器、打氣機和過濾器來輔助養殖。此種方法的最大優點在於它的適應性:RAS系統在哪都能用,不管是都市空地或廢棄豬圈。

 

最棒的是,RAS系統幾乎能將所有的廢水回收再利用,自然排除污染沿岸的問題,基於此,國際倡議組織「海鮮監視」(Seafood Watch)現在會幫所有RAS系統生產的海鮮貼上「最佳選擇」的標籤。

 

RAS系統需耗費大量電力

 

另一種選擇則是將水產養殖往另一頭的海洋移動。這套離岸系統將能掌握海洋的優勢,利用較深層的海水及較強勁的海流來運走過多的營養物質和廢棄物,避免汙染敏感的沿岸地帶,如此一來就不必再使用抽水馬達或過濾器。(不過機械化圍欄最終還是會被移到海裡)

 

美國的水產養殖目前已開始朝RAS系統發展。例如,一間挪威公司日前才宣布要在緬因州(Maine)建立一座大型鮭魚養殖場的計畫,另外,挪威、加州和夏威夷的外海也開始出現離岸養殖場。不過目前兩種方法都還在起步階段,尚未發展成主流。

 

清潔水產養殖模式面臨的一大問題則是它們相當耗能。在RAS系統中,過濾、換水等自然過程都必須仰賴機器完成,而這將耗費大量電力。在法國等低碳電網完善的地區,這未必會是個問題,但在高度倚賴煤礦的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Nova Scotia)則恐怕是了。

 

離岸養殖系統耗能仍超過傳統方式

 

同樣地,離岸的運作系統需要用到柴油來進行運輸及維修工作,除非等到電動船或碳排較低的液態燃料變得普及一點,才可能改變。雖然比起商業捕魚,離岸水產養殖使用較少的柴油,甚至可以用太陽能、風能或波浪能等再生能源來支撐,但它的耗能量還是超過傳統的養殖方式。

 

即便這些新型態的水產養殖系統都能成功克服操作乃至法規上的困難,還是得面臨無法取得便宜、低碳排能源的終極阻礙。只要石化燃料還是全球能源的大宗來源,就難以實現新世代水產養殖的環境承諾。  

 

這對很多產業也是如此。若沒有較乾淨、較便宜的能源,我們將無法達成更廣泛的環境及氣候目標。包括核能、再生能源在內的現今能源科技,距離滿足全球能源需求還有一段路要走。同一時間,不論是海中或陸地上的水產養殖都需要再行投資,研發新技術來踏上永續發展的道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Future of Fish Farming ,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標籤: 養殖 漁業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