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論壇》核武視角: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 全球將面臨重大威脅

塔克爾 (Ramesh Thakur) 2018年05月09日 07:00:00

塔克爾 
●聯合國前助理秘書長
●澳洲國立大學核不擴散、裁撤事務中心總監

 

 

現在是「全球核秩序」的關鍵時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將決定是否退出伊朗核協議,或重新對伊朗啟動新一波制裁。川普數週後預定將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見面、會談,屆時將進一步討論北韓去核化議題。

 

川普現在被鷹派顧問包括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包圍,這顯示在5月結束前,先前針對去核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化為烏有。

 

各核武國家在NPT上有不同待遇

 

基於此點,國際社會更該盡到保護自1968年所簽署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NPT)之後的相關協議責任。但要有效果,得透過強硬的外交對話。

 

多邊協議往往都有實際應用上的差距,這在不擴散核武器相關協議上也不例外。舉例來說,以色列與印度都未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兩個國家卻都被視為負責任的核武國家。以色列未曾因為核武被制裁,印度已經放棄當「核供應國」(Nuclear Suppliers Group,),與美國、澳洲、加拿大與日本都簽署數個民間核協議。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核武可以被容忍,但不被接受。北韓的核武計畫則完全不被容忍,伊朗的核武計畫在開發成武器前就已經遏止了。

 

在這個不完美的架構下,許多國家對於因不接受《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簽署國拒絕討論自己裁撤核武計畫而感到沮喪。《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中的第六條要求各方要「真誠」進行裁撤核武談判,但已簽署該條約核武器國家不認為,這可限制擴增核武。相反的,他們以威懾理論為由,辯稱減少核武會影響全球安全性。

 

TPNW規範比NPT更嚴卻招批判

 

不用太意外,非核武國家有不同見解。2017年他們在聯合國表達他們的看法。有58個國家簽署、8個國家批准《禁止核武條約》(Treaty on the Prohibition of Nuclear Weapons,TPNW),若生效將禁止使用、威脅用或擁有核武。

 

《禁止核武條約》以「禁用」條款知名,該條約是建立新國際秩序重要的一步。該條約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推動失敗的合理演進。

 

不過,因為《禁止核武條約》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多規範兩大領域,因此也招致嚴重批判。《禁止核武條約》禁止「核武分享安排」(nuclear sharing arrangements),核武國家可以自己領土上儲存核武。此外,由於「威脅使用」是不被允許的,這等於低估威攝理論的威力。

 

國際社會需對削減核武有共識

 

假設全球不擴散核武潮流要持續,《禁止核武條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競爭心態必須被調整。要達到此目的,國際社會需要對能達到削減核武庫存的新國際秩序策略有共識,而不是讓區域與全球安全陷入危機。

 

毫無疑問的,這些將會是困難的討論,但是替代方案又比傷害國家尊嚴更糟。有些專家認為,強烈反對禁令條約可能引致,一些已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感到失望的國家大肆批評,造成一波大規模退出1968年條約的潮流。更不用說會產生巨大的反效果。如此一來,不僅會破壞現有的核子秩序,也增加許多國家的不安全感,並且加深擁核國家更依賴已持有的核彈。

 

雖然有不少缺點,但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也成就國際社會多年來的核子穩定。即使是對拒簽《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國家來說,生存問題也面臨很高的風險。無論是否有禁止條約,破壞伊朗核協議都對全球安全帶來無法預知的後果。因此,各方都迫切必須重新在裁軍議題方面,找到實際且有效的共同利益。

 

NPT、TPNW可以彙整在同一框架

 

此兩大限制核武的條約,短期來看可以彙整在同一個框架之下,將核威脅風險降至最低,中程來看可以減少核武數量,並在長期的時空之下,「完全、可驗證且不可逆」放棄核武。國際核子不擴散和裁軍委員會曾於2009年概述合併條約的作法,這個版本現今世時候「復活」了。

 

在5月12日的大限之前,伊朗核協議的命運才會明朗。川普拒絕承認核協議,很可能導致協議從此破滅。但是,無論伊朗核協議或是北韓去核化未來走向為何,《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為穩定全球核子議題逾半世紀的基石,約束力遭削弱之後,對全體而言都是最大的威脅。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Long Road to Nuclear Disarmament,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