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論壇》日本視角:安倍經濟學的軟肋 自動化搶走人類工作

濱田宏一 (Koichi Hamada) 2018年08月31日 07:00:00

 

濱田宏一 

●耶魯大學榮譽教授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特別顧問

 

2012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開始實施「安倍經濟學」改革計劃迄今,日本經濟景氣明顯回升,但相關工作尚未完成。

 

寬鬆貨幣政策 有利就業市場復甦

 

我曾經認為,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包括貨幣寬鬆政策、財政擴張、長期增長策略,應該給予A、B、E 等級。儘管外界批判聲浪指出,2%通膨目標尚未達成,但貨幣寬鬆政策可獲得「A」,主要原因是通膨目標只是達到充分就業(full employment)目的的手段。

 

在就業方面,日本有很好的成績,自安倍經濟學的「第一支箭」啟動後,已經創造270多萬個工作機會。職位空缺與申請人數比率已經高於平均水準,儘管仍不高,尤其是在文職相關的工作職務上仍很低、不到50%, 自動化正在取代相關工作、壓低工資。

 

財政政策獲得「B」。因為隨著貨幣擴張,已經讓日本經濟自供應過剩轉向需求過剩。只有「第三支箭」,即結構改革的長期成長策略,安倍經濟學的表現不夠,因為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的超額需求情況讓相關工作更加緊迫。

 

長期成長策略 必須著重教育投資

 

有效的長期成長策略的關鍵因素是解決日本迅速老化、萎縮人口所帶來的成長障礙。這代表著不僅要確保年輕人有工作,更要確保他們受到良好的教育、具生產力,以背負經濟成長的重擔。為達此目的,日本需要投資更多在教育領域上。

 

這個命題在日本並非前所未聞。相反的,安倍政府目前高度重視學前教育 - 這個方法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克曼(James Heckman)的研究支持,他發現學前教育的投資有豐厚的回報。

 

但是,赫克曼的研究工作有一個層面是日本可能無法接受的。根據赫克曼著作(共同作者還有史帝克斯魯(Jora Stixrud)、烏魯亞(Sergio Urzua))認為,合作等認知技能,與閱讀或數學等認知技能同樣重要,都可以提高勞動市場的生產力,相關技能有利於人們的提高學習能力,並可主動、有效的領導。

 

日本教育強調死記 而非解決問題

 

然而,在日本,學校繼續強調死記硬背學習方式,學生記憶事實、公式,而非學習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解決衝突。這在最好的時候會破壞創新和生產力。但是,當自動化搶走越來越多工作時,這導致的害處將更多。

 

日本必須重新思考教育方針,把此列為新長期成長策略的一部份。檢視匈牙利作曲家高大宜(Zoltán Kodály)的思維可以發現一些如何進行的線索。他是我最近匈牙利之旅所獲得的靈感。我不僅以經濟學家,也以有抱負的音樂家身份被邀請至匈牙利(我在中央銀行演講之後,我的自創曲都會在演講廳裡播放。)

 

高大宜音樂教育方法並不是簡單地教孩子閱讀或播放歌曲所需的動作。相反的,允許兒童從很小的時候就通透唱歌、律動來發展與音樂的關係。即使這個過程也不嚴格。他的方法鼓勵團體合唱卻不需遵守特定規定,藉此促進團體內的互動。

 

學術成績重要度 不應該超越藝術、音樂

 

高大宜的方法與日本小提琴家鈴木鎮一創作的「鈴木學習法」有雷同之處,他的課程模仿自然語言習得的過程。在這兩種情況下,兒童可以真正思考、培養音感,而非透過嚴格規則、結構方法學習。

 

日本通常過度強調認知技能、學術成績,認定重要性遠高於整體人類發展相關學習課程,包含藝術、音樂。然而,這些不僅可以養成對美的欣賞,還可以培養想像力、合作、主動性、領導力、同理心和同情心。兒童發展的學習方法也可以應用於其他學科,讓兒童能夠花更多的時間與教材直接接觸。

 

一個有效的長期成長策略 - 在日本和其他地方 - 必須認知到沒有人可以超越機器記憶力。這樣的策略必須考量到人類,而且只有人類才能做到最好的工作。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Pro-Growth Education for Japan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標籤: 日本 安倍 經濟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