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愛國者視角:民主黨的類社會主義 受惠的多是「非美國人」

布魯瑪(Ian Buruma) 2018年11月13日 07:00:00

 

布魯瑪

 

●《紐約書評》編輯

●著有《東京情史:回憶錄》

 

至少這不是一場災難!如果民主黨無法在美國聯邦眾議院贏得多數優勢,那麼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就會感覺無所不能,隨之而來的才是可怕的後果。但共和黨依舊控制著參議院,這意味著包括最高法院在內的司法機構將進一步向右翼靠攏。

 

共和黨在俄亥俄州(Ohio)和佛羅里達州(Florida)這樣的州拿下州長意味著選區可以加倍努力,藉以提高川普在2020年競選連任的機會。

 

進步愛國主義

 

不難想像,共和黨和民主中期選舉前最常見的政治陳詞濫調之一,就是選舉是「為美國的靈魂而戰(battle for America’s soul)」。不難想像,共和黨和民主黨代表兩個不同版本的國家。

 

共和黨是絕對以白人為主導、受過一定的教育、不太年輕、在農村地區勢力強勁、以男性居多,而且為擁有槍枝而感到驕傲;民主黨則受過更好的教育、更年輕、更城市化、種族上更加多樣,有更多女性,熱衷於槍枝管制。

 

這些雖然是政治諷刺漫畫(caricatures)的內容,但卻反映了一個非常容易辨認的現實。

 

儘管雙方都相信自己是美國愛國主義者,但他們的愛國主義理念卻更相同不過了。作家鮑德溫(James Baldwin)完美地闡述了「進步愛國主義(progressive patriotism)」:與世上任何一個國家相比他更熱愛美國,也因此,他堅持握有永遠批評美國的權利。

 

川普式的愛國者們譴責鮑德溫為叛徒。

 

在贏得眾議院的控制權情況下,民主黨所面臨的巨大誘惑是,如何克制利用他們心目中的最大優勢「種族和性別的多樣性,以及人們對川普共同的厭惡」,這確實合乎邏輯,川普的確可怕,民主黨可以合理地宣稱年紀更大的農村白人男性今天已經不如年輕、城市化、非白人和剛剛得到授權的女性更能代表美國。

 

民主黨不可見獵心喜

 

儘管如此,將民主黨的議程重點放在川普和多樣性上將會是一個錯誤。

 

的確會有壓力,尤其是來自年輕民主黨的壓力,這些人在他們現有成功的鼓舞下,可能試圖彈劾總統。但只要參議院最終負責定罪,結果就掌握在共和黨手中,因此眾議院的起訴幾乎是毫無意義的。

 

就算遭到眾院成功提出彈劾,川普仍是總統,而且共和黨只會傾向更強勢地保護他。

 

在立法機構中擁有更多女性和非白人、非基督徒代表無疑是件好事。這體現了與共和黨截然不同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必要對比,而共和黨的形象已經在其領袖身上得到了重新打造:怒氣衝衝、白人,而且常常是毫不掩飾的種族主義者。

 

但以同樣具有侵略性的身份政治形式來對抗川普另一種的身份政治將會導致政治部落主義進一步惡化,並可能進一步增加民主黨贏得全國大選的難度。

 

民主黨一直存在分裂的風險,因為年輕的激進分子對以白人為主的美國體制持對抗態度。但共和黨雖然看起來團結在領袖(川普)的周圍,但他們也不是沒有問題的。

 

曾經作為共和黨死忠支持者的社會自由、受過高等教育共和黨黨員現在已經被推到邊緣,幾乎已經失去存在感了,麥侃(John McCain)就是「最後的摩西根人( the last of those Mohicans)」。

 

和共和黨一起關注經濟

 

民主黨應當對這樣的現實加以利用,具體方法是別那麼強調種族或性別身份,反而應該更關注經濟狀況。這在經濟繁榮期或許看似一種天真的策略,因為共和黨可以吹噓自己創記錄的低失業率。

 

但即使許多傳統的放任主義(laissez-faire)保守派也應當認識到,巨大的貧富差異對商業不利。福特(Henry Ford)在許多事情上其實算不上智慧的源泉,但就連他也承認,如果你想賣車,你必須讓人們買得起。

 

這個問題也接近於美國的靈魂衝突。

 

對某些人而言,美國身份的基礎是血腥的資本主義企業和頑固的個人主義,這些特點是在追求物質幸福過程中過度政府監管所無法阻礙的。但對其他人而言,美國則代表著擴大社會公平和經濟平等的理想,這也鑒於全球變暖對窮人的危害比對富人更大,因此今天應當把對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承諾(這一問題在期中選舉幾乎沒有被討論)納入執政目標當中。

 

豪富階層曾經歷過繁榮期,如19世紀晚期的鍍金年代,當時2%的美國家庭擁有逾1/3全國財富,目前身處的時代實際也是如此,排名前1%的富人擁有近乎半數的財富。

 

當然也有政府試圖「重塑平衡(redress the balance)」的改革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前總統羅斯福(FDR)在20世紀30年代的「新政(New Deal)」。

 

富豪執政,全民皆輸

 

現在顯然是推出「新政2.0(New Deal II)」的時候。

 

與其承諾給予最富階層更多的稅收減免,還不如實行更公平的財政政策,以修建必要的橋樑和提供其他公共財及服務來改善所有人的生活。為所有民眾提供經濟實惠的醫療服務是文明社會的標誌,美國距離實現這一目標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高品質的公共教育也同樣如此,但荒謬的是,許多能從這種類似「社會主義(socialist)」政策中受益的選民被說服投下反對票,理由是受惠的大多「不是美國人(un-American)」。

 

當然,專注平均主義會吸引自由主義者,但它也不應趕跑態度溫和的選民,即使強化平等將對經濟有幫助,甚至有可能說服某些憤怒而可憐的川普支持者,讓他們認識川普的「偽民粹主義(pseudo-populism)」政策不是為了幫助鐵銹帶(Rust Belt,美國中西部與五大湖區)城市和農村腹地的那些留守民眾,反而是為了讓少數人致富。

 

民主黨在未來兩年的核心宣傳訴求應該是:在富豪統治下,所有人都是輸家。

 

(編輯:簡嘉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What Now for America? 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