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利潤視角:善用激勵企業方法 緩解氣候變遷危機

巴德雷(Bertrand Badré)等5人 2018年12月16日 15:00:00

 

 

巴德雷(Bertrand Badré)

• 世界銀行前財務長

 

法柏爾(Emmanuel Faber)

 

皮卡德(Bertrand Piccard)

 

波爾曼(Paul Polman)

 

柯恩(Ronald Cohen)

 

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10年裡,人們對提高金融體系抵抗衝擊能力的各類機制進行了廣泛討論。但雖然取得了部分進展,但已採取的零散手段可能還不足以支撐長期的金融穩定。最近出現的牛市下跌,意謂著清算的日子可能即將來臨。

 

沒有人能預測下一次危機何時爆發,更遑論持續多久或者有多大破壞性。但我們無疑應當採取一個更全面的手段去應對將面臨的風險,正如2008年危機爆發後當即要求的那樣(儘管這些呼聲隨著市場復甦而日益微弱)。

 

當時獲得同意並實施治理全球經濟的新願景是:進行嚴格評估並隨時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同時確保對每個利益相關者都能全面究責。

 

深刻的經濟願景

 

這一願景必須理解那些深刻且正在發生的變革,範圍從日益集中的市場力量到日益自動化的決策制訂,同時,還必須考慮中國的崛起,並因此要求讓中國更充分地融入各項治理實體,從而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當中國已化身成一個不友善的全球行動者。

 

此外,這一願景必須應對日益增長的民族主義和孤立主義,例如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及美中貿易戰。吾人必須認識到,無論是貨幣還是財政,當前這些宏觀的經濟工具效力都比2008年時更有限。

 

最後,這一新願景必須明確展現出人類究竟決定在何種程度上應對氣候和永續發展的挑戰,儘管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議改變了討論氣候變化的典範,但世界各國領導人仍不情願地實施或兌現真正變革所需的步驟,我們不能再用這種「雷聲大雨點小(touting lofty goals while working only at the margins)」的方式自欺欺人了。

 

激勵綠色轉型

 

如果我們真的想要獲取抵抗衝擊的能力,就必須確實推動系統性變革以解決生產、消費能源,還有經濟提供資金的問題,這都需要有效的領導,雖然各國政府間的合作有助於推動部分氣候行動,不過國際社會日益碎片化的局面使這一手段的侷限性日益凸顯。

 

一個更有效的戰略是,建立一個由民間社會以及各主要金融和非金融機構組成的聯盟,一起朝共同目標邁進。

 

此外,這些進展需要大幅改善的會計核算和彙報體制,以及明智的監管改革才能實現。更需要市場參與者下達適當的激勵措施和授權,以便在決策制訂過程中兼顧永續發展性和氣候行動。

 

在某些情況下,這些舉措可以(或已經)包含對管理者的適當獎金方案,相關的監控要求以及消費者包裝上的環境標籤。聲譽甚至是對日益關注環境風險的地方政府的軟實力影響,也可以在激勵企業追求綠色轉型方面發揮作用。

 

創造就業機會

 

金融部門尤其缺乏足以應對氣候挑戰做出貢獻的正確激勵措施,因為金融機構的決策主要(甚至完全)是透過貨幣式的利潤進行引導,但這是短視且站不住腳的。

 

金融機構需要新的激勵措施來重塑運作以及包含自身的投資,例如投資組合經理的獎金可能在某種程度上結合投資在氣候指標上的表現。

 

這些變化不見得會破壞經濟增長,相反,例如轉向可再生能源等許多氣候解決方案將有助於創造就業機會,甚至可提高企業的盈利,事實上,利用現代高效的基礎設施替代過時且高污染的舊設備,正是本世紀的關鍵投資機會之一。

 

但這還不止停留在利潤層面。

 

正如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最近發表的報告中所警告的,世界當前的發展軌跡正在導致環境破壞,自然災害已越來越頻繁猛烈,隨著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大規模的破壞、移民和衝突將在全球四處蔓延。

 

歷史的關鍵時刻

 

我們正處於歷史的關鍵時刻,需要聚集且採取強有力行動所需的勇氣和信念,不僅必須實施解決方案,還要定期測試和改進它們,並以證據為支撐的明確目標和措施作為指導。

 

惟有如此,人類才能確保支撐全球穩定的所有架構都具備足夠的抵抗衝擊能力,而非僅是金融體系。

 

借用英國前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的話來說,人類正面臨著破壞和維持現狀之間的選擇,但「如果選擇後者,得到的只是前者(If we choose the latter, we will have the former.)」。

 

 

(責任編輯:簡嘉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Financial Sector’s Climate Imperativ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