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經濟視角:左派消退40年 全球化反讓民粹主義受益

羅德瑞克(Dani Rodrik) 2019年01月13日 12:00:00

羅德瑞克

哈佛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

 

 

在右翼民粹主義復甦之際,左翼勢力相對衰弱,這反映了工會和勞工團體的式微,這兩者在歷史上曾是左派和社會主義運動的骨幹。除此之外,左派意識形態40年來的消退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化和科技發展擾亂了社會和經濟局勢,客觀來說,右翼民粹主義者是此過程中的最大受益者。

 

例如,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匈牙利總理奧爾班(Viktor Orbán)、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這些政客之所以能夠握有大權,正是因為他們利用人民對於政治菁英日漸深化的敵意,並挑起潛在的本土主義情緒。

 

左派的解決方案有限

 

左翼團體和激進團體在這些行動中幾乎完全缺席。

 

左翼勢力相對衰弱,反映了工會和勞工團體的式微,這兩者在歷史上曾是左派和社會主義運動的骨幹。除此之外,左派意識形態的消退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左派政黨愈發依賴教育程度高的菁英,而非工人階級,他們的政策理念也趨向金融、企業利益靠攏。

 

正因如此,主流左派政黨提出的解決方案非常有限:增加教育預算、改善社會福利政策、更激進的改革稅制,除此之外別無其他。左派的方案僅僅美化了當前的制度,並沒有深入經濟、社會、政治不平等的本源。

 

「稅收與移轉政策(tax-and-transfer policies)」的效果有限,這已漸漸成為共識。社會保險和稅制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在美國尤其如此。但是還需要更根本的改革,才能協助普通勞工和家庭在各個層面獲得公平的機會。這些層面包括產品、勞動、金融市場、科技政策與政治規則。

 

經濟生產整合

 

僅透過財富再分配,無論是平衡富人與窮人間的差距,或是平衡經濟體中生產力不同的部門,都無法達成共榮的目標。反之,應該將技術能力較低的勞工、小型企業、落後的產業,都與經濟體中的佼佼者徹底結合。

 

換句話說,我們應首先進行國內經濟的「生產整合(productive reintegration)」。大型且多產的公司應肩負重任,因為他們的興盛有賴於國家政府與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財,包括各種法令、智慧財產的保障、公共建設、技術與研發的公共投資。

 

因此,這些大公司必須嘉惠地方社群、供應商、勞動力,而且並不是將之視為社會責任,而是公司的主要任務。

 

早期,各國政府投入農業推廣,教導小農新的技能。近年來,W.E.普強就業研究所(W.E. Upjohn 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Research)的資深經濟學者巴提克(Timothy Bartik)提出「製造推廣服務(manufacturing extension services)」,這和農業推廣有類似的使命,只是將領域延伸至生產性服務業。

 

這個概念希望政府單位和企業合作,鼓勵企業將先端科技和製造技術推廣至經濟體中的其他領域。現在已經有許多類似的倡議,可供這些政府單位參考。

 

自動化與人工智慧

 

第二項公共行動的領域涉及科技發展的方向。勞動力往往遭自動化和人工智慧這類的新科技所取代,低技術勞工首當其衝。但是這個情況在未來可以轉變。資本補助等政策會讓機器取代勞工的情形更加嚴重,但是也有部分科技,能夠為低技術勞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而政府應該透過政策鼓勵應用這些科技。

 

已故的經濟學家阿特金森(Tony Atkinson)在著作《扭轉貧富不均(Inequality)》中,質疑政府支持自動駕駛汽車的做法,認為政府並未考慮計程車司機和貨車駕駛可能受到的衝擊。

 

近年來,艾塞默魯(Daron Acemoğlu)、科里内克(Anton Korinek)、雷斯特雷珀(Pascual Restrepo)等人均在著作中提及,人工智慧能夠透過新型態的配置來增加勞工需求。舉例來說,人工智慧可以讓一般勞工從事以前過於困難的工作。但是若想朝此方向發展,各國政府必須投注心血,重新審視創新政策,並鼓勵私人機構共同參與。

 

勞動市場與金融體制

 

勞動市場也要重新取得平衡。

 

工會和勞工保護式微,削弱了傳統上與企業抗衡的勢力。近期的研究顯示,業主在與雇員協商時持有大量籌碼,得以打壓薪資與勞動條件。為了要消除這種趨勢,需要制定一系列支持勞工的政策,包括鼓勵組織工會、提高最低薪資,並制定適當的規範保障「零工經濟(gig economy)」中的勞工。

 

金融體制也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

 

多數已開發經濟體的金融部門都過於龐大,長久以來威脅經濟穩定,卻沒有加碼投資生產活動以帶來相應的效益。

 

史丹佛大學經濟學家阿迪瑪特(Anat Admati)及其他學者認為,銀行應該至少要提升「資本要求(capital requirements)」,並更加嚴密的審查內部規範。眾多金融機構安然挺過2008年金融危機,這充分說明它們握有強大政治力量。

 

是否繼續美化體制?

 

金融規範有許多缺漏,由此可見,經濟改革固然重要,但還需要其他措施配套,讓政治參與更加平等。

 

美國的許多政策都讓普通勞工身處劣勢:選舉辦在平日而非假日、選民登記制度的限制、「選區劃界不公(gerrymandering)」,以及眾多其他的選舉規範等。此外,競選財務規範賦予大企業和富人過多的權力影響立法。

 

2年內,美國將再次舉行總統大選,民主黨屆時會面臨嚴峻的考驗。同時,黨內也要做出決定:是否要繼續美化不公允的經濟體制?或者要拿出勇氣,從根本解決制度中的不平等?

 

 

(翻譯:劉子瑄,責任編輯:簡嘉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Left’s Choic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標籤: 左派 民粹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