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歐元視角:歐洲貨幣聯盟不會潰散 仍會繼續茁壯

法蘭科(Jeffrey Frankel) 2019年02月06日 07:00:00

法蘭科

 

● 哈佛大學教授
● 美國經濟委員會前顧問

 

 

自20年前歐元(Euro)正式問世以來,便面臨許多嚴峻的挑戰。雖然截至目前,歐元毫髮無傷地挺過了許多危機,但在這個共同貨幣(common currency)啟用滿20周年之際,吾人應當仔細爬梳20年來歐元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並希望能從過去的錯誤中記取教訓。

 

適合與否、經常帳赤字

 

第一個關鍵問題在於,許多形形色色的歐洲國家相繼決定採用歐元作為流通貨幣。

 

美國經濟學家指出,這些國家並不符合最適通貨區」(Optimum-currency area)的標準。具體來說,歐元區國家的景氣循環並不同步。如果國家的經濟需求與歐元區其他國家不相符,那麼沒有獨立的貨幣政策(monetary independence),狀況則會雪上加霜。

 

舉例來說,2004年至2006年,愛爾蘭(Ireland)因房地產泡沫(housing bubble)與經濟過熱(Overheated Economy),需要更緊縮的貨幣政策方能因應危機。但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以下簡稱ECB)放棄了重新評估歐元的機會,也沒有為此提高利率。

 

同樣地,2009年至2013年,愛爾蘭因為經濟嚴重衰退,需要較寬鬆的貨幣政策。而ECB仍然沒有貶值貨幣、加印鈔票或者降低利率。

 

第二個錯誤在於,歐元發行的前10年間,某些歐元區的邊陲國家仍然存在巨額的經常帳赤字(Current Account Deficit)。

 

當時,人們以為這些國家的資金淨流入(net capital inflows)象徵更有效率的金融整合,但現在回首望去,相較於歐盟領頭羊德國,邊陲國家提高單位勞動成本(unit labor cost)所造成的不平衡現象,其實並沒有這麼輕微。

 

道德危機才是財政核心

 

許多國家,尤其是希臘,都還保有龐大的預算赤字和相當高的債務水平。希臘的財務危機證實了較為富裕的成員國,尤其是德國,長期以來都憂心自己終究會被迫替入不敷出的夥伴紓困。對需要紓困的國家來說,得到救援的渴望就是一種不正當的誘因。

 

鑑此,歐洲貨幣聯盟(European Monetary Union)的創辦國發覺道德危機才是財政的核心弱點,於是在《馬斯垂克條約》(Maastricht Treaty)中規定,歐元區成員國的預算赤字,不得超越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且明定歐元區成員國不得彼此紓困。

 

其實所有歐元區成員國(包括德國)都已快要突破3%的赤字上限,事實證明財政規定並不可強迫執行。而雖然各國政府一再聲稱將來定會實現財政目標,但這都只是過度樂觀的預期增長造成的空話。

 

歐元區確立之後,負債累累的邊陲國家突然能夠與德國平起平坐,以幾乎相同的利率借款,然而這也無濟於事。就算是美國的伊利諾(Illinois)等負債州,也必須支付與其他州相對的利率溢酬(premium)。

 

撙節政策的兩面刃

 

歐元區無法將更多財政權力轉移到超國家(supra-national)層面的問題,在銀行監管(banking regulation)的領域一再重演。歐洲經濟學家警告,泛歐元區的銀行監管對共同貨幣的長期永續發展至關重要,但這個說法卻遭到忽視。然而坦白來說,吾人並不能稱這些問題為歐元區領袖所犯的「錯誤」,因為只要有任何人想解決問題,就會受到強烈的政治反彈。

 

然而在其他方面,歐元區的領袖確實搬了石頭砸自己的腳。

 

舉例來說,ECB完全無視全球經濟衰退,在2008年7月提高利率,並於2011年再度提高利率兩次。

 

此外,2010年初希臘爆發財務危機時,歐洲領袖並沒有做出有效回應。相反地,他們不僅未能在第一時間將希臘案件送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以下簡稱IMF),也沒有將希臘的欠債狀況記錄下來。就算希臘採行財政撙節政策(austerity),該國的負債對國內生產毛額比率(debt-to-GDP ratio)也已經慘不忍睹。

 

事實上,2009年後所推動的財政撙節政策產生了巨大的反效果,該政策導致邊陲國家的收入下滑,嚴重程度為歐盟執行執委會、ECB和IMF所始料未及。就算撇開經濟衰退的經濟代價和政治成本,造成民粹主義者的憤怒不談,財政撙節政策也沒有成功帶領希臘走上債務永續(debt Sustainability)的道路。

 

相反地,國內生產毛額的下降幅度比任何債務的降幅都來的高,導致負債對國內生產毛額比率上升得更快。

 

危急時刻所實施財政撙節政策,加上歐元區早期的龐大支出,構成了順周期性(pro-cyclicality)財政政策。實際上,希臘的財政政策是全球數一數二具順週期性的政策。但這並沒有讓歐元區在未來危機來襲時,變得更加強而有力。

 

穩定歐元區會員國改革

 

當然我並非主張歐元毫無可取之處。首先,當初11個歐盟會員國放棄本國貨幣,轉而採用共同貨幣的過程,進行得相當順利。1992年和1993年爆發的歐洲貨幣危機,和近年其他地區的通貨廢止事件(demonetizations),也在在顯示歐元的使用相當得來不易。

 

歐元早期的第二大功績,即是透過廣泛流通至全球各地,使歐元立刻穩居全球第二大流通貨幣的寶座。此外,為了加入歐元區,許多抱著雄心壯志的成員國,尤其是後來加入歐盟的中歐和東歐國家,都進行了對國家相當有利的改革。

 

近期的大小「成功」事蹟,包括部分邊陲國家的發展,例如西班牙成功縮減了先前缺乏競爭力的單位勞動成本。ECB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成功地平衡了德國對財政自律(fiscal discipline)的需求,和地中海國家對財務通融(accommodation)的需求。

 

為此,德拉吉應獲得最高的讚許。他在2012年7月宣佈ECB將「不顧一切地」保護歐元的平靜市場,這是歐元危機的重要轉機。

 

讓歐元持續茁壯

 

也許最重要的是,民意調查顯示,近年來歐元已獲得了民眾強烈的支持。2018年11月,64%的歐盟公民表示支持使用共同貨幣。

 

如果歐元區的領袖能夠從過去的錯誤中記取教訓,未來歐洲貨幣聯盟不但不會潰散,反而會繼續成長茁壯。

 

 

(翻譯:蔡惟方,責任編輯:簡嘉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Euro’s First 20 Year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