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瑞克
• 哈佛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
放眼當今世界,實現包容性經濟繁榮的核心挑戰,就是創造出數量充足的「好工作(good jobs)」。
如果一個國家的絕大多數勞動力缺乏高效和可靠的就業機會,經濟增長不是難以實現,就是增長所帶來的收益最後集中在少部分人。
「好工作」的缺乏同樣破壞了民眾對政治精英階層的信任,更在許多國家中助長了目前的本土主義(nativist)極權反彈。
「好工作」的定義顯然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準息息相關,它通常伴隨著核心勞動保護穩定的正式行業條件,例如安全的工作條件、集體談判權和禁止隨意解雇的制度規定。
按照所在國標準,它至少能夠提供中產階級生活方式,所得收入足以負擔住房、食品、交通、教育和其他家庭開支,此外還可以儲蓄。
世界各地的企業還需要做很多工作來改善就業條件。
大公司員工待遇相對較好,透過提供高薪、更大自主權以及要求員工承擔更多的責任,而較低的人員流動率、更好的員工士氣和更高的生產率,往往也能夠惠及公司本身。
就像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托恩(Zeynep Ton)很早以前就曾提出的,「好工作」戰略對企業而言,也像對員工一般有利可圖。
但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僅靠公司自身的力量根本無法應對。
目前,發達和發展中國家同樣面臨生產結構與勞動力結構越來越不匹配的問題。生產所需的技能越來越密集,卻仍僅限少數勞動力掌握這些技能。這種狀況導致在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和現有的工人間產生了相當大的差異。
技術和全球化導致上述差異進一步擴大,當今製造業和服務業呈現出日益自動化和數位化的趨勢。儘管新技術原則上可以惠及低技術工人,但實際上技術進步的主要作用是替代勞動力。
此外,全球貿易和投資流動,尤其是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s)已經導致世界各地生產技術同質化,從而使那些貧困國家在不採用類似發達經濟體的技能及資本密集型技術的情況下,很難在世界市場競爭中出人頭地。
結果進一步加劇了經濟二元論(economic dualism)。
當今世界的所有經濟體均被分割為「進階部(advanced segment)」,通常高度全球一體化,僅僅雇用少數勞動力,以及以低工資和惡劣條件吸收大部分勞動力的「低生產率部(low-productivity segment)」。
兩個部門所占的比例不盡相同:發達國家顯然佔據優勢的是進階部。但從定性的角度看,富國和窮國的狀況卻看似極為相似:同時造成了同樣模式的政治兩極化、排外和不平等。
從邏輯角度看,僅有三種方式能夠減輕生產部門及勞動力結構之間的不匹配。首要戰略也是受到大量政策關注的戰略,那就是投資於技術和培訓。
如果先進技術所需的技術和能力能夠為絕大多數勞動者所掌握,那麼隨著高生產率部門以擠壓其他部門的方式實現持續擴張,則二元論最終將會消失。
上述人力資本政策當然非常重要,但即使它們取得成功,其效果也僅在未來才能被感知。它們在解決勞動力市場現實問題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不可能在一夜間完成對勞動力的改造。
此外,社會教育新增勞動力的速度趕不上技術進步的速度,這樣的現實危險始終存在。
說服成功企業雇用更多非技術工人是第二種策略。如果某國勞動力技術差異不大,政府可以(而且也應該)推動其成功企業以直接或透過當地供應商的方式實現增加就業。
發達國家政府還可以影響技術創新的性質。他們往往補貼替代勞動力的資本密集型技術,而不是在對社會更為有利的方向上,以增加而非替代低技術工人的方式推動創新。
上述政策不太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發展中國家。對他們而言,主要障礙仍然是現有技術不足以進行要素替代:使用低技術勞動力而非實物資本或熟練專業人士。
透過人工取代機器生產,並無法輕易滿足全球價值供應鏈所需的嚴格品質要求。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哪怕是印度或衣索比亞等勞動力最豐富的國家,全球一體化生產也完全依賴於相對資本密集的方式。
這使得從墨西哥和南非等中等收入國家到衣索比亞等低收入國家,這些發展中經濟體陷入一個難題。
改善教育體系的標準補救方法無法產生近期經濟效益,經濟最先進的國家則無法吸納過量供應的低技術勞動力。
解決此問題可能需要第三種策略,那就是全力推動中間領域的勞動力密集型低技術經濟活動,而這個策略受到的關注度最低。
旅遊業和非傳統農業就是此類勞動力吸納的主要實例。被發展專家長期鄙視的公共就業(主要在建築和服務提供等領域)是另一個可能需要關注的領域,各國政府可以作出進一步的努力。
上述中間活動主要集中在由中小型企業提供的非貿易服務,無法進入最高效部門的行列,因此也很少受到工業或創新政策的重點扶持。但它們仍可以提供比非正規行業好得多的替代性職缺。
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的政府政策往往專注於推動擁有最先進技術和最高生產率的公司。但無法創造好的中產階級職缺將帶來很高的社會和政治開支。
降低上述成本需要改變重點,特別是那些與現有經濟普遍技能構成相一致的工作職缺。
(責任編輯:簡嘉宏)
(原標題為《The Good Jobs Challeng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