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論壇》挑釁視角:面對俄羅斯網路攻擊 美國需明確劃底線

奈伊(Joseph S. Nye) 2019年03月12日 07:00:00

 

奈伊

 

• 現為哈佛大學教授

• 曾任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美國國防部助卿

• 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與巧實力(smart power)論述

 

儘管俄羅斯的網路行動擾亂了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但美國卻並未對此作出強烈反應。

 

時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Barack Obma)警告,說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將自食其果,然而有效的應對工作卻被川普勝選這一國內政治事件綁住了手腳。

 

但如今這種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

 

嚇阻攻勢

 

最近,匿名美國官員確認曾利用進攻性網路行動(offensive cyber operations)阻止了俄羅斯謠言製造者擾亂2018年國會選舉。雖然這種進攻性網路行動很少被討論,但卻點出了防止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遭到干擾的一些手段。

 

僅僅去攻擊謠言製造者可是不夠的。

 

嚇阻性報復威脅仍是種至關重要但卻未充分利用的反網路攻擊策略。儘管據報中國俄羅斯滲透了美國電網,但電力系統並未受到攻擊。五角大樓的原則是,官員選擇任何武器來對破壞做出反應,而嚇阻(deterrence)似乎可以在這個層面上發揮作用。

 

由此可見,嚇阻也可能在混合戰爭的灰色地帶:例如俄羅斯對民主選舉的破壞中發揮作用。鑒於有報導顯示,美國情報機構已對俄羅斯和中國的網路實施間諜活動,那麼可以想像這些機構發現部分外國領導人隱藏資產的尷尬事實,並可能會威脅要披露或凍結這些資產。

 

同理,美國也可以進一步對威權主義者的朋黨們(authoritarians’ inner circles)實施經濟和旅行制裁。而自2016年以來的外交驅逐和起訴行為,以至最近的進攻行動都只是強化美國嚇阻性報復威脅的第一步而已。

 

無法查核網路武器庫

 

但只是嚇阻還不夠,美國也需要外交。

 

針對網路軍備控制條約的談判雖然困難重重,但這並不意味外交一定行不通。在網路領域,武器和非武器之間的區別可能取決於某一行代碼或者僅僅是電腦程式使用者的意圖。

 

因此,對於特定程式的設計、擁有甚至間諜活動植入都很難禁止。從這個意義上講,網路武器控制跟冷戰期間發展起來的核軍備控制並不一樣,對網路武器庫存(weapons stockpiles)的查核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查核清理乾淨了也可以迅速重建庫存。

 

但即便傳統的軍備控制條約不可行,我們仍有可能對某些類型的民用目標設定限制,並就最大限度地減少衝突的路徑進行大體的規則談判。

 

例如美蘇雙方就於1972年就談判達成了《海上事故防止協定》(Incidents at Sea Agreement)以限制可能引發事態升級的海軍行為,因此美俄兩國也可能針對影響彼此國內政治進程的行為進行限制性談判。

 

美國需劃底線

 

即使無法就某些確切定義達成協議,它們也可以在部分實施自我克制的領域中互換單方面聲明,同時建立一個圍堵衝突的協商模式。這一模式既可保障非政府組織批評威權主義者的民主權利,又可建立一個限制政府間衝突升級的框架。

 

懷疑論者認為,鑒於美俄間價值觀的差異,這種協議是不可能達成的。但就算是冷戰期間,當時更大的意識形態差異都沒有阻止各類謹慎性協議的達成。

 

懷疑論者還認為,俄方缺乏達成協議的動機,因為那裡的選舉都是橡皮圖章,但這忽略了前文所討論的潛在報復威脅:美國的民主開放性意味著,該國在當前情況下會遭受更多的損失,這就更促使它在為這一灰色地帶制定克制性規範時,不必遲疑於追求自身利益。

 

哈佛大學法學院的戈史密斯(Jack Goldsmith)認為,美國需要劃出一條原則底線並加以維護。這需要美國承認自身曾經干涉選舉,現已放棄這種行為,並保證不再參與其中。

 

美國還應確認會繼續依合法目的從事各類的電腦網路開發。官員們應該「準確地說明這個美國承諾堅持那些俄羅斯已違反的規範(state precisely the norm that the United States pledges to stand by and that the Russians have violated)。」

 

不禁止公開宣傳的資訊

 

這並不是美國的單方面裁軍;相反地,這是在軟實力(soft power)與秘密資訊戰的硬實力(hard power)間劃清界限。公開節目和廣播會照樣存在。美國不會阻止俄羅斯公開政治言論中的任何內容,包括充滿政治宣傳性的《今日俄羅斯》(RT television network)電視網路。

 

但當俄羅斯通過隱蔽的協調行動(例如2016年那種操縱社交媒體或四處散播用駭客手段獲取的電子郵件資訊)來宣傳觀點時,美國就會出手制止。

 

非國家行為者(non-state actors)通常會在不同程度上充當某些國家的代理人,但規則會要求他們公開自己的身份。而由於規則永遠不會是完美的,它們必須伴隨構建警告和談判框架的協商過程。

 

雖然這一進程以及更強大的嚇阻性威脅不太可能完全阻止俄羅斯的干涉行為,但如果能降低其水準,也就形同加強了美國對自身民主的捍衛。

 

放眼2020年大選

 

鑒於當前不甚良好的美俄關係、以及普京對新型核武器的吹噓,儘管俄羅斯似乎存有某些意向,但達成協議的總體氣氛並不樂觀。

 

與此同時,美國政壇關於川普與俄羅斯關係合法性的黨派分歧也使談判困難重重。

 

如果雙方都希望避免事態升級,也許可以在專業或兩軍對話的背景下探索各種可能性,但這個想法或許只能等到2020年大選後了。

 

 

(責任編輯:簡嘉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Rules of the Cyber Road for America and Russia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