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敏欣
● 華裔美國政治學家,專長中國政治經濟、中美關係
● 美國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府學教授
● 著有《出賣中國:權貴資本主義的起源與共產黨的潰敗》(China’s Crony Capitalism)
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地緣競爭升級很容易被稱為「新冷戰(new cold war)」。
但切忌別被這一描述模糊了顯而易見但未得到充分理解的現實,亦即,這場新的競賽與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冷戰截然不同。
20世紀的冷戰是兩個對立的軍事聯盟間的對峙。相反的,中美對立發生在兩個經濟體間,它們彼此、以及與世界其他部分都緊密相連。
因此,目前冷戰的決定性戰役將在經濟方面打響(貿易、科技和投資),而非南海或臺灣海峽。
一些美國戰略思想家已體認到這一點,並認為如果美國要贏得這場冷戰,必須斷絕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更同時說服盟友這樣做。但是,雙邊貿易戰的進展情況表明,知難行易。
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所說的這場冷戰將「輕易獲勝(easy to win)」說法相反,這場戰爭已造成了高昂的代價,美國貿易赤字繼續擴大,川普現在對繼續升級衝突已另有算盤。
就算有強烈地緣政治激勵的美國費盡力氣承擔經濟脫鉤的成本,那些面臨中國近在咫尺安全威脅的盟友們卻不會這麼做。
它們的沉默在對美國氣勢洶洶制裁中國電信巨頭華為的反應中盡顯無遺。
目前,針對華為所採取的動作包括(在加拿大)拘捕華為財務長孟晚舟,以及以華為違反對伊制裁和竊取美國技術為由所採取的法律行動。川普政府已要求盟友拒絕華為染指它們的無線通訊網路業務。華為是5G(第5代)行動技術的全球領導企業。
反對授權華為在西方國家建設5G網路的理由很充分。
中國政府對本國公司擁有無上的權力,包括華為的5G技術,這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風險。對無法承擔昂貴設備(並將中國的主宰視為遠慮而非近憂)的國家,這些風險可能是值得承擔的。
但美國的富裕盟友們並非如此。
截自目前為止,只有澳洲和紐西蘭遵守了美國的華為禁令,加拿大也在考慮加入,歐洲國家則拒絕了川普政府,英國和德國都表示將允許華為參與5G網路建設。
儘管存在國家安全影響,但事實仍是,禁止華為將導致更高成本和嚴重推遲,重點是,美國並未向猶豫不決的盟友提供任何報償。
這突顯出美國在新冷戰中所要面臨的一項關鍵挑戰。
儘管美國最終仍能佔據優勢,但勝利絕非唾手可得,贏得優勢的關鍵乃在經濟上孤立中國,但美國不僅須承擔自己的成本,還得補償盟友損失。
勝利也不會馬上來臨,特別是如果美國仍急於確保短期勝利,例如中國承諾購買大量美國大豆和能源產品,而不能鼓勵自身及盟友長期利益所需要的系統性變化。
這一機會主義(opportunism)讓美國盟友懷疑美國在對中國經濟衝突的決心,增加它們擔憂承擔高昂的短期代價卻得不到任何補償。
川普政府更表現出對於盟友經濟利益的極端漠視。
川普政府的鋼和鋁進口關稅的主要受害者便是美國的盟友,而如今,川普政府威脅要更進一步,對歐洲和日本汽車徵收專門關稅。
據悉,川普甚至考慮要求美國盟友承擔美國駐軍的所有費用之外,再額外增加50%。
川普的方針不但缺乏忠誠,更缺少維持(遑論加強)美國自身經濟籌碼的遠見。
回憶一下,幾乎是剛入主白宮,川普便宣布退出了跨太平洋合作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這一自由貿易協定正是專門為了阻止中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主導權而簽署。
目前,美國對中國發動的冷戰無法透過意識形態甚或武器取得勝利,反而應該透過經濟誘因的部署來實現地緣政治的鬥爭。
獲勝戰略絕非僅將美國的貪婪武器化,消耗盟友的美國實際上是自毀長城(disarming itself)。
(責任編輯:簡嘉宏)
(原標題為《The High Costs of the New Cold War》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