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巴黎視角:聖母院「 我天生麗質,如寶石夢幻」

李維(Bernard-Henri Lévy ) 2019年04月19日 07:00:00

 

李維

 

● 法國哲學家

● 新哲學運動領袖人物

 

當身處柏林(Berlin)寫這篇文章時,我為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遭祝融毀滅、吞噬而心碎。

 

姑且不論是否信仰天國,對人們來說,她是文明的寶貝,她代表著美麗的歐洲,神聖的希望,偉大但謙沖的歐洲。

 

和大家一樣,我很傷心。

 

聖潔、寧靜、信仰

 

這場悲劇喚起了許多回憶。

 

當然,我想起了雨果(Victor Hugo)《鐘樓怪人》(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中聖母院的永生,法國詩人阿拉貢(Louis Aragon)的詩句也是如此:

 

不是火,不是閃電,我的巴黎那般肆虐的危險最強大,

 

因為,沒有什麼比我的巴黎更美的了。

 

人們還回憶起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的一句開場白:「我天生麗質,凡人啊,如寶石夢幻(Je suis belle, ô mortels! comme un rêve de pierre)」

 

這本來無涉聖母院,但它足以形容。

 

現在把記憶延伸到書面文字之外。

 

大教堂本身見證了幾個世紀以來的法國歷史,包括現在的傳奇故事。它透過神秘的騎士精神,不論榮耀和陰鬱均與法國站在一起。

 

我想起了1944年參加巴黎解放慶祝活動,和我妹妹的對話,我陪著她一同哭泣,當我們和所有基督徒一同哭泣時,看著煙霧中的教堂,空中紛飛的羽毛似乎也已帶走聖母院看不見的一部分。

 

翌日清晨,我將聖母院視為抵抗外侮的法國表徵。她體現了塞納河(Seine)的哥德式(Gothic)聖潔和寧靜,她是信仰,美麗顯而易見。

 

當然,雨果和阿拉貢的話仍在,在我失眠的頭腦中舞著。我問自己將如何面對這一天。我們明天將如何面對?雨果提供了答案:「時間是建築師,但人們來砌磚(Time is the architect, but the people are the mason.)」

 

為巴黎祝禱

 

中午時分,我只能希望大火完全消失。

 

對於一個巴黎人來說,看到城市心臟的環狀圖像遭火焰暴力所籠罩,這是一種折磨。不僅僅是一座教堂屋頂倒塌了,在某種程度上,巴黎聖母院是人類的靈魂,而現在已傷痕累累。

 

巴黎人認為我們尊敬的女士是不朽的。

 

然而,就在那裡,她對命運感到沮喪、受傷和無助,如果我們看著地獄般。然而,在那些悲傷的畫面後,出現了一股同情的感覺。

 

義大利人、瑞典人、愛爾蘭人、西班牙人、中國人、阿爾及利亞人都加入了與法國人民的情感交融,在大火過後,所有人都在說「Je suis Paris(我是巴黎人)」。

 

聖母的訓示

 

最後,在大火燃燒中,巴黎聖母院提醒了我們歷史遺產的脆弱性、建築的不穩定性,以及歐洲作為千年來藝術家園的有限性,巴黎聖母院是其中最富有的遺產。

 

展望未來,我們有什麼想法?我們應該做什麼?

 

我們必須希望巴黎聖母院的犧牲能喚醒沉睡的良心,透過這場災難人們可以意識到歐洲就是聖母表徵,不僅是個政治聯盟,也是件偉大的藝術品,是智慧共享的光輝堡壘,更是瀕絕遺產的家園。

 

遺產太重要了,不能遺失,我們不能讓狂熱分子分裂歐洲人民,必須記住,同時是寺廟和宮殿的建造者,是美的創造者,這是聖母院在「聖周(Holy Week)」給大家的訓示。

 

重建歐洲

 

法國總統埃馬卡洪(Emmanuel Macron)2年來持續呼籲團結重建歐洲,目前正呼籲團結重建巴黎聖母院,我們必須共同重建法國的心臟。

 

我的文學評論網站La Règle du Jeu」將為此捐款給國家基金,我敦促所有讀者一起響應,莫忘了:人們來砌磚。

 

 

(責任編輯:簡嘉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Ode to Our Lady of Europ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標籤: 聖母院 巴黎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