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論壇》數位視角:社群媒體有效推動政治 但無法成為代替品

伍茲(Ngaire Woods) 2019年05月04日 07:00:00

伍茲

 

● 牛津大學布拉瓦特尼克政府學院院長

● 全球經濟治理專案創始人

 

投票與公投讓人民能夠表明想要接受怎樣的治理。

 

抗議是另外一個方法,這也是為何多數民主政體中,集會自由及言論自由受到保障。

 

在現代許多民主政體中,這些權利發揮到最大。

 

4月,氣候運動分子以及脫歐相關示威讓部分的倫敦癱瘓,抗議者已經計畫要在6月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英國進行國家級訪問時抗議。

 

在法國,黃背心運動( Yellow Vests )每周六準時大批集結。

 

找到同溫層

 

社群媒體讓組織大型抗議變得更容易。

 

拜推特(twitter)、臉書、IG所賜,有共同目的人可以馬上知道彼此的怒火,同時分享組織運動的細節。但是這些當代的示威往往缺少領導,以及建立同盟的技能,讓集體的不滿無法轉變成真正的改變。

 

誠然,大型抗議也許有助於讓某個議題排入議程,並增進公共的討論,但是即使在民主國家中,大群民眾常常不足以動搖政府。

 

2003年2月,在英國跟美國的大型反戰抗議後,英美兩國依然於隔月入侵伊拉克。2011年的「佔領華爾街行動(Occupy Wall Street)」後來擴散到世上900個城市,卻沒有達到任何特定的目標。2017到19年,世上各城市的3次年度女性大遊行( Women’s Marches)也沒有達成目標。

 

沒有明確領導

 

沒有明確的領導是原因之一。在社群媒體出現之前,組織有效的大眾示威需要更多時間與努力。運動人士需要計畫、募資買報紙的廣告、編撰電話名冊,找有號召力的講者吸引群眾。

 

這些都需要領導,人們在抗議中投入的時間、金錢與連結才不會白費。

 

相反的,在社群媒體形成的新型「臨時任務編組(adhocracy)」中,由於社群媒體的彈性與效率,常常缺少能夠帶動群眾的領導者,以致不能達成明確、能夠達成的目標。

 

但是也有成功的例子。

 

2016年在波蘭,井然有序的抗議說服該國國會否決幾乎全面禁止墮胎的提案。在波蘭幾個主要城市群眾發起上街遊行,伴隨網路活動與女性罷工,女性拒絕上學、工作及做家務,組織者也動員歐洲其他地方的支持者,並從其他國家汲取教訓。

 

最重要的是,抗議者清楚表達的目標直截了當:避免新法案通過,因為有效的領導跟仔細的計畫,抗議者為達成目標發起的活動藉此得利。

 

阿爾及利亞、蘇丹

 

最近成功的大型抗議發生在阿爾及利亞( Algeria)與蘇丹( Sudan),這兩起抗議都指出與統治政權的某些部門建立關係有多重要,雖然在這兩國參與反威權政府的街頭抗議非常危險,抗議者的目標還是非常明確。

 

阿爾及利亞人抗議反對健康欠佳的包特夫里卡(Abdelaziz Bouteflika)5度連任總統時,他們不受集會與言論的民主權利保護。2018年12月時,最初的抗議活動很快就遭鎮壓。

 

然而,到了2019年3月,據報導約300萬阿爾及利亞人走上街頭。抗議者的目標明確:迫使包特夫里卡下台。

 

他們之所以能成功不只是因為人數眾多,而是因為他們堅持不懈最後讓阿爾及利亞的軍人站到他們這一邊,迫使包特夫里卡下台。在蘇丹,為期3個月的國家級抗議終於說服軍方驅逐總統巴席爾(Omar al-Bashir)。

 

這些乍看不可能跟抗議者合作的盟友,以及軍方在蘇丹與阿爾及利亞都舉足輕重。

 

從許多抗議活動看出,很難與當權者形成結盟,反而更傾向趁著抗議的鋒頭正健對政權展開全面攻擊,但最有效的抗議,應屬拉攏當權者,以削弱政權。

 

例如,甘地(Mahatma Gandhi)在印度發起對抗英國統治的行動,他並沒有與殖民政權正面對抗。甘地反而在1930年發起反對英國鹽稅的抗議遊行,此舉讓跟隨他的叛亂分子一開始不相信他。

 

數位工具政治化

 

大體上,社群媒體讓建立這種不大可能的同盟變得困難。數位平台善於「群眾外包」不滿,並在網路上放大檢視,但是這些平台更可能讓這些想法變得更偏激,而非幫助活動能建立橋樑。

 

臨時任務編組能迅速連結有共同不滿的群眾,不管是對全球資本主義不滿,或是對英國計畫脫歐不滿。

 

然而,想要連結群眾達到正面目標,並動員群眾以達成目標,還需要更多努力。

 

不管是在個人或集體的層次,抗議者若想成功需要有效的領導。除了走上街頭「對強權說出真相」以外,他們還要做更多事。若想讓改變發生,就要讓公民在良好的領導下找到方法透過結盟的當權者說出真相,這些當權者不可能透過網路與公民結盟。

 

數位工具能幫助有效的政治組織,但是這些工具不應該視為政治組織的替代品。

 

 

(翻譯:陳毅澂,責任編輯:簡嘉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Protesting in the Digital Ag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標籤: 社群 數位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