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科
● 哈佛大學教授
● 美國經濟委員會前顧問
美國經濟復甦自2009年6月始,本月已邁入第10年。當時,美國商業活動走入「谷底」,代表2007至2008年間全球金融危機所引起的經濟大衰退至此結束。
從那以後,美國的經濟擴張便一直持續至今。
此次經濟復甦持續10年之久,其原因卻出乎意料地簡單。2007年的經濟大衰退是美國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谷底越低,經濟重新爬升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美國長期經濟擴張也引出一些相當重要的問題,其中之一便是各國評量景氣循環和經濟衰退的標準。
首先值得注意的便是美國經濟復甦如今已邁入第10年。假設美國如今並未開始新一輪的經濟衰退,本次經濟復甦便是1854年迄今時間跨度最長的一次。同樣長達十年的,還有美國1991年3月至2001年3月的經濟擴張。
不過,美国這次經濟擴張的時長還稱不上世界之最。全球持續最久的經濟復甦當屬澳洲。自1991年年中开始,澳洲的經濟復甦至今已持續28年。
和大多數國家一樣,澳洲將經濟衰退定義為兩個或以上季GDP連續負成長,並以此計算經濟擴張的時長。幾乎唯有美國採用更靈活的標準,除了以GDP為核心指標外,還包括就業和各種其他經濟指標。(日本政府也並未採用「連續兩季」的標準,而是將其他指標也納入考量。)
美國經濟的低谷和高峰是由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BER)下屬的商業周期測定委員會(Business Cycle Dating Committee)所評量。(我是這個委員會的成員,但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不代表委員會立場。)NBER發佈官方評量結果後,美國商務部和其他政府機構據此引用於各項報告和經濟數據分析中。
若採用不同的評量方法,景氣循環的評量結果便會有顯著差異。例如,根據公認的「連續兩季」標準,義大利自2008年以來曾歷經幾次相互獨立的經濟衰退;但如果採用另一種較基於常識的評量方法,意大利則是經歷一次長期的經濟衰退。
與NBER委員會較為靈活的評量方法相比,「連續兩季」標準顯然有利也有弊。優點是更客觀,而且民眾也能更加及時地獲知資訊。和GDP數據一樣,通常民眾只需等上幾個月,便能知道景氣循環中是否有轉捩點出現。相比之下,民眾通常要等上一年甚至更久,才能看到NBER的評量結果。因為NBER要蒐集齊全各類數據,才能確定景氣循環中出現轉捩點。常常有人因此嘲笑NBER太拖延。
「連續兩季」標準的弊端則是,GDP數據發佈後通常會作後續修訂,這樣一來景氣循環中的轉捩點也應當追溯修正。例如,英國2011至2012年的一次經濟衰退,經2013年6月修訂GDP數據後,這次經濟衰退也隨之從記錄裡刪除。因此,NBER延後如此之久才確認經濟低谷或高峰,是為了發佈最準確的結果,避免後續再修改。在日本,政府也會延後一年才宣佈此類資訊。
不採用「連續兩季」標準的國家,還有另一個更為根本的原因。這些國家的經濟活動雖然出現急劇放緩或衰退,但長期成長率卻維持在高位或低位。在這種情況下,「連續兩季負成長」的標準不足以準確描述經濟狀況。
在「連續兩季負成長」的標準下,國家經濟會出現過度頻繁的「衰退」。例如在日本,由於人口下降,生產率成長遠低於過去,導致近幾十年來,日本的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只有1%的成長。因此,即使是微小的經濟波動,也會使GDP出現負成長。根據「連續兩季」的標準,日本在1993至2015年間經歷了7次衰退,每3至4年就會發生一次。
不過在澳洲,即便按照「連續兩季」的標準,經濟衰退仍然相當罕見。
澳洲的經濟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結構性改革、開放的對外貿易,以及改固定匯率為浮動匯率制。除此之外,澳洲GDP在過去28年間不曾下滑,有部分原因是,人口和勞動力的成長速度遠超過美國和其他已開發國家,特別是歐洲和東亞國家。
同樣,中國的經濟表現也一向出色。
自1993年以來,在近26年間不曾出現經濟衰退。不過,中國也在2007年的經濟大衰退中受挫,GDP成長率下降8個百分點(從2007年的14%降至2009年的6%)。但此次受挫並未導致中國的產值萎縮,其原因是由於生產力快速成長,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一直居於高位。
假設美國的經濟擴張持續至7月,就將打破1991至2001年間美國創下的十年經濟擴張記錄,不過,若用其他大多數國家的標準來評量美國的景氣循環,那麼2001年3月至11月的經濟衰退不復存在。(這一時期並未發生連續兩季的GDP負成長,而是在兩個季的負成長中間,出現一個季的正成長。)
根據這種標準,美國的經濟擴張從1991年第一季到2007年第四季,時間跨度長達17年,目前美國正經歷的經濟復甦也遠未達到景氣最高峰,仍有一路上升的趨勢。
(翻譯:孟修然)
(原標題為《The US Recovery Turns Ten》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