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論壇》網路貨幣視角:Libra會是場災難 消費者損失就是臉書獲益

 

 

貝拉斯科

 

● 智利前財政部長

● 任教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大學

 

羅伯特張

 

●美國羅格斯大學經濟學教授

 

 

臉書宣布計劃推出網路貨幣「Libra」,強調「Libra」有益於「口袋淺卻要支付高成本金融服務」的消費者,特別是開發中國家的人民。然而,倘若將臉書描繪的藍圖與過來人經驗對照,一眼便看出「Libra」將會是場災難。

 

借鑑1991年阿根廷實行新穎的貨幣政策,將阿根廷披索(peso)與美元掛鉤,固定兩者間的匯價,披索便有可靠的美元儲備作「後盾」,終結百年來的金融不穩定(monetary instability)。

 

起初,這套機制大有起色,金融市場無不一片歡騰,直至最後卻一敗塗地。

 

10年後,阿根廷披索先是被迫貶值,接著轉為浮動匯率,不出數月披索幣值便掉了2/3。阿根廷深陷隨之而來的政治危機,半個月內5位總統下台(更正)。其主權債務違約金額高達820億美元,創下全球規模最大的債務違約紀錄。

 

2019年7月18日更正:原文指稱2001至2002年的危機中,阿根廷在兩周內便換了5位總統。特此更正為兩周內4位總統下台,一年內共換了5位總統。

 

阿根廷失敗的貨幣政策為「貨幣發行局制度(currency board)」,恰是臉書「Libra」企圖實行的制度,不同的是「Libra」將與主要貨幣掛鉤,而不僅是美元。經過不同時空的試煉,貨幣發行局制度使我們學到諸多教訓,個個都適用於「Libra」。

 

無論是銀行帳戶的餘額或是政府債券,「Libra」既然有了強勢貨幣的全然援助,理論上「Libra」 就該如過去阿根廷政府對披索的假定,並無造成危機的疑慮,這也是為何臉書聲稱,「Libra」對消費者來說安全無虞。

 

可惜的是現實並非如此,阿根廷的例子告訴我們,貨幣局發行制度相當危險,最主要的風險就是貶值。「Libra」與貨幣掛鉤,幣值卻是由以臉書為首的財團:「Libra」協會(「Libra」 Association)決定,財團湊在一起的動機本身就大錯特錯。

 

假設「Libra」大有斬獲,全球成千上萬的人在「Libra」上豪擲數兆美元,接著只要「Libra」的的百分點下滑個一星半點,財團便能坐收巨額資本。

 

聽起來或許太過血淋淋,不妨設想其他情節,也有可能是財團觸犯法律,總之,援助「Libra」的貨幣是好幾個貨幣的加權平均值,那麼由誰來決定權重?答案是「Libra」協會。

 

再次重申,我們應該以阿根廷的經驗引以為戒。

 

假設出於某個「技術理由」必須調整權重,而某個貶值的貨幣權重「恰巧」增加,那麼可能在美國的消費者會突然發現擁有的「Libra」能夠買進的美元減少,而消費者的損失就會是臉書的獲益,且「獲益」匪淺。

 

興許是臉書認知到相關風險,所以必須將管理機制納入「Libra」計畫以消除風險。儘管有了這些保證,還是令人難以信任。經濟學家耳熟能詳的貨幣政策時間不一致性(time inconsistency problem)告訴我們:無論現下臉書怎麼說,財團在啟動 「Libra」後打破承諾的動機可是難以估量。

 

此外,時間不一致性也讓我們思考「Libra」如何盈利的問題。

 

「Libra」協會將從其主要貨幣的股份賺取利息,但毋需支付「Libra」的利息。事實上這就是單一貨幣發行者:中央銀行獲益的方式。經濟學家稱之為鑄幣稅(seigniorage)。

 

由於目前主要貨幣的銀行存款或政府債券利率近乎為0,因此鑄幣稅的獲利有限。

 

如果全球利率上升呢?臉書會不會荷包滿滿呢?或者市場競爭迫使臉書及其夥伴開始支付「Libra」利息?市場競爭並未使商業銀行免於收取國際交易的高額費用,因此「Libra」很有潛力成為規模比任何商業銀行還大的貨幣系統。

 

更大的問題還在後頭,等到「Libra」發展到一定程度,「Libra」協會得以決定是否使用安全流動資產,將全額預備金轉為部分預備金,倘若將「Libra」預備金投資在風險股份將能獲得更高的報酬,如此誘人的利益實在讓人難以抵抗。

 

如此一來,「Libra」就好比是缺乏最後貸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的商業銀行系統,整個貨幣系統將無法倖免於投機擠兌。相當然爾,到了那個時候「Libra」將會變得大到不能倒,迫使美國聯準會(US Federal Reserve)充當最後貸款人。這可是貨幣政策時間不一致性的再一次當頭棒喝!

 

不過,臉書不是主張「Libra」對新興市場及發展中國家的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是一大利多嗎?

 

或許吧!不過「Libra」也有可能成為這些地區的燙手山芋。以新興市場面臨的美元化(dollarization)來說,美元化係指一國居民在當地銀行尋求擁有美金帳戶的保險,連契約也以美元標示(包括薪資契約),新興經濟體之所以企圖防堵是因為美元化讓中央銀行無法適當作為國內的最後貸款人,進而挑起金融不穩定性;再者,美元化限縮貨幣貶值對出口及就業的正面影響,導致金融政策無法有效實行。

 

臉書預設人人都將利用「Libra」貨幣借入借出,國際也會仰賴「Libra」進行貿易,「Libra」興許能讓新興經濟體免於美元化,卻會陷入更為糟糕的「Libra」化(「Libra」ization)。一旦「Libra」化,這套網路貨幣系統將攪混這些國家的金融及匯率政策,引發一段緩慢成長與金融不穩定的時期。

 

臉書打賭「Libra」協會能開啟韌性十足的市場,殊不知財團透過網路貨幣獲益的機制相當狡猾,「Libra」協會的「Libra」貨幣計畫實則危險萬分,亟需政府制策避免其成為金融毒瘤。

 

 

(翻譯:盧思綸,責任編輯:簡嘉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Will Facebook’s Libra Turn into a Cancer?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