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維斯
●土耳其前經濟部長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研究員
歐盟主要機構準備迎接秋季的換屆,現在正是深思未來幾年歐盟工作重點的良機。
歐盟的新領導團隊已經確定,德國前國防部長范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將成為下一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即將卸任的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將接管歐洲央行行長,比利時首相米歇爾(Charles Michel)將是下任歐洲理事會主席,西班牙外交部長博雷爾(Josep Borrell)將成為歐盟新任外交和安全政策聯盟高級代表。
一些評論者說,歐盟新領導人應該試圖強化歐洲的「戰略主權(strategic sovereignty)」,將更多的成員國資源集中起來,並加強政策協調。這是必要的,比如歐元區事務,但增加戰略主權的呼聲常常隱含著更加一體化的歐盟應該與美國和中國共同成為「G3(Great 3)」世界的鼎立三足。
這是不行的。
2019年的全球實力結構哪怕與幾年前相比,也已經大相徑庭。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G2的世界,其中的中國在大部分實力和勢力指標上都正在迅速趕超美國。儘管在軍事方面面,中國仍遠遠落後於美國,但其GDP現已超過美國(以購買力平價衡量)。
此外,中國有著第一流的武裝部隊,理工醫類畢業生遠多於美國,還擁有全球最大的4家銀行,儼然成為領先全球的科技玩家。
顯然,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接近以挑戰中國和美國,但是,作為一個集體,歐盟國家(就算不含英國)能夠構成同等級別的力量,因此,透過構建戰略主權,歐洲能夠營造「G3現實」。
這個觀點認為,更強大、更統一的歐洲就能在大部分領域與美國和中國一較高下,包括將經濟資源「武器化(weaponizing)」以推動地緣戰略目標。
但被G3前景所吸引的歐州領導人必須解決兩個相關問題。
首先,歐盟的多數重要決定仍需要成員國一致同意,歐盟如何實現必要的一體化水準仍不得而知。根據歐盟的《里斯本條約》(Lisbon Treaty),大幅提高一體化程度要麼必須形成具體的一致協定,要麼必須通過合格多數投票(qualified majority voting, QMV)。
但在如此重要的問題上使用QMV,本身又需要一致同意或修改條約,這在短期內是不可能的。
繞過此問題的唯一辦法是,一組核心成員國願意在國家否決權、無法取得一致同意的僵局下,繞過《里斯本條約》而採用政府間條約。這一行動方案應該是最後方案,但也應該拿到檯面上,就像歐元區危機時的《財政穩定條約》(Fiscal Stability Treaty)那般,除了捷克和英國之外,當時所有歐盟成員國都簽署了該條約。
其次,歐盟不應該著眼於G3地緣戰略永遠對立的世界,而應著眼於堅持寫入《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和《永續性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的價值觀。
歐洲應該利用其硬實力和軟實力,在包括貿易和競爭、氣候、數位技術監管、基因編輯、軍備控制和追求SDG在內的諸多領域,與所有試圖推動基於規則的全球秩序的行動方合作。
只要有可能,歐盟應該試圖透過多邊機構來強化政策。
許多歐洲的全球盟友希望並期待歐盟新領導人引領這場運動;此外,歐洲也得益於這種情緒所產生的軟實力。
另一方面,如果歐盟新戰略坐實了歐洲只想變得更像是中國、或「川普式的(Trumpian)」美國,也就是現實政治交易博弈中的純實力玩家,那麼歐洲的軟實力也將被削弱。
這一點與可能需要多數支援甚至政府間條約才能增進歐盟內部的合作有關。如果歐盟無法在自身邊界內執行其價值觀(例如匈牙利),那麼也無法令人信服地在全世界推動。
因此,歐盟必須透過榜樣來實現領導,將價值觀投射到全世界,包括與美國、以及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歐洲可能很快就會再與美國攜手推動這些價值觀,這一希望是現實的,也應該保持。儘管與中國間的差異將長期存在,歐盟尋求更大的自由和多邊主義的社會、政治力量,遲早一定會在中國出現。
歐盟新領導人必須為歐盟制定一個宏大且可信的道路。
他們應該尋求構建更強大、更統一的歐洲,一個不會因為最小公分母而受到拖累,而有能力在通往和平的多邊世界秩序的道路上自立的歐洲,這一全球角色能讓歐盟成為截然不同的全新超級大國。
(原標題為《Which Way Now for the EU?》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