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香港視角:中國人都知道 不會有快速解決的戰鬥

沈聯濤

 

 ●香港證監會前主席

 ●現為中國清華大學兼任教授

 

 

肖耿

 

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副教授

 

 

自1997年7月1日中國重新獲得對香港的主權以來,香港在經濟上始終繁榮,但在政治上卻陷入了困境。

 

現在,世上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已然被抗議活動所吞沒,抗議活動阻礙了道路,機場癱瘓,有時甚至陷入暴力之中。然而,除了獨特的一國兩制問題,當前的混亂應該被視為資本主義制度未能解決不平等問題的先聲(a bellwether)。

 

在危機時期,情感很容易壓倒理性,同時產生戲劇性和欺騙性的敘事,正如香港立法會議員張超雄(Fernando Cheung)所說,這種傾向可以透過媒體報導體現,這種報導把騷亂視為象徵專制與民主間更廣泛的全球鬥爭文化衝突,甚或「兩種文明間的鬥爭」。

 

這種敘述往往將「民主」視為改善福利的同義詞,正如政治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所承認的,集權的專制制度可以帶來優於分權低效民主制度的經濟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如張超雄這般的人便可在國際舞台上自由批評中國政府。

 

那些認為中國政府將採取以軍事鎮壓行動的人忘記了孫子的格言,「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中國政府很清楚,如果香港成為政治或意識形態的戰場,和平與繁榮將在城市和中國消失殆盡,鑑此,中國願意竭盡全力維護構成對香港主權統治基礎的「一國兩制」安排。

 

中國政府不願意做的,是考慮城市的獨立性,就如父母處理一個沮喪的少年一樣,中國認為當前的動盪是必須內部解決的家庭問題,部分香港示威者呼籲像美國這樣的局外人進行干預不僅沒有幫助,他們可能無法理解美國在中美洲、中亞等地全球「民主建設」努力的長期破壞記錄。

 

現實狀況是,香港已在中國統治下運作法治和選舉民主了20餘年,成為一個活生生的實驗。

 

香港在世界司法項目法治指數中排名第16位,僅次於日本,排在法國(第17位)、西班牙(第21位)和義大利(第28位)之前,然而,在選舉民主方面,香港仍存有重大挑戰,但卻與中國無關(下文將解釋)。

 

香港人民遭受挫折的卻經常遭忽視的主要因素是不平等。

 

香港的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 ,0代表最大平等,1代表最大不平等)現為0.539,是45年來的最高水平,相較之下,世界主要已開發經濟體的基尼係數最高為0.411(美國)。

 

這種不平等在住房方面最為明顯。

 

香港的人均住宅面積僅為172平方英尺,上海則為387平方英尺,此外,雖然近45%的香港居民仍居住在公共租賃或補貼住所中,但90%的中國家庭已擁有至少一個住所。

 

然而,儘管財政儲備超過1.2兆港元(約合新台幣4.8兆元),正因為示威者非常看重的選舉政治,才讓香港特區政府未能解決不平等問題,目前,香港的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LegCo)成員透過比例代表制的複雜程序選出,在政治和意識形態上過於分裂,無法達成共識。

 

由於中國無法在香港推動艱難的改革以說服既得利益者,因此立法會也容易受到房地產開發商的影響,急於阻止降低房價的措施,例如土地分配更多公共住宅。

 

據報導,部分公司直接或透過空殼公司囤積大量未使用的農村土地,正是為了炒地皮。

 

香港的示威者認為意見被淹沒了,但是卻是香港自己的菁英,而非中國政府,自己打敗自己。來自社群媒體和免費(雖然是對抗性的)通訊軟體發出的訊息,更凸顯香港領導人與民眾的完全脫節,示威竟讓特區政府感到意外。

 

這意味著,除了解決高房價等具體問題外,香港還需要重新開放公眾與政策制定者之間的溝通管道。

 

這並不容易,尤其是因為抗議運動缺乏明確領導者時,但是,在實施必要改革的同時,還需要就社會如何前進達成共識,確保政府的合法性。

 

香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從這些動蕩中恢復,但從北京到香港的所有中國人都知道,不會有「快速解決的方案、或決定性的戰鬥(no quick fixes or decisive battles)」。

 

進步是一系列永無止境的小步驟,許多步驟必須在困難的條件下進行,成功的唯一途徑是謙虛、耐心、智慧和命運共同感。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Hong Kong’s Real Problem Is Inequality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標籤: 香港 反送中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