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平台視角:新聞產生負面情緒 避免閱讀媒體提供的內容

布爾夏德(Alexandra Borchardt) 2019年09月21日 12:00:00

 

布爾夏德

 

•《路透》領導力計畫主管

 

新聞平台的數據資料分析顯示,英國人民還看不膩脫歐(Brexit)的相關新聞,但是《路透》新聞研究所最新的數位新聞報告卻指出,71%的英國人民會試圖避免閱讀英國即將脫離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的相關報導。

 

許多領域皆出現這樣的分歧,而這種差異也對新聞組織以數據分析結果決定報導方向的模式提出質疑。

 

數據資料分析的興起,使得新聞記者和編輯更有信心能準確掌握讀者的喜好,這不是一股盲目的自信,由於網路新聞占了極大的比例,網路媒體因此能確切得知讀者點閱了哪些報導,他們在感到厭倦之前閱讀了多少,他們和朋友分享了哪些新聞,以及哪種類型的內容能誘使他們進行訂閱。

 

這些數據資料顯示,受眾對獨一無二的調查報導、日常飲食、個人理財建議以及有關人際關係和家庭的文章內容感興趣,比起中東地區持續的衝突或是市政的相關新聞報導,他們更偏好詳細描述了個人命運是如何受事件影響等參雜著個人角度的文章,也會被內容聳動的新聞報導吸引,例如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醜聞和軼事,此類的新聞內容也多會配上「釣魚(clickbait)」式的新聞標題,誘導讀者點擊。

 

然而,假如新聞編輯室真的提供了讀者想要知道的內容,那麼全世界最大的線上新聞消費調查數位新聞報告便不會提出,有近1/3的受訪者(32%)選擇經常性地避免閱讀新聞,但實際情況便是如此,而且這個數字和2年前相比,又上升了3個百分點。

 

58%的受訪者選擇避免閱讀媒體提供的新聞內容,他們給出最普遍的解釋是:新聞會對情緒產生負面的影響,許多受訪者也對此情形感到無能為力。

 

除此之外,僅有16%的受訪者認同新聞報導採用的敘事語氣,39%的受訪者不滿意,尤其是年輕人似乎受夠了報導中的消極偏見(negativity bias),然而這樣的偏見卻長久以來被視為保證能吸引到受眾的手法,對許多人而言,這種偏見讓他們感到無力。

 

從和受訪者的對話中也發現,這樣的問題在年輕父母身上顯得更加複雜,因為他們想要相信這個世界會善待他們的孩子,年輕世代認為,閱讀新聞應該是件有趣的事情,而不是件例行瑣事。

 

數據資料和受訪者自我評斷與媒體間的關係存在落差,其中一個原因或許是「內疚快感(guilty pleasure)」的影響:人們其實有偷窺他人隱私(voyeurism)的慾望,然而,他們不會對別人,甚至也不會對自己承認。

 

因此,當他們點擊了報導恐怖犯罪案件或是名人離婚消息的文章時,他們仍會宣稱自己想要看到更多的「優質新聞(quality news)」。

 

當新聞編輯室縱容讀者最低階的衝動行為,將會產生影響深遠的後果,媒體在支持掌權者或有影響力人士當責,以及動員公民參與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別是民主制度尤其仰賴投票者對急迫議題的充分認識,因此即使內容可能令人不快,新聞組織仍有責任報導政治貪污和氣候變遷等嚴肅議題。

 

這不代表應該無視讀者對報導中消極偏見的怨言,正好相反,反而更不應該讓願意面對生活中挑戰的人產生無力感,因此「解答式新聞報導(solutions journalism)」則有了用武之地。

 

新聞組織透過平衡需要被調整的資訊、含有正向改變的真實故事,達成傳達資訊和促進進步的責任,這意味著偶爾承認從長期來看,全球的生活水準是有所進步的

 

媒體組織也需要拓展他們的視野才能重建和觀眾的連結。

 

在多數西方國家,新聞報導的內容、方式大多由中階的男性白人記者決定,也因而限制了媒體公正且準確地代表多元族群觀點的能力。

 

事實上,在接受數位新聞報告受訪的人中,只有29%的比例表示能感受到新聞媒體選擇了「和他們相關(feel relevant)」的主題。

 

一份《路透》新聞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和德國的美茵茲大學(Johannes Gutenberg University)的聯合研究指出,增加認同者比例的關鍵點,在於提高新聞編輯室成員組成的多樣性。

 

同時,新聞媒體也需要更清楚描述新聞事件發生的背景和原因。

 

儘管有62%的數位新聞報告受訪者認為自己確實能透過媒體獲知重大事件的消息,但其中僅50%的人認同新聞媒體已善盡協助了解事件的職責。當有將近1/3的人認為現在的新聞報導數量過多時,解決方案也十分明確了:減少數量,提升品質(do less, better)。

 

這代表著除了鑽研數據資料外,媒體也須傾聽讀者的聲音,並且能平衡報導好消息和壞消息,必要時提供清楚明確的資訊,這也意味折新聞報導需呈現多元觀點。

 

抗拒這些改變的媒體組織,便會持續失去公信力和相關性,這恐怕不是媒體說服消費者,他們產製新聞內容是值得付費閱讀的明智策略。

 

(翻譯:王芝怡,責任編輯:簡嘉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What’s Wrong with the New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標籤: 新聞媒體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