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酷戰視角:美中會保持供應鏈的間接關聯 世界經濟將重塑

 

 

沈聯濤

 

 ● 香港證監會前主席

 ● 現為中國清華大學兼任教授

 

 肖耿

 

● 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副教授

 

 

近年來,對中美之間爆發新冷戰的擔憂不斷增加。其實,這兩個大國之間目前的緊張關係描述為「酷戰(cool war)」更為恰當,其特徵並不是老式的勢力範圍劃分、代理人戰爭、及「保證相互毀滅(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MAD)」的核威脅,而是史無前例的將全方位競爭與深度互連關係組合在一起的新態勢。

 

可是,即使沒有以核毀滅為標誌的冷戰威脅,在這場「酷戰」中也可能會出現雙輸的結果,尤其在其中一方(美國或中國)開始獲得相對優勢的情況下,失敗一方在高度不安全感驅動下很容易輕舉妄動導致兩敗俱傷。當然,出現一輸一贏、甚至雙贏的局面也是可能的。

 

無論結果如何,都將影響全球。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2018年夏天發起的持續不斷的貿易戰就提供了一個直截了當的「酷戰」格局的例子。冷戰時的蘇聯是一個封閉的經濟體,但中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與美國和德國一道,成為供應鏈網路全球三個超級中心之一。

 

考慮到中美兩國經濟之間的緊密聯繫—包括彼此之間的聯繫以及各自與世界其它地區的聯繫,如果貿易戰能結束或緩解,各方都會是贏家。這就是為什麼最近透露的中美即將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消息是一個利多。

 

但是下一步發展還不確定。

 

如果協議失敗,衝突繼續升級,中美在許多方面可能會有脫鉤的風險。但是,由於難以徹底切割全球供應鏈,美國和中國將還會保持間接的關聯。因此,儘管世界經濟將重塑,各方都將遭受貿易摩擦加劇帶來的額外損失,但不太可能形成完全獨立的兩個競爭性貿易體系。

 

不幸的是,貿易可能是唯一不會陷入兩國全面戰略競爭的領域。

 

美國和中國似乎越來越傾向在國家安全問題上採取冷戰式的「零和」策略,而這種方式有可能引發一場從國防,創新、金融、到意識形態等各個領域的廣泛且極其耗費的雙邊競爭。

 

像冷戰軍備競賽一樣,這種敵對式的競爭將導致哈丁(Garrett Hardin)稱之為「公地悲劇」的惡果:為了私利人們過度使用可以獲得的資源,卻沒有考慮對社會公眾(包括他們自己)的負面影響。

 

為了國家安全等戰略目標,美國和中國可能將大量資源用於其全方位的競爭,而其它國家也將不得不花費一些資源來適應這種新的戰略競爭環境,這些損耗將抵消、甚至超過正常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可以創造的價值。

 

例如,在技術上,中美競爭將導致兩個獨立的創新生態系統,每個生態系統具有不同的標準和核心技術。這將大幅增加各自研究和開發的成本,並加劇顛覆性的系統性風險。在經歷了數十年的全球化後,這正是代價高昂的倒退。

 

這種分裂與脫鉤也將削弱全球治理。

 

例如,三個比較有價值、也很脆弱、已經緊張不堪的多邊機構(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將會停止以任何有實際意義的方式運作,並破壞全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全球經濟的其它支柱,如支付系統,也會同樣崩潰。

 

為避免這種結果,中美必須採取措施建立信任關係、加強合作、並強化對政策與協定執行的紀律。這並不意味著雙方必須在所有事務上達成共識。相反,按照中國的諺語「不打不相識」,雙方必須以相互尊重的方式透談判來釐清及表達分歧,並誠實地維護各自的紅線。

 

例如,美國需要意識到,不能挑戰中國的基本成長模式、政治制度、及其背後的意識形態。

 

這意味著不能採取美國副總統彭斯(Michael Pence)在2018年提出與整個中國政府為敵的方針。戰略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但並非任何工具或話題都可以用來玩鬥爭的遊戲。幸運的是,跡象表明至少美國貿易談判代表目前認識到了中國的意識形態紅線。

 

這並不是說中國沒有做出讓步的空間–也不是說中國不願意做出讓步。

 

依據美方的要求及其中方自身的長期結構改革目標,中國已經開始致力於繼續開放其經濟和金融體系。中國政府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積極發展充滿活力的城市群(例如大灣區)、支持綠色可持續發展、減少腐敗、簡化官僚程式、降低不平等現象等措施,都為中美加強合作、互信、及協議紀律提供了支援。

 

中國還透過參與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等多邊框架和協議(美國正在退出),顯示了在提供全球公共財(public goods)方面進行合作的意願。中國還投資於創新,支援遠遠超出其本國發展需要的全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但這場「酷戰」有可能破壞中國的這些公益性努力,因為在面對美國談判桌上的各種苛刻要求時,中國會本能地首先加強自己的實力,這意味著中國要確保美國短視主義造成的破壞,即使損害了整個全球經濟,也不會對自己造成長期的系統性威脅。

 

正在進行的中美「酷戰」不會像冷戰那般已有結論。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其負面影響,雙方必須認識到,在一個相互聯繫的世界中,如果加強其自身地位的必要條件是破壞全球穩定和活力,那將會弄巧成拙。

 

貿易戰至今的教訓正反映了這一邏輯,不幸的是,還沒有理由樂觀地相信,人類已充分吸取這個慘痛的教訓。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Why a Cool War May Be Worse than a Cold On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標籤: 冷戰 酷戰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