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坎坡
● 哥倫比亞央行理事
● UN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委員會主席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1980年代,拉丁美洲遭遇前所未有的債務危機,各國接二連三在國際金融上敗下陣來,經濟表現一塌糊塗,自此以後,其他經濟體也紛紛掉進經濟泥淖,迷失在「失落的十年(lost decades)」,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屬日本。
時序快轉至2020年,債務陰影再次籠罩拉美國家。事實上這片揮之不去的陰影已盤旋5年之久。
如今,繼80年代與二戰後,拉美國家再度陷入近5年的貧血式成長(amenic growth)。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狂襲,拉美區域開始進入失落的十年,當時的平均GDP年增率僅1.2%。隨後該區域的債務危機在1980年至1985年達到白熱化,平均年增率剩0.7%。然而,往事再度重演。過去5年,拉美國家平均經濟成長率掉到0.4%。
拉美體質不佳多可歸咎於惡劣的全球環境。
拉美國家的經濟困境反映出自2014年惡化的貿易條件,整體國際貿易呈現停滯不前的狀態,加之新興經濟體出現,震盪全球金融界近2年。然而,其他發展中國家也面臨相同的強勁逆風,卻仍勝過拉美國家,且不只是過去5年如此,就連1990年代後亦是。回顧90年代拉美區域的GDP年增率僅2.7%。
國家與區域因素顯然也是造成拉美經濟長期疲軟的元兇。
雖說拉美國家的經濟本身就有問題,不過部分國家的政治危機與政權過渡也對區域經濟造成不少挑戰。要說政治拖垮經濟,委內瑞拉當屬最大受災戶。儘管委內瑞拉坐擁世界最大石油儲量,其經濟表現卻有如自由落體般急速下降。委國自2014年起GDP緊縮逾60%。
就非戰時國家來說,這個經濟緊縮狀況可說是史無前例。
最近的國際制裁也讓委國的經濟現況雪上加霜。國內歷來的政治兩極化,加上已故總統查維茲(Hugo Chávez)欽點的繼任者馬杜洛(Nicolás Maduro)提出災難性經濟政策,才導致當前的僵局。
除去委內瑞拉,拉丁美洲的平均GDP是見長沒錯,不過是每年1%。這仍然比失落十年表現最差的時期還糟糕。部分原因就出在拉美最大經濟體:巴西。2015年至2016年,巴西經歷了自二戰以來最劇烈的經濟衰退,目前復甦的進程卻十分緩慢。
拉美第二大經濟體是墨西哥。墨國總統歐布拉多(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外界多簡稱AMLO)2018年12月走馬上任,當時他誓言拉高經濟成長率至4%。
今日,墨國經濟不僅原地踏步,甚至在2019年初陷入衰退,外界對歐布拉多的經濟策略疑慮不斷才導致現今局面。
看看其他拉美國家。
阿根廷除了得處理國內總體經濟不平衡的問題外,還要因應國際金融震盪。2019年10月下旬,信奉貝隆式保護主義的艾柏托(Alberto Fernandez)拿下政權更增加各國疑慮。
此外,厄瓜多、玻利維亞與智利先後遭逢政治動亂,導致經濟表現再度滑鐵盧。
不過,早在金融與政治紛擾的巨浪來襲前,拉丁美洲就已深陷經濟的驚濤駭浪中,1980年代前30年,拉丁美洲的GDP年增率為5.5%,比現在的增幅快多了。當時以國家為首帶動的工業發展如火如荼,遠比30年後的表現還出色。
倒是1980年代主張採取經濟正統教條的人還譏諷國營策略,喊話要拉美國家實施市場改革。截至目前卻一事無成,什麼承諾都沒達成。
工業政策退場後的拉美國家反而面臨未富先衰型的去工業化(premature de-industrialization)。不僅受債務危機反噬,在2003年後因荷蘭病(Dutch disease)影響,碰上商品價格超級週期,又要應付中國崛起帶來的市場競爭,簡直是一個頭兩個大。
尤其是製造業的GDP佔比自80年代起逐年下滑,目前的比重與50年代相去不遠,將重心轉離製造業雖說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拉美國家卻操之過急,在收入較發展中國家還低時就急著減少製造產業,招致該區難以逃脫「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 trap)」。
儘管中國過去十年來對拉美大宗商品出口的需求激增,但仍不足以抵消製造業的損失。
再者,拉丁美洲在研發方面的投資偏少,反而削弱區域的經濟前景。拉美國家的研發支出平均GDP佔比為0.7%,是中國(2.1%)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國家(2.6%)的1/3。
全部的拉美國家中,僅巴西在研發方面的投資在GDP中佔比超過 1%。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期間,任何經濟體只要沒有強大的創新能力就別想爭得一席之地,更遑論提高人民收入至高收入。
拉丁美洲近5年來的失落造成嚴峻的社會後果,2002年至2014年,拉美區域的貧窮率降低;80至90年代攀升的貧富差距也有縮小的趨勢。
2010至2011年的收入分配相對穩定,但自2014起,貧富不均再不見起色,貧困人口亦日趨增加。
如今已邁入2020年,拉美國家必須採取行動,確保未來5年不會再度失落迷茫,此外,國際局勢也會有所改變。不過我相信,拉美政府憑藉一己之力也能大幅提振經濟。
各拉美領導人可推動再工業化(re-industrialization),實施規模更大的區域整合,達成製造商品的跨區貿易交流,並且在科學與技術領域投入大量資金。
若以上述加速成長的方針輔以靈活的社會政策,拉美國家必能再次在世界中站穩腳步,並為年輕世代打下強勁穩健的經濟基礎。
(翻譯:盧思綸,責任編輯:簡嘉宏)
(原標題為《Can Latin America Avoid Another Lost Decad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