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勒次基
● Gavekal Drag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
「死一個人是悲劇,死一百萬人就是數據(One death is a tragedy; a million deaths is a statistic.)。」無論史達林(Joseph Stalin)是否曾出此言,這都是對經濟現況一個殘忍卻準確的描述。
全球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也就是COVID-19的恐慌情有可原,因為任何意外早逝都是一樁人間慘劇。儘管聽起來冷酷,但這場全球大流行帶來的經濟及政治影響,最終還是會以數據來衡量。
所幸,相關數據並未如唯恐天下不亂的媒體所報導的,以那麼驚人的程度發展。
由於美國才剛開始實施大範圍病毒檢測,頭條新聞在接續幾周將變得更危言聳聽,人們幾乎可以確定,在4月底或5月,美國及世界大眾的輿論平息前,美國確診人數將急速攀升,金融及經濟信心亦會對此有所反應。
不管確切時間為何,自病毒爆發以來2個月的數據統計顯示,除了病毒發源地--中國的湖北省外,新冠病毒對全球健康及死亡率的影響將是微乎其微。
任何了解病毒傳染過程的人,都能從下列圖表中看出病毒以指數型態的複利式增長。
以下4圖顯示目前媒體、政治人物以及投資者對病毒威脅程度的看法,在每個爆發重大疫情的國家,感染速度幾乎是垂直攀升,且與湖北早期的模式類似:每3天至4天,患者的數量便會翻倍。
但這些看似雷同的疫情,卻在規模上有顯著的差距(如圖表左側及右側所示)。在湖北,疫情爆發的前三周內有4萬人被感染。相對的,在中國境外感染最嚴重的國家--南韓及義大利,前三周的感染人數卻僅5000及2500人。
下一張圖表從一個不同且更具意義的角度來看待新冠病毒的全球擴散。
雖然同樣顯示疫情在湖北及其他地區驚人的相似度,卻也傳達一個訊息,下表以對數方式(最適於表示以指數增加的感染過程)呈現,在每個疫區,病毒擴散的程度已減緩且趨近於靜止,大致符合湖北的經驗。
想當然爾,媒體會選擇以看來聳動的線性方式報導湖北的疫情,將它竭力放大為一場遍及億萬人的全球浩劫,更令人咋舌的是,許多政治人物及醫療專業人士亦大肆宣揚這個誤導群眾的觀點。
當我們了解病毒的傳染是以指數增加,且與人口數成正比,那麼上述的數據完全不具災難性,中國在病毒爆發的4周至6周內成功穩定傳染率,其他4個亞洲國家中的3國:新加坡、日本及香港,似乎也是如此。
它們都具足夠的病例及疫情持續期,使人們能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南韓及北義大利近日病例的陡升看似令人擔憂,但兩者的指數曲線都有由凸轉凹的跡象,大致與1個多月前香港、新加坡、日本、及扣除湖北省後的中國類似。
暫且不論病毒得以恣意擴散月餘的湖北地區,其他無症狀感染曲線所顯示的程度,都介於每百萬人口中的10人至100人間,換句話說,是每百萬人中就有1100人染病湖北省的1%至1/10。
從這些受感染的區域(甚至包括湖北)我們可以看到,一旦傳染曲線趨平,病毒的散播就會下降到可以被忽略的水平。這或許是因為重症患者已被完全隔離並治療,且非症狀帶原者的傳染力也比原先所擔心的輕微許多。
全球各地的專制政府集中大眾,並以湖北式封鎖將其軟禁--比起為這種災難片的場景作準備,以下的試想情況可能更合理一些:全球人口中,每百萬人便有10人至100人可能為有症狀感染者。
全球75億總人口中,扣除湖北已感染的6萬7000例,未來感染數將會從目前的4萬例增加到7萬5000例至75萬例間。
這個數字範圍看來雖大,但重要的是即便如此,75萬這個最高數字比起當前媒體普遍報導的「最壞狀況」,仍低了許多。
況且,從亞洲部分擁有不錯醫療及行政系統的臨床經驗來看,只有2%至3%的患者可能死亡。如新加坡這個一開始人口平均感染率僅次於中國的國家,目前並沒有任何新冠病例死亡。
誠然,病毒死亡率在醫療保健效率較低的貧窮國家可能更高,但即使全球死亡率是那些亞洲先進國家的4倍至5倍--假設是10%而非2%至3%,那麼,在扣除湖北的2800人後,全球死亡人數將落在7500人至7萬5000人。
這固然是場人間悲劇,但作為衡量經濟或政治影響幅度的數據,以及全球每年在正常健康狀況及瀕死狀況中死亡的5500萬人相比,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翻譯:陳懷玉,責任編輯:簡嘉宏)
(原標題為《COVID-19 by the Number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