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流動視角:貧困國家防疫最有效方式:保持邊界開放

 

 

古柏格

 

• 美國耶魯經濟學教授

•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家

• 《美國經濟評論》(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前總編輯

 

直到不久前,從格蘭德河(Rio Grande)到地中海,人們還常常要面對分隔富國和窮國的海域上漂浮著的溺水的移民,儘管目前四處充斥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但疫情流行的經濟影響很有可能導致驅使移民的全球不平等現象加重。

 

許多發展中國家迄今為止在公衛領域對疫情的控制相對較好,但它們卻無法避免由此產生的經濟溢出效應。

 

貧窮國家現在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來自發達經濟體的合作與支持,但由於自身問題而不堪重負的發達國家卻正在逐漸內縮。

 

上述全新政策環境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美國,現任(川普)政府不久前暫停發放向外國技術工人的新H-1B簽證,上述政策將持續到2020年底,直到最近才在外界壓力下被迫改變,美國政府還威脅要驅逐2019年秋天仍未恢復參與面授課程的國際學生

 

此外,歐盟決策者將依據一項漸進式歐盟經濟願景,為集團內部的新冠肺炎疫情刺激計畫提供資金,但前述計畫包含徵收離進步相去甚遠的碳邊境稅,從而導致環境標準較低的發展中國家負擔不成比例地加重。

 

恐怕很難再找到比這更自以為是的保護主義藉口。

 

也許唯一能夠與之相媲美的做法就是最新簽署的美墨加協議背後,美國政府強調所謂勞動尊嚴的主張,協定規定,一輛進口汽車40%的價值必須由至少每小時賺取16美元的勞動者參與製造。

 

這並非表明人們忽視氣候變化和勞動力保護,但此類貿易保護措施不會對這些重要問題造成實質性影響,而且,會在目前的艱難時刻損害發展中國家。

 

發達經濟體説明貧困國家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保持邊界開放。

 

短期來看,公共衛生風險可能需要採取嚴厲措施以防止冠狀病毒從海外進入到某個國家。但從長遠來看,發達國家應放鬆貿易和移民限制,並鼓勵資本朝著最需要的經濟體流動。

 

但富裕國家為什麼要提供幫助?拋開道德論據不談,他們為什麼不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尤其在他們目前同樣面臨嚴峻國內挑戰的情況下?

 

乍看上去,書本經濟學似乎給出了答案:貿易的目的是要説明自己,而不是要幫助交易夥伴。

 

如果國家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它們就能更有效地從事生產,從而能夠增加產量、擴大品種、提高品質並降低價格。所有國家都能得到好處。貿易不是零和遊戲,而且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移民。

 

儘管上述說法頗具吸引力,但近年來其說服力卻在不斷下降。

 

數十年的高度全球化的確使發達經濟體愈加高效,但上述開放卻同樣造成了某些破壞性後果。現在有人認為,發達經濟體通過與發展中國家進一步融合可能實現的增量效益提升已無法抵消隨之而來的破壞效果,尤其鑒於過去決策者未能成功解決全球化不利影響的現狀。

 

相比之下,在發展中國家,減貧和發展的重要先決條件依然是效率和經濟增長,筆者近期合著的一篇論文結論顯示,對永續減貧目標貢獻最大的:莫過於與富裕國家開展貿易活動。

 

發達經濟體有興趣幫助發展中國家還有若干理由。

 

首先,從長遠來看,目前的確存在似乎不永續的貧富地區人口和財富失衡。非洲的中位數年齡僅為18歲;歐洲為42歲,北美為35歲。非洲人口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長,意味著到2050年將實現翻番的目標;歐洲和北美的年度人口增長分別為0.06%和0.6%。

 

2019年非洲人均名義GDP總值約為1900美元,而歐洲和北美的資料則分別達到2萬9000美元和4萬9000美元之多。

 

巨大的不平等已非什麼新鮮事了。

 

但因為如今的世界聯繫越來越緊密,全球貧困人口獲取資訊的能力前所未有,無論富裕世界把牆築得多高,也無論他們願意忍受多少移民溺水,絕望的民眾都會繼續尋找更加美好的生活。

 

協助貧困國家民眾擺脫貧困是緩解這種壓力顯而易見的方法。

 

其次,正如孟德斯鳩和亞當·斯密在19世紀所指出的那樣,貿易與和平發揮相互促進的作用,20世紀,歐洲煤鋼共同體、之後的歐盟建立為歐洲的民主制度、和平及經濟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推動與發展中國家進行貿易也許無法提高發達經濟體的效率。但卻有助於保持和平與穩定,這或許可以說是過去70年來所取得的最為寶貴的成就。

 

第三,除漸進性地提高效率外,發達經濟體還可以以其他方式受益於開放。例如,德國主要以出口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取決於全球其他地方的購買力,截止2050年,非洲人口數預計將佔世界人口逾1/4,增加民眾的購買力不僅對非洲大陸而言是件好事,對德國和其他西方經濟體也是一樣。

 

同樣,如果沒有移民,美國的活力和創新是否能夠實現目前尚不清楚。

 

2006年至2012年間成立的美國技術和工程新創企業約有1/4至少擁有1位移民合夥創辦人,美國移民成為企業家的可能性幾乎是當地出生民眾的兩倍多。

 

這與其他許多國家所表現的模式相同

 

最後,發達經濟體中很多民眾同樣希望看到一個更公平、更平等的世界,在這樣的世界中,個人的命運不由出生地所決定,同時,個人命運也不是由性別、種族、宗教、族裔或性別取向所決定的。

 

因此,那些希望建設美好世界的人應當首先支持全球貧困人口,而不僅把國內弱勢群體作為扶助對象,沒有什麼能比保持邊界開放更為有效地為他們提供幫忙。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Keep Borders Open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標籤: 防疫 邊界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