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傳染病視角:疫情助長假訊息瘟疫 有如當年對抗愛滋病

巴爾西諾西

●2008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卡瑪魯扎曼

●馬來亞大學醫學院院長

●國際愛滋社主席

 

新冠病毒不僅造成全球性的流行傳染病,也助長了假訊息橫生。在奎寧的治療效果尚未受到科學證實前,許多人貿然推銷其效用;甚至有相關人士在疫苗安全性通過檢驗前,便搶先發布疫苗問世;同時,穿鑿附會的流行病陰謀論流傳於社群媒體。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訊息瘟疫」定義為「過量且品質參差的資訊,阻礙人們找到可靠訊息來源」。傳染病時代下的資訊亂象猖獗,科學家不能就此袖手旁觀,否則大量的假訊息將危及科學式的疫情處理手段。

 

舉例來說,國際愛滋病學會(IAS)近期策辦史無前例的愛滋病虛擬研討會,並就新冠肺炎(COVID-19)提出主題式討論。然而在滔滔襲來的反科學評論以及陰謀論中,重要研究成果受到嚴重打擊,甚至遭無情淹沒;另有社會輿論扭曲事實,加油添醋並散佈有關新冠肺炎的假訊息。有鑑於此,社會亟需科學家為大眾在魚目混珠的疫情資訊中指示一條明路。

 

假訊息的致命後果,研究愛滋病的國際學者親眼見識過。不論是愛滋病恐慌者以及反疫苗極端份子的抗議,或是對患者的污名以及迷思,均硬生生地阻斷了許多患者必要的就醫之路。

 

當前的情況與愛滋病大流行時似曾相識──藉由廣播和網路散播關於疾病的假訊息,並流傳治療偏方、將疫情輕描淡寫、對受害者毫不著墨。以愛滋病大流行作為前車之鑑,不僅能意識到假訊息的危險性,也從醫療團隊、研究單位攜手站上台面為疫情發聲,看見合作的力量。

 

科學家、臨床醫師、研究員凡事必須客觀分析—卻不能隔岸觀火。只要研究員以及前線醫療工作者攜手,揭穿否認者的證據紕漏、數據造假等齊天謊言,便能反將假訊息一軍。

 

擊敗愛滋病的致勝一擊,不單單是科學新發現的貢獻,背後還仰賴一群決策者與草根倡議者的勞心戮力。在愛滋病爆發初期,倡議者促進政府挹注資金,更新醫療研究,普及疾病治療。

 

新冠疫情下,則再一次證明了當學界與政界互通有無,不僅使資訊透明化,大眾也能獲得明確的資訊,如此最能有效抵抗病毒攻擊。面對疫情時腳跟站得最穩的國家,便是三方合作最有效率的社會。

 

為確保該合作順利進行,科學家有義務聯合政治家、倡議者,形成有力的抗疫聯盟,捍衛科學倫理。今年以來,科學家們處於全球目光焦點,且時常受到流言攻擊。科學研究曠日費時,結論常隨著新證據的出現而變動,但是決策者絕不該可犧牲全民健康福祉,為了政治甜頭迫使科學研究走捷徑。

 

社會大眾必須齊心協力向世界證明,所有人都支持科學基礎的政策,並告訴在抗疫之戰中的專家夥伴們,他們並非孤軍奮戰。作為愛滋病研究學者,我們骨子裡便是社會議題倡議者。如今,社會比以往更加仰賴科學研究同仁扮演相同的角色,共同遏止流言蜚語,維護科學自主性。

 

在此,我們呼籲所有政府保障國內與跨國的科學機構,不受外界干擾運作;同時也期待社群媒體能嚴格控管假訊息,不要恣意傳遞。這些科技巨擘必須意識到自己不僅是平台,而必須為其所傳遞的訊息負責。

 

相同地,我們呼籲新聞媒體應準確傳達科學知識。若為了宣傳特定論述而斷章取義或有所偏差,有損媒體道德。此外,至今仍有惡法橫行,將某些疾病刑罰化;因此我們也要求立法者根據科學證據制定公衛政策,以消弭對疾病的污名和歧視。

 

對抗COVID-19訊息瘟疫,除了必須傳遞正確資訊外,也非常仰賴精心策劃且緊密合作的政策倡議。就此方面,愛滋議題倡議團體十分有經驗。面對假訊息,沈默不語是一種兇器。社會每個環節必須互助合作,方能揭穿迷思,並且強化科學化證據的傳達。我們的生命懸於該種合作──尤其是社會中最貧窮、最邊緣之人的性命。

 

(翻譯:吳江美,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Fighting the COVID Infodemic》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