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早滷肉飯的那片黃蘿蔔怎麼不見了?

曹銘宗 2020年11月15日 16:17:00
Takuan(醃黃蘿蔔)據傳是日本江戶時代臨濟宗大德寺高僧沢庵宗彭所創。(作者提供)

Takuan(醃黃蘿蔔)據傳是日本江戶時代臨濟宗大德寺高僧沢庵宗彭所創。(作者提供)

古早的滷肉飯都會放爽口開胃的醃黃蘿蔔,台語稱之Takuan,但後來大都不放了,讓很多滷肉咖非常懷念。

 

我在基隆南北貨佳良行找到這種Takuan,一條稱重才13元。

 

然後,我用全聯三層肉、雞蛋,以金蘭醬油、油蔥酥、砂糖,煮了一小鍋皮、脂、肉兼具的滷肉汁,淋在白米飯上,放了三片Takuan,一碗經典滷肉飯於焉誕生。

 

Takuan其實是日文たくあん,日文漢字「澤庵」(澤的簡體字沢),「澤」音讀たく(taku),「庵」音讀あん(an)。

 

Takuan(醃黃蘿蔔)有著令人懷念的滋味。(作者提供)

 

Takuan的全稱是「沢庵漬け」(Takuan-zuke),傳統做法是以米糠、鹽醃漬大根(白蘿蔔)製成,據傳是日本江戶時代臨濟宗大德寺高僧沢庵宗彭(1573-1646)所創。

 

後來的做法以鹽、糖、醋醃漬大根,並以薑黃或黃梔子染色,甚至以食用的黃色素染色。鮮黃的顏色,甜、酸、脆的口感,成為滷肉飯的最佳配角,有的雞肉飯、米糕、便當等也會使用。

 

Takuan為何從滷肉飯攤店消失?大概是後來很多人不想吃這種化學色素染黃的蘿蔔,有人甚至挾了丟到地上,造成店家困擾,後來改成說要才放,最後乾脆不放。於是,連菜巿場也不見有人賣了。

 

但對喜歡Takuan的人來說,這種便宜、染色的醃蘿蔔才有懷舊滋味,從日本買回來很貴的醃蘿蔔反而不對味。

 

(本文摘自作者臉書,經授權刊登)

 

※曹銘宗:台灣文史作家,基隆年輕耆老。關注台灣庶民文化的歷史書寫,從日常的生活窺見鮮活的故事。近年致力台灣地名、食物名、海產名的研究,著有《台灣史新聞》、《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等。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