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和中亞因地緣戰略愈趨密切

洪宇嬅 2020年11月27日 07:00:00
當今中共的陸權周邊外交中,中亞是中共積極尋求合作關係並傾向和平穩定的周邊地區。(湯森路透)

當今中共的陸權周邊外交中,中亞是中共積極尋求合作關係並傾向和平穩定的周邊地區。(湯森路透)

歐亞大陸「心臟地帶」—中亞對中共的地緣戰略意義

 

1990年代以後,國際權力格局產生劇烈變化,兩極體系的崩解為中共改善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帶來新契機。近20年來,又隨中共綜合國力持續提升,於國際權力分配中逐漸佔據優勢地位,進而更具條件與動因將影響力擴及至周邊地區,以實現其地緣外交的戰略利益。當今,中共是亞太地區的重要大國,其周邊環境的走向與形塑都需有利於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 更多許志嘉,「中國新睦鄰外交政策:戰略意涵與作為」,遠景基金會季刊,第8卷第3期(2007年7月),頁52。綜觀亞太地緣,位處中共內陸以西的中亞地區,不僅為歐亞地理樞紐,更對其具有特殊的陸權戰略意義。在歐亞大陸的地緣政治論述中,被稱為「現代地緣政治學之父」的麥金德(Halford J. Mackinder)提出「陸權論」受到各界重視。其著名的理論精髓在於:

 

誰統治東歐,誰就控制了心臟地帶;

誰統治心臟地帶,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誰統治世界島,誰就控制了全世界。 更多Halford John Mackinder;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by Stephen V. Mladineo, Democratic Ideals and Reality: A Study in the Politics of Reconstruction (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 xviii.

 

有麥金德的擘劃,含中亞在內的大中東地區於地理位置上構成世界島的「心臟地帶」,也是世界地緣政治命運之所繫。因而,幾乎無法為海權打擊的歐亞內陸,成為全球關鍵的地理樞紐。有此理論背景,中亞不僅位處歐亞心臟,同時又大半與中共西部國土實際接壤。以地緣政治的研究途徑切入,這片歐亞中心區域對中共地緣環境與戰略之影響則極具研究價值。近十餘年,中共也持續擴展在中亞的政經影響力。由此,本文將以「地理」的視角,聚焦檢視中亞對於中共有哪些重要的地緣戰略意義,以理解中共對中亞地緣外交之本質。以下,筆者將由「地緣位置」、「國家安全」以及「經濟能源」三大面向著手,闡述中亞對於中共國家利益的意義與影響。

 

一、歐亞大陸的戰略要道

 

中亞,被用以指稱亞洲大陸的中央地帶。在地理位置上,中亞以東接壤中共的西北區域,西臨歐亞最大的封閉內陸水體裏海(Caspian Sea),南邊為伊朗和阿富汗,北邊則以俄羅斯為鄰。當前,在此區域中的國家,冷戰後統稱為「中亞五國」。著名地緣政治學家布里辛斯基(Brzezinski)在分析歐亞戰略大棋盤時強調,此廣闊區域位於歐亞中央平原南側,是政治上紊亂卻能源豐富的區域,對西方及東方的歐亞大陸國家都十分重要。 更多林添貴譯,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著,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新北:立緒文化,2014年),頁40-42。

 

歷史上,中亞是「古絲綢之路」出了中國國境後最先穿過的區域。現今,中亞位居內陸腹地,處於歐亞大陸的連結點和戰略接合部,是陸權地緣區位的心臟地帶(如圖1)。此外,又有兩條橫跨大洋的亞歐大陸橋(Eurasian Land Bridge)貫通,使中亞成為連接東西交通的走廊。因此,作為中共和中東、歐洲地區的中介點,中亞已是大國勢力東進西出、南來北往的必經要地。

 

圖1.中亞地處歐亞大陸心臟地帶示意圖(資料來源:Maps of World,“Central Asia: Political Map,檢索日期:2020年7月31日)

 

對中共而言,中亞的地理位置與環境是中共與其發展地緣關係的基礎,也是中共與中亞各國進行經貿合作的地利優勢。並且,和具有資源潛力的鄰近地區建立政治關係,也可進一步獲取經濟發展所需的物質條件。總體來說,憑藉地緣上之有利位置,中亞作為歐亞大陸的戰略要道,對中共發展地緣外交、保持陸路運輸暢通等,產生深刻且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中共國家安全屏障

 

其次,中亞也是中共國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依地緣政治的圖像,中亞對中共國家安全的作用可以分為「兩道防線」,以及依照防線所產生的「三項目標」(如圖2)。

 

圖2.中亞對中共國家安全的「兩道防線」和「三項目標」(資料來源:底圖擷取自Google衛星地圖,其餘為作者自行繪製)

 

在安全防線的部份,第一是中共與中亞的邊界線;第二則向西推移,即中亞與中東地區的邊境。而依照這兩條防線,其安全目標可以分為三點來看:

 

(一)中共西北新疆地區的穩定

 

首先是中共境內西北地區的穩定與安全。當今,世界上許多地區性衝突、宗教極端主義事件、大宗毒品走私或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皆發生在中共周邊地區,特別是位於內陸的中亞地區。 更多秦宣仁,「善鄰方能固國—新世紀發展同俄國及中亞國家關係的思考」,國際貿易(北京),2001年第1期,頁4。近年來,中共最高領導人也一再強調必須和俄國、中亞國家共同打擊「三股勢力」、毒品走私和跨國犯罪, 有此安全目標和任務,中共更積極建立與中亞國家之間的安全合作機制。

 

三股勢力既是中共新疆地區的最大隱患,其對於社會秩序、經濟發展以及統治穩定都形成嚴重的挑戰與威脅。因而,中亞對中共國家安全的首要防線意義在於,若能妥善處理與中亞國家的外交關係,形成有利於中共境內維穩的周邊環境,則更能保障新疆地區的社經秩序和政治穩定,防止境內外勢力相互串聯與支應,以達鞏固國家安全之目標。

 

(二)中共和中亞國家的邊界安全

 

另外,圍繞第一道防線仍有維護中共與中亞邊界安全之目標。中共本身的地緣安全環境本就複雜,其地理形勢背陸面海,並與諸多鄰國接壤。就傳統安全觀之,中亞國家中的哈薩克、塔吉克和吉爾吉斯與中共擁有長達3300公里的共同邊界,兩者等於在地理上連成一體,加上部份邊界處在平坦內陸,彼此之間並無巨大的天然屏障,故加強共同邊界地區的軍事信任與合作,維護中亞的和平穩定,無疑對中共西北邊疆的國防安全,甚至是社會安全意義重大。

 

除軍事意涵外,邊界地區的穩定也將確保中共的運輸安全。當前,中共與中亞國家具有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運輸的往來,排除航空運輸的非陸性,保持公路和鐵路暢行無阻,成為中共國家安全另一重大利益。並且,中共向西通往歐洲的陸路走廊是其與歐洲各國進行貿易交流與能源、物資運輸的重要通道,自中共改革開放後,其對外貿易需求不斷增強,也相當依賴與歐亞各國的經貿關係;因而,維護中共與中亞地區之間的邊界安全、確保運輸交通路線的暢通,也具實質的地緣戰略意義。

 

(三)阻絕中東軍事力量的地緣擴散

 

最後,在第二道防線上,中亞也作為中共相當重要的軍事安全緩衝地帶。自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爆發後,徹底改變美國的中亞政策。實際上,在1991年蘇聯解體、中亞各國紛紛獨立,直到911事件爆發前的這段期間,美國主要著眼於中亞的「長期轉型」。以維護其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促進中亞國家民主化和經濟轉型為主要目標。 更多蔡東杰、秦偉騰,「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對中亞之影響:從地緣政治觀點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62期(2018年4月),頁70。但自911事件後,美國對於中東安全層面的考量更加強化和謹慎,並藉反恐主義旗幟,開始在波斯灣和阿富汗從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也進一步將美軍力量滲入中亞,使中亞成為美國的戰略後方

 

因此,美國藉反恐名義大舉加強在中東的軍事存在,也以地緣擴散效應將相應的力量佈署至中亞。對中共來說,美軍駐紮中東或中亞接鄰的距離,除使新疆地區的戰略界線變得模糊,更直接影響中共西北後方的安全形勢,造成中共外交戰略的巨大壓力。所以,第二道防線若能有效發揮作用,中亞不僅得以為中共阻絕主要存在於中東美軍力量之威脅,更可防範美國可能對其形成的軍事圍堵效果,以作為維護軍事安全利益的緩衝地帶。

 

三、經濟能源戰略利益

 

除交通要道和國家安全外,中亞的戰略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也由其豐富的資源所決定。此些資源所帶來的巨大潛力,奠定中亞各國於當前和未來國際政經格局中的特殊地位。 更多孫壯志,「中亞五國的地緣戰略地位」,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北京),2000年第4期,頁64。冷戰後,中共由於國內發展需求,能源生產量與消耗量之差距不斷拉大,亟需尋求國外能源之進口。由此,中共關注到中亞所能帶來的能源利益。一方面,中亞和裏海盆地本身即為豐富的天然氣及石油蘊藏地,如布里辛斯基曾述,該地區的能源經濟利益,即使是科威特、墨西哥灣及北海都望塵莫及。 更多林添貴譯,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著,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頁164。

 

另方面,中共在進口當今佔據世界石油儲量近半壁江山的中東原油都是自印度洋經海路運輸至境內。近兩年,中共開始著手執行陸路運輸管線的長期計畫,將利用已建成直通中亞的石油管道,經西亞再連接到中東與波斯灣,為中共能源運輸另闢替代途徑。對中共而言,此舉除旨在緩解傳統麻六甲單一路線之困境,藉此擺脫美國與印度的掣肘,也能確保其能源供應的安全與穩定。在此情況下,中亞對中共的地緣戰略意義勢必更加深化。

 

四、結論

 

綜上所述,中亞位處歐亞心臟地帶,對中共的地緣環境主要圍繞以「地理位置」和「能源潛力」兩大面向為基礎,形成交通戰略要道、國家安全屏障和能源經濟利益的戰略意義與影響。有此原因,當今中共的陸權周邊外交中,中亞是中共積極尋求合作關係並傾向和平穩定的周邊地區。對中亞來說,承接中共的地緣戰略,也有得以逐漸擺脫對俄國之依賴和促進國家經貿發展等積極意義。國家地理位置不會改變,中共與中亞在交通運輸、國家安全和能源經濟之間的聯繫也因地緣基礎而持續發展,也呈現出更趨密切之勢。(全文亦刊登在《中國大陸研究教學通訊》第135期)

 

※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