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嘉宏專欄:立委不質詢 不是無能就是心虛

陳嘉宏 2020年11月30日 07:02:00
這種只抗爭,不質詢的作法,不是因為國民黨理直氣壯,而是因為它們說理不足,也不願下苦工做質詢準備,只好用堵人、砸議場、丟內臟來掩飾自己的心虛。(攝影:王侑聖)

這種只抗爭,不質詢的作法,不是因為國民黨理直氣壯,而是因為它們說理不足,也不願下苦工做質詢準備,只好用堵人、砸議場、丟內臟來掩飾自己的心虛。(攝影:王侑聖)

立法院的總質詢制度並非一直如現在這樣。萬年國會時代,總質詢只有「質詢」、「再質詢」,要讓閣揆及部會首長提綱挈領地回答立委質詢是很困難的。在第二屆立法院組成之後,經過當時在野的民進黨立委力爭,才有所謂的「四問四答」,當年謝長廷與時任閣揆的連戰在立院議場上的經典攻防,更為老國會記者津津樂道。第四屆立法院再將政黨質詢與個人質詢分流,一直到2000年政黨輪替之後,這種由立委得以指定包括閣揆在內所有閣員回答的「即問即答」方式,才成為正式的總質詢制度。

 

立委要做一場好的總質詢並不容易,除了要嫻熟質詢的議題(通常行政官員都比較瞭解政務),也要清楚自己的質詢目的是什麼?想要達到什麼樣的政治傳播效果?在這之前,立委更要預判質詢對象可能會怎麼回答,自己要怎麼追擊?質詢是為了改變政策?還是為了要讓被質詢者露出破綻或出糗,進而達到擴大宣傳的效果?以上的一切,全都是硬底子的功夫,沒有完整幕僚作業與團隊作戰,不可能達到預期效果。

 

許多人為國民黨在立法院丟豬內臟說項,認為這是「面對專制無路可走」,不得不的作法;更何況過去30年來,民進黨在野時癱瘓議事的抗爭與不曾少過,如今只是如法炮製罷了。其實,以台灣人對反對黨議事抗爭的包容度之高,抗爭本身不是問題;抗爭以及所要達成目的的連結才是關鍵。抗爭可以是手段,但不能是目的;誤把手段當目的,就變成一場荒腔走板、傷人傷己,且得不償失的抗爭。

 

國民黨抵制蘇揆總質詢的作法,其實與四個月前反陳菊監察院長人事,不讓陳菊進入立法院的邏輯如出一轍;表現於外的,都是堅決反對執政黨有執行是項政策(提名陳菊、開放美豬進口)的正當性。但國民黨把戰場堅壁清野的同時,其實也同時給了執政黨強渡關山的理由。四個月前的監院人事在未經審查直接投票下,造成蔡英文所提名29名監委全數過關的罕見紀錄;那即將在一個月後叩關的美國豬肉呢?在立法院沒有實質政策答辯與做出任何立法院附帶(主)決議的情況下,最後不但不是抵制,反成為另類護航。

 

國民黨為何採取這樣的抗爭策略?這從過去半年國民黨低到不能再低的政黨支持度即可理解。不到兩成的政黨支持度顯示,連傳統國民黨核心支持者都不想表態,所以透過「堵陳菊」、「卡蘇貞昌」來號召選民。但儘管國民黨近期的政黨支持度的確稍稍爬升,這策略卻有明顯後座力:在監委人事案裡,國民黨錯失了與其他在野黨及社運團體結盟的機會;在美豬進口案裡,國民黨與美國關係持續下墜,這後遺症可能要到下次總統大選才會被算總帳。

 

國民黨在立法院丟豬內臟,不是因為他們理直氣壯,而是因為它們說理不足,也不願下苦工做質詢準備,只好用堵人、砸議場等極端手段來掩飾自己的心虛。事實上,近期多項長期民調都顯示,即使在美豬進口議題籠罩的當下,蔡英文的施政滿意度還是高於不滿意度超過一成,對民進黨而言,這代表吵嚷三個多月的美豬議題是輕舟已過萬重山。對此,國民黨的下一步作法是什麼?號召支持者堵美國豬肉貨櫃嗎?就算想做,又有多少支持者願意跟隨?

 

法案權、預算權以及質詢權是立法委員的三大職權,在國民黨僅有三分之一國會席次的前提下,質詢權更該是反對黨舉足輕重的武器。一場好的質詢,可以左右政策,能夠感動人心,也能改變社會風向;但一個只抗爭、不質詢的在野黨,既無能論述,也自失立場,更形同丟盔棄甲。耽溺其中的國民黨,正在飲鴆止渴。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