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雅綺:從詭異的頻道表看52台由誰上架

江雅綺 2020年12月01日 07:30:00
系統業者常跟消費者玩捉迷藏,例如公視在13台,公視台語台在14,公視3台則跑到200。公視一家骨肉分離,也讓人不知所以然。(維基百科)

系統業者常跟消費者玩捉迷藏,例如公視在13台,公視台語台在14,公視3台則跑到200。公視一家骨肉分離,也讓人不知所以然。(維基百科)

中天新聞台換照失敗、向法院申請假處分,假設假處分沒有通過,52台頻道勢必出現空檔。依據《有線廣播電視法》第二十九條第三項規定授權而訂定之「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經營者申請頻道規劃及其類型變更許可辦法」,要求系統經營者申請頻道之規劃及其類型變更,中央主管機關應綜合考量是否增進或維持整體市場競爭、消費者權益、頻道內容之多樣性及其他公共利益。

 

身為一個消費者,既然是主管機關的重要考量,那麼讓我們來試著從消費者角度,看看現有上架的頻道規劃。

 

為此筆者特別在號稱有線電視新聞台的黃金區段49-58台,遙控器轉來轉去看新聞。但撇開政治新聞、國際新聞的比例或特定政論節目,其實許多國內新聞報導內容,各台並無太大差別。

 

而國內新聞中,除了當紅的重大新聞(如舊枕頭或是豬內臟),其餘往往充斥著名人臉書、網友爆料、各地車禍、消保爭議、社會事件等製造成本較低廉的新聞。新聞畫面熱鬧有餘、記者報導方式活潑生動,但要尋求較有深度的時事觀點或有脈絡的調查分析,就很罕見。

 

筆者也查了一下區域系統業者的頻道表,發現49台是壹電視,50台是年代新聞,51台東森新聞,52是目前換照不成訴訟中的中天新聞,53台民視新聞,54台三立新聞,55台TVBS新聞,56台TVBS,57台東森財經新聞,58台非凡新聞。

 

這才發現,原來號稱最菁華的新聞地段,TVBS 有兩台,東森也有兩台,而49的壹電視和50的年代則屬同一個集團。這種安排,要如何充分彰顯辦法中的「頻道內容多樣性」或是「增進整體市場競爭」,對消費者而言,屬於無解的謎團。

 

更奇怪的是,系統業者並不把所有新聞頻道放在一起,而是決心要跟消費者捉迷藏似的。例如同是新聞台的中視新聞在154台、台視新聞在155台。而所謂「優質的國外新聞頻道」,則地位等同邊緣角落生物:如彭博財經台在310,BBC新聞台在312,CNBA ASIA在311,德國之聲在314,彷彿怕消費者不小心找到似的。

 

筆者還聽說,愈是後段頻道的排列方式,各家愈是五花八門。例如友人家中頻道,被排在100多台的新聞台,前面有可以即時點歌的地方卡拉ok台,後面有可以感恩師父、讚嘆師父的宗教台,被包夾在其中的新聞台,不知怎的看起來就更像娛樂台。

 

商業新聞台須要和系統業者談授權,頻道上下架要憑自家商業實力,但公廣集團則屬於《有廣法》規定的「必載頻道」,不管系統業者願不願意,都必須依《有廣法》第33條規定「系統經營者應同時轉播依法設立無線電視電臺之節目及廣告,不得變更其形式、內容及頻道,並應列為基本頻道。」將公廣頻道載入於系統中。但強制載入是載入了、載入在哪一台法律卻沒有規定。例如筆者所查的區域系統業者,公視在13台,公視台語台在14,公視3台則跑到200。公視一家骨肉分離,也讓人不知所以然。

 

總的來說,把性質相似的(新聞)電視台,切放在不同區塊的頻道;或是畫定有限的菁華區、並允許同一集團占有兩台以上;前者不利於消費者搜尋內容,後者實難說有利於市場競爭。尤其有線電視數位化之後,早能容納上千台頻道,同性質頻道區塊化並非難事,但號稱菁華區的萬年頻道表,卻總是寸步難搖,動輒有說會「影響消費者權益」。其實,如你如我如他的一般消費者,在這樣詭異的頻道表中,真的有選擇嗎?

 

※作者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