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防疫」應走出自我感覺良好的同溫層

杜葳葳 2020年12月22日 07:00:00
我們應思考如何透過網路平台延續台灣防疫關注度,或加深議題延展性,而不是只流於短暫國際曝光。(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我們應思考如何透過網路平台延續台灣防疫關注度,或加深議題延展性,而不是只流於短暫國際曝光。(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以Google Trends分析國際關注台灣防疫聲量變化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國內媒體不斷以「台灣的防疫成果舉世矚目、獲國際肯定」…等相關標題報導,從年初世界衛生組織對台灣的打壓、#taiwancanhelp、口罩外交,接連發生多起與疫情相關在台灣社會引起廣大討論的事件,然而,國際社會真的有看到台灣嗎?台灣防疫的卓越表現是否有實質上提升台灣在國際的能見度?亦或是我們只是活在同溫層中,卻以為自己就站在世界的中心?

 

本文以Google Trends為工具,分析疫情下的2020年,Taiwan關鍵字的搜尋熱度,接著再分析疫情相關之四組關鍵字的搜尋聲量變化。

 

首先,分析2016-2020年,使用”Taiwan”為關鍵字的搜尋量在各年度的變化,可觀察到全世界、美國的搜尋量在2020年有上升的趨勢,從熱門搜尋關鍵字中可以發現,除了兩岸關係、新冠疫情、也有許多與台股相關的關鍵字。

 

圖1、2016-2020 全球Google關鍵字 “Taiwan”搜尋量變化。(作者製表)

 

接著探討政府高層的交流是否能引起該國國人對台灣的關注,與後續是否能延續討論熱度:

 

8/30-9/4捷克共和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捷克布拉格市長賀吉普、捷克台灣商會會長迪維什與36家捷克企業訪台,與台灣政府高層、企業、民間社群等進行交流,主要包含三大面向:自由民主價值、供應鏈經貿合作、人文科技,先不論是否對台灣的國際處境有實質的幫助,本文以數據的角度探討是否能在捷克創造話題討論熱度、提升捷克人對台灣的認識。

 

從下圖的趨勢可以觀察到,從2016年以來捷克對於Taiwan關鍵字的搜尋量變化不大,在議長訪台期間創造史無前例的高峰,然而,後續搜尋熱度又回到過去的水準,並未能延續捷克人對台灣的關注。

 

圖2、2016-2020 捷克Google關鍵字 “Taiwan”的搜尋量變化。(作者製表)

 

接著,分析疫情下的2020年,與台灣、疫情相關之四組關鍵字的搜尋聲量變化。

 

表1 四組與疫情相關之關鍵字 更多數據包含上述關鍵字之各種斷句、大小寫,不包含typo、單複數、其他語言/關鍵字”Taiwan Coronavirus”的搜尋量遠高於上述四個主題,加入後會導致其他關鍵字的搜尋量<1,難以比較不同時間點搜尋的熱度,故暫不討論。(作者製表)

 

在看數據時發現在全球搜尋中,四組關鍵字很大一部分是在台灣的使用者創造的搜尋量,本文聚焦於「國際」對台的關注,故嘗試將台灣排除。然而受限於Google Trends工具提供的數據並非實際搜尋次數,是時間範圍相對的趨勢,所以決定先計算全球、美國、台灣三個類別的交互相關係數。

 

表2、2020年全球(World)、美國(US)、台灣(TW)針對表1四組關鍵字,共12筆時間序列資料的相關係數(數值越接近1,兩筆資料的相關性越高)(作者製表)

 

由表2可以觀察到,”Taiwan can help”全球和台灣的相關係數高達0.97,有非常高的相關性,推論有兩個原因:1. 此關鍵字是在特定時間內引起大眾關注的事件,故搜尋量高度受時間點影響。2. 當時廣告是刊登在《紐約時報》,但美國和全球的相關係數卻只有0.87,故推測在全球的搜尋量中,台灣佔多數,無法以全球的資料分析「國際」如何看台灣。因此,最後使用美國的資料,探討今年四項和台灣疫情相關的事件在「美國」的搜尋度變化。

 

圖3、2020/1/1-2020/11/26 針對表1的四個主題,全球的Google使用者搜尋量變化(四條線對應表1中的四個群組) (作者製表)

 

圖4、2020/1/1-2020/11/26 針對表1的四個主題,台灣的Google使用者搜尋量變化(四條線對應表1中的四個群組)(作者製表)

 

 圖5、2020/1/1-2020/11/26 針對表1的四個主題,美國的Google使用者搜尋量變化(四條線對應表1中的四個群組) 更多圖3至圖5縱軸的數字代表搜尋字詞的熱門程度變化趨勢,以圖表中的最高點做為比較基準。100分代表該字詞的熱門程度在該時間點達到最高峰,50分表示該字詞的熱門程度為最高點的一半,0分則表示該字詞熱門程度的資料不足,非實際搜尋量。(作者製表)

 

因為難以從全球的資料中排除台灣的使用者,故下面以美國為例,針對圖5標示的高峰點,對應當時的事件做個別的分析。

 

圖6、2020/4/6-2020/4/20 針對表1的四個主題,美國的Google使用者搜尋量變化(四條線對應表1中的四個群組)(作者製表)

 

由圖5和圖6可以觀察到,4/15前後的峰點是今年度“Taiwan WHO”在美國搜尋度的最高峰,推論 #Taiwan can help熱潮創造美國民眾對於台灣向世界衛生組織(WHO)表達相關訴求,關注度最高的時間點。(作者製表)

 

圖7、2020/7/3-2020/7/25 針對表1的四個主題,美國的Google使用者搜尋量變化(四條線對應表1中的四個群組)(作者製表)

 

圖8、2020/3/1-2020/9/30 美國的Google使用者,針對COVID相關關鍵字搜尋量變化 。(作者製表)

 

由圖5和圖7可以觀察到,7/9-7/14“Taiwan COVID”搜尋量竄升,然而那段時間並無台美和疫情相關的重大事件,推測是因為7月美國第二波疫情爆發,造成“COVID相關的關鍵字搜尋量竄升”(圖8黑色方框),連帶導致“Taiwan COVID”搜尋量上升。(作者製表)

 

在下個高峰前,有發生幾件台美和疫情相關的事件,但搜尋量並無明顯高峰,推測是在美國的話題性低,美國三大媒體皆無大篇幅報導。

 

8/9-12美國衛生部長阿扎爾訪台,成為1979年以來訪問台灣最高級別的美國政府官員,且會晤總統蔡英文。

 

9/22-9/29 第75屆聯合國大會於紐約舉行,帛琉、巴拉圭、海地…等12國友邦於大會的發言中聲援台灣,呼籲讓台灣加入國際組織。

 

圖9、2020/10/25-2020/11/17 針對表1的四個主題,美國的Google使用者搜尋量變化(四條線對應表1中的四個群組)(作者製表)

 

由圖5可以觀察到,與前幾個高峰相比,這10/29和11/16的兩個高峰較不顯著,然而,就10/29的事件來說,我認為仍是國際社會對台灣疫情表現的一種肯定,且的確有因為此事件導致一些美國的Google使用者在關鍵字搜尋台灣的新冠疫情。(作者製表)

 

總結,在分析方法上,因為Google關鍵字搜尋並無提供實際的搜尋量數字,故較難真正了解在國際受到的關注度,但觀察以時間為維度的相對趨勢仍然可以發現某些特定事件,的確可以提升外國人對台灣的關注。然而,若以相關係數作為判斷是否特定議題的全球搜尋量皆來自台灣,可發現Taiwan can help全球與台灣的相關係數高達0.97,美國僅有0.87,若以美國作為除了台灣以外國家的樣本,可推論此事件多數的搜尋量皆來自台灣,其他國家的搜尋量極為有限。

 

#Taiwan can help是今年度與台灣疫情相關引起最多國際關注的事件,我非常認同透過此事件能為台灣的國際處境跨出一小步,但我們應該思考要如何在事件結束後透過網路平台延續討論的熱度,或是加深議題的討論性和延展性,否則只流於短暫的曝光,能觸及的外國人有限。此外,台灣防疫的優良表現,是否淪為有心人士操縱國族主義與特定議題立場的工具?如何將在台灣內部沸沸揚揚的Taiwan can help話題性宣傳標語,實際對國際社會提供防疫物資、醫療資源、分享防疫經驗,才有可能真正提升台灣在國際的能見度。

 

參考資料來源:Google Trends/New York Times/The Washington Post/Taiwan can help/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中華民國外交部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四年級學生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