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片自研大趨勢確立 台積電成為新聖杯

林若伊 2020年12月29日 00:02:00
傳統IC設計廠商若不能以技術實力贏過競爭對手,即使因美中脫鉤迎來轉單,其取得的競爭優勢也很難長久。(IC設計大廠輝達/湯森路透)

傳統IC設計廠商若不能以技術實力贏過競爭對手,即使因美中脫鉤迎來轉單,其取得的競爭優勢也很難長久。(IC設計大廠輝達/湯森路透)

歲末年終,微軟(Microsoft, MSFT.US)又丟出了一個震撼彈,宣布將自行開發CPU及伺服器晶片,跟上了蘋果(Apple, AAPL.US)自研M1晶片的腳步。消息一出,本來已在與超微(AMD, AMD.US)的CPU爭霸戰中節節敗退的英特爾(Intel, INTC.US),股價單日即重挫近8%,拖累今年迄今的報酬率是-20%,對比其所屬的費半指數今年迄今的47.3%正報酬,其表現離這波半導體大多頭的其他參與者,是越來越遠了。

 

英特爾的頹勢,除了與台積電(TSMC, 2330.TW/ TSM.US)的先進製程競賽中落後,也與品牌廠在AI時代更加重視晶片效能,進而有垂直整合晶片設計的誘因有關,而且兩者是互為表裡的理由。畢竟英特爾是一家結合IC設計及製造的整合製造商,無論是基於設計、或是製造的理由落後,在產品越來越沒有競爭力的情況之下,除了給了競爭對手可乘之機,其客戶跨足晶片設計進行垂直整合的難度,也同時降低。

 

蘋果自研M1發表

 

蘋果在今年年中宣布了將自行研發筆電CPU晶片的消息,就一直被樂觀看待,原因無他,蘋果自行研發的手機SoC-A系列晶片,在市場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以iPhone 12的A14晶片來看,與市場上同期的其他手機系統單晶片(SoC)相較,其效能與功耗都是佼佼者,也成為了iPhone使用者體驗普遍高於Android用戶的主要原因。相對來說,蘋果的筆電及桌機系列,評價沒有這麼突出的原因,很顯然蘋果是認為受到處理器晶片的拖累所致,挾在SoC的成功跨入電腦處理器的自主研發,便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脈絡。

 

這個Apple Silicon系列的電腦處理器,第一代以M1為名,首個搭載的產品便是在11/11號發表的新一代MacBook Air上。對比英特爾最新一代的產品,其在10W電力的效能為兩倍,而在相同效能的情境下,所消耗的電力只為英特爾產品的三分之一,可見其優勢展露無遺,也為微軟自行研發其電腦及伺服器處理器產品,帶來很大的信心。

 

ARM+TSMC成為新聖杯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超微及英特爾都採用x86架構,超微對英特爾的攻城掠地,可以單獨歸功於製程的差異,但M1及微軟自行研發的處理器晶片皆採用ARM架構,有評論便指稱ARM架構相對於x86架構不必然處於劣勢,則對品牌廠來說,更沒有堅守英特爾產品的理由。除此之外,ARM的公版產品,也降低了品牌廠自行設計晶片的門檻,由此可知,以ARM架構自行設計,並採用以台積電為代表的第三方尖端製程,品牌廠直接接手傳統IC設計公司的功能,已成不可逆的趨勢。

 

IC設計廠商未來發展承壓

 

傳統的IC設計廠商也體認到了這個趨勢,所以GPU(圖像處理器)大廠輝達(nVidia, NVDA.US)今年也以400億美金,從軟銀手中購併了ARM,使其成為旗下的一個部門,除了想跨足資料中心的市場,也在未來其客戶自行開發GPU產品後,仍可以藉由ARM的授權,維持其影響力而不墜。而在x86處理器及伺服器晶片產品線壓著英特爾打的超微,也積極購併半導體同業,十月底,超微宣布以350億美元購併賽靈思(xilinx, XLNX.US),正式跨足FPGA(現場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晶片,補足在這個以通訊及自動駕駛為優勢應用的產品線。

 

在手機領域上,晶片自研的趨勢已發生了一段時間,無論是前文提過iPhone所使用的A系列晶片,甚至是華為透過旗下海思半導體所設計的麒麟晶片,甚至小米也挖角聯發科主管,試圖建立晶片自研的團隊,從這個角度來看,以手機產品為主的IC設計公司,其議價能力也正在往上下游流失。另外由於Apple Car可能提前於明年發表的傳聞,目前市場關注的焦點轉往自駕車領域,然而無論是特斯拉(Tesla, TSLA.US)及蘋果,都將自行設計自駕車晶片,且委由台積電代工(其中特斯拉是從三星轉單),對自駕車晶片領域的先進者-nVidia,又是一大重傷。

 

半導體領域仍聚焦晶圓代工

 

以這樣的趨勢觀察台廠,前有客戶數減少,後有中國國家扶植的壓力,較缺乏護城河的IC設計廠商,縱然在目前半導體產業是處於大多頭循環的狀況之下,仍有可能繳出弱於產業成長率的成績單,畢竟若不能以技術實力贏過競爭對手,即使因美中脫鉤迎來轉單,其取得的競爭優勢也很難長久。

 

在晶圓代工領域來看,技術掛帥仍然是首要要務,台積電仍需要持續維持其技術領先,則縱然這些IC設計廠商的客戶被抽單,由品牌廠自行設計晶片,還是會委由台積電進行製造,便不需要過度擔憂。

 

※作者為前美系外資投信研究背景,涉略台股、陸股及多重資產等領域,現職為金融科技新創副投資長,並管理「若伊時評」粉絲專頁,以投研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對於時事的想法。作者及所屬之公司在撰文當下,已持有本文所提及的台積電(2330.TW)之多方標的及衍生性金融商品,其利益衝突議題請本文讀者知悉。唯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讀者請勿單純以本文為依據,請多方涉略後審慎地進行投資決策。

關鍵字: 晶圓 M1晶片 台積電 AI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