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天網」不是問題 民主與監督才是

陳嘉宏 2021年01月06日 07:03:00
台灣不但防疫成功,而且盡力守住了個人自由與集體安全的平衡,這才是「台灣模式」廣為世人稱道的主因。(湯森路透)

台灣不但防疫成功,而且盡力守住了個人自由與集體安全的平衡,這才是「台灣模式」廣為世人稱道的主因。(湯森路透)

去年三月,一位翻牆的中國人突然在臉書私訊我,先是說了一些客套話,接著談起當時中國正在施行的「健康碼」政策;原來她是想為這項政策辯護。她說,台灣很多人沒生活在中國,根本不瞭解中國,卻只看媒體報導就開始「腦補」;中國的健康碼不是隨便給警衛掃描的,而是在進入小區或公共場所時打開給警衛看,綠色的就通行,黃色的就要登記聯繫方式,一般商家根本看不到顧客的個人資料。

 

我通常不理會陌生的訊息,尤其發訊者還來自對岸。不過,她態度誠懇,不像是拿錢辦事的五毛,於是忍不住回了她幾句話:「商家看不到,政府會看到嗎?這才是關鍵。」但她也立刻回我:「美國政府沒有美國人民的信息嗎?台灣政府沒有台灣人民的信息嗎?那個向心入境台灣,台灣政府不是很快就找到了!」

 

她連向心都搬出來,顯然瞭解台灣的狀況,我回她:「台灣只追蹤疑似生病(需要檢疫)的人,而且有法律授權,跟你講的是兩回事。」

 

她接著說:「中國有追蹤非生病的人嗎?」

 

我:「中國現在作法是所有人都追蹤,否則哪有這麼多顏色。」

 

她:「你覺得中國政府追蹤中國人,還需要靠健康碼系統嗎?難道疫情發生之前都沒有追?」

 

我:「妳的意思是,反正已經追了,多一套無所謂?」

 

她:「我是跟你在討論健康碼,我覺得你們台灣人妖魔化這個東西。」

 

她對於中國自己推出的健康碼政策似乎非常自豪,我顯然也無法說服她,雙方的討論就此不了了之。一直到前天,她突然又私訊我,先貼了「『天網』監控遭疑侵犯人權 陳亭妃:抱歉!我們以防疫優先」的新聞連結,然後留下一句:「我來看看,你(對這個)這個有沒有雙重標準?」

 

「健康碼」是一種呈現用戶健康狀況的手機APP。最早來自阿里巴巴旗下網銀平台「螞蟻金服」開發的「支付寶健康碼」,接著騰訊微信也推出類似系統。去年四月,一位CNN記者曾在上海實際體驗這「健康護照」,他寫下自己的經驗表示,自己從頭到尾都沒接受過任何檢測,APP是透過手機定位來判定他是否曾接近確診者。除了行蹤,還透過用戶登錄的個資、自行填報的個人健康情況等判讀QR code顏色,並依狀況變色,例如假使地理位置接近確診者,就可能由綠轉黃。

 

簡言之,健康碼是「確認行蹤」的APP,而不是「呈現檢測結果」的APP;判定用戶健康狀況的不是醫生,而是大數據和AI。 更大的問題是,誰授權騰訊與阿里巴巴做這些事?這些被蒐集來的資料未來會被怎麼使用?事實上,去年五月,包括杭州在內的許多中國大城市都打算將健康碼政策常態化,用來監控評比人民的健康,一度引起不小的恐慌。

 

最近,台灣政府揪出數十名違規參加跨年晚會自主健康管理者,引來「天網」侵犯人權的質疑。指揮中心解釋,這是透過手機訊號和基地台位置,依法監測居家隔離、居家檢疫以及自主健康管理者行蹤,找出違規者,並不是追蹤每個人的手機或手機裡的GPS,且一切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執行,一切依法有據。

 

關於這件事,有幾個面向值得進一步討論:

 

首先,目前台灣對於「天網」的建置以及居家檢疫隔離者(包括自主健康管理者)的監控法源,多數來自於《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及《紓困條例》第7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為防治控制疫情需要,得實施必要之應變處置或措施。」但文字籠統,規範密度相當低,行政機關的執行是否超出比例與授權,其實不無疑問;顯然是當初立法時較為緊急,給了行政機關空白授權。立法院如真以人權為念,應儘速亡羊補牢。

 

其次,儘管陳時中承諾被監控者的資料將在28天後銷毀,但是口說無憑,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應該介入監督執行。尤其國民黨指稱「民進黨批評中共卻做一樣的事」,聽起來還比民進黨更重視人權;監督銷毀以及著手更高密度的立法是國民黨無可推卸的責任,千萬不要口說而實不至。

 

第三,國家遭逢緊急危難,於是同意國家剝奪特定人的若干隱私與自由,以求得社會的平安運行,這是民主社會裡「類緊急命令」的概念;但即使如此,也必須有完整的立法授權與監督。立法品質有好有壞,有完整與有疏漏,重要的是它隨時可以事後補救、嚴密究責,這就是同為「天網」,民主與極權國家不同的地方。

 

過去一年,台灣不但防疫成功,而且盡力守住了個人自由與集體安全的平衡,這是「台灣模式」廣為世人稱道的原因。「天網」不是問題,問題在民主與監督;關於這一點,那些赤忱擁護中國健康碼政策的中國人難理解,但拼命把中國與台灣防疫模式混為一談的國民黨人,恐怕是假裝不懂。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